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老同志之友》 > 2014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638826
红红火火“广场舞”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5日 老同志之友2014年第20期
     大妈:不跳舞,怎么打发时间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有位老同事是“骨灰级”的广场舞高手。她为顾教授分析起大妈热衷广场舞背后的原因,还真是大有道理呢——

    她们当年进厂时,有的女工才40多岁就很显老,直接被称为“外婆”。但现在那些跳舞的大妈们犹如换了个人,还有的自称“女生”,心理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家里兄弟姐妹多,等孩子全“出道”,母亲也老了,还要为第三代操劳,根本没有时间安排个人生活。而现在只有一个孩子,他们或还没想要下一代,或有了第三代不要老人带,说是放老人自由。我们不跳舞,怎么打发时间?

    顾骏听罢由衷地感叹:没有如今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大妈们连跳舞的念头都不会有。的确,现在的大妈们有钱、有时间、有精力,晚年生活从物质上来说都有保障,自然需要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而广场舞无论是从参与门槛儿到参与人数都是最适合大妈们的。如果我没有那么多事情等着做,恐怕退休之后也得成为“中国大爷”,给大妈伴舞去。既是健身,更在“健心”

    不同种类的广场舞,能够吸引人群,跳舞的人乐在其中,既是健身,更在“健心”。

    广场舞能火,有许多社会因素。如今老人们居住的楼房不像过去那样能方便地与邻居沟通,在老年社会中,中老年人如果没有社会活动就缺乏社会交流,势必感到孤独,而广场舞就是他们的一种社会交流形式。跳广场舞,许多人无非是甩甩胳膊动动腿,活动总比不动要好,更重要的是能交到相同志趣的朋友。另一方面,“广场舞热”也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有关,中老年人开始热衷于追求美,追求自身体型美,也追求舞蹈艺术美感。

    “广场舞缓解了老年人面对晚年生活的焦虑,帮他们找到认同感、归属感,这是它让人上瘾的重要原因。”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

    都市人需要交流,聚到广场上来,另一方面也多少存在着噪音扰民这样的争议。顾骏也指出,广场舞的确有其弊端,但他相信随着社会在继续进步,大家应该就能彼此谦让,互不相扰了。

    据介绍,上海对广场舞有一套较为有序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网络,如每个街镇的指导站会统一安排活动场地和时间,避免不同团队间抢地盘这样的冲突。上海社会体育指导员达4万余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组织按照“固定项目、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上岗服务模式,派遣社体指导员开展指导服务。“场地危机”协调解决

    在上海徐汇区天平社区,广场舞“大军”在一个个“居民统帅”带领下,不仅不扰民,还能在街道引导下从事公益活动。

    今年72岁的韩珊琴是一位退休幼儿园园长。近十年来,广场舞在天平社区得到广泛发展,热爱这一群众体育运动的居民不断增多,如何开展好引导工作,让团队活动不扰民的任务就落在韩珊琴这位社区广场舞团队的负责人身上。通过走访,韩珊琴清晰地了解到每支队伍的活动时间和场地。通过沟通,韩珊琴给每支队伍都制定了活动时间和场地的“排班表”,尽量错开小区居民的休息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参与广场舞活动居民的生活。

    上海徐汇区的龙华社区南片,五六个居委的阿姨们组成了一支人数过百的广场舞队伍。负责人沈阿姨说,以前天黑了没有有灯光的场地,她们就自己乱找地方,险些跳到人家单位里去,还被投诉过。“后来,街道出面,和社区里的龙南小学沟通,学校最终同意每周为我们开放四个晚上。”

    因为学校在小区内,阿姨们也做起了有心人,沈阿姨特意在活动时跑到小区里,听听多大的音量才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街道还出面为她们装了照明设备。如今,阿姨们遵循着每次18:30-20:00的活动时间,每个居委还列了点名册,对参加活动的人员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占总人口比例近15%。在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这一比例已超过20%。让老人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政府要加大投入,社会各界也要主动作为。“等大爷大妈有了自己的校园、乐园,谁还去‘攻占’广场?”党俊武说。 (马燕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