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13期 > 正文
编号:12654101
卫兴华:《资本论》给了我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13期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卫兴华在理论经济学界被人誉为一面讲真话的旗帜,说话从不跟风、盲从,一向以事实为依据,以真理为目标。

    卫兴华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引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进山中学老校长赵宗复,一个是不曾见面、也不可能见面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马克思离开这个世界已120多年了,但是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卫兴华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特别是《资本论》研究造诣很深,但他从来不以权威发言人或“传人”自诩,而是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十分注重真实性和学术性,不仅对原著钻得深,而且对马克思在不同场合表述的差异也把握得很准确。当理论界对马克思经济理论的一些基本表述发生偏差时,他总是以其深厚的学力去澄清是非。

    曾经一讲“剥削”,就会被人批为是不道德、有罪过或罪恶的事情。卫兴华却说:“我国是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即使存在一些剥削关系,只要合法经营,就是允许的、合法的。”当然,如果用不正当的非法的手段,用超经济的野蛮办法,严重侵犯职工权益进行剥削,就是违法的罪恶行为。这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卫兴华每天工作都在十三四个小时以上,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各类学术报刊俨然是他勤奋的身影。按他自己的说法,要有真知灼见,就必须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并且精研勤思,含英咀华,这样才能掌握理论之要义和事物之本质。

    从进步书刊中找到革命道路

    卫兴华原名“显贵”,出生在山西五台县善文村,祖辈世代务农,家境清苦。父亲望子成龙,在他不到6岁那年就被送父亲到善文小学念书,因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

    卫兴华求学的路途很艰难,书籍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在穷苦农村,又是战乱时期,想找本适合阅读的书籍实在困难。只要在邻居、亲友家见到旧书,他就设法弄来读。有一天,同村的一位朋友告诉他,在村外的一块田地里发现有人埋了不少书。于是,两人相约前往,刨开土坑,果真见到了一堆书,卫兴华如获至宝,选了一部分回家阅读。其中有《在德国女牢中》《各国革命史》《春天里的秋天》等,在那个年代,这些书真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后来才知道这些书是本村一位已经去世的革命者留下的,书上遗留着革命者的笔迹。就是这几本难得的书,在卫兴华心田里埋下了进步的种子。

    1942年秋,卫兴华考入东冶镇高小附设的中学班。为表达自己抗日救国的远大志向,他果断地将一位小学老师给自己起的官名“显贵”改为“兴华”。

    后来,卫兴华考上了全省闻名的进山中学,这里有我党地下党员、情报战线上的先驱、教育家赵宗复,卫兴华不仅学到了新知识,更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教育。抗战胜利后,进山中学迁回太原,卫兴华被选为学生会理事长,他参加了进步社团“投枪社”。

    解放后,卫兴华到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读研究生,走上了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道路。

    从独立思考中求真求实

    1952年,卫兴华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首届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进入教育领域,他把对未来中国命运的期盼全凝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

    60多年来,卫兴华一直从事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中的风风雨雨与坎坎坷坷,只有他自己能品味到其辛酸。但他总是凭着一种责任心和对事业的追求,在努力做好自己所承担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背负着精神压力,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从事经济理论方面的研究。

    1978年卫兴华在《光明日报》先后发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略论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突破了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的框框和争论,提出了生产力多要素论。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要有一个过程。认为自己认识是对的,不管任何风云变幻都敢于坚持,发现自己认识有失又勇于修正自己的观点,这对于一个学者,特别是对有相当知名度的学者来说,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事。这不仅需要有直面真理的勇气,而且需要较高的科学素养和高尚品格。

    近些年来,卫兴华平均每年要到十六七个城市和地区出差,或应邀到一些省市高校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或主持博士论文答辩。在北京,他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更加频繁,日程往往安排得紧紧的,有时在中央有关部委及中南海召开的某些会议上,也可以经常见到他的身影。他的个人字典首页上是一个“忙”字,连夫人孟浊蘩也几乎成了他的秘书。

    在争鸣中探索与创新

    改革开放后,一系列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了出来,许多传统理论受到了挑战。1980年,卫兴华在《新湘评论》上刊发《关于个体经济存在和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论述了“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的客观依据”。他撰文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就必须不顾现有的经济条件,把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外的其他一切经济成分很快地统统消灭掉?极‘左’路线就是这样看和这样做的。表面上看来,这很‘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似乎很坚决,但实际上是拉社会主义的后腿,破坏社会主义事业。”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起和发展,卫兴华响应时代的呼唤,凭着一位学者的责任感,积极探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了大量的学术作品,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出版著作(包括独著、合著、主编)40余部,可谓著述宏丰。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无一不渗透他的心智。

    如今,卫兴华更加勤奋地研究、更加注重联系改革实际的理论研究。立学贵在勤,立言贵在诚,立论贵在真,立策贵在实,这就是卫兴华。

    人物档案

    卫兴华,著名学者、经济学家。1925年10月出生于山西五台县善文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中国《资本论》研究会顾问。 (吴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