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目的:探究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 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院前急救护理方式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分别将选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院前急救路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记录两组相关时间指标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在呼救到进行院前急救及接受临床治疗时间比较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致残率与死亡率比较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路径,可缩短救治时长减少不良预后的发生。
【关键词】院前急救路径;脑卒中;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143-01
前 言
脑卒中是脑供氧不足或脑血流减少引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包括两种类型,即出血性、缺血性。因该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险峻等特点[1],患者发病后需尽快得到急救,以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临床急救路径是为特殊病情患者制定的急救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由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做出具有时间性与顺序性等特点的照顾计划[2],确保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基于此,我院在64例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主要实施院前急救路径,并对急救效果进行探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 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院前急救护理方式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纳入标准:(1)经MRI、CT等相关检查明确为脑卒中患者;(2)患者家属已阅读此次研究相关文件,并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局部或全身感染者;(2)合并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其他脑部疾病患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将选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院前急救路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3;年龄最小为62岁,年龄最大为73岁,平均年龄(68.81±1.94)岁;发病至呼救时间最短为5min,最长为200min,平均时间(35.25±15.01)min;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0例,缺血性脑卒中1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1;年龄最小为60岁,年龄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67.90±1.23)岁;发病至呼救时间最短为7min,最长为202min,平均时间(35.39±15.19)min;其中,出血性脑卒中18例,缺血性脑卒中15例。两组在以上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
1.2院前急救方法
在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即医院医护人员接到120调度电话后即刻前往患者发病现场,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进行急救。初步评估结束后,则采取强化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抵达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
在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路径,具体方法:医院医护人员接到120调度电话后即可前方患者发病现场,并与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发病时间、病情、神志等),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到达现场后即刻监测患者各项各项体征,依据病情与GCS评分制定出下一步救护措施,若患者GCS评分低于8分或是生命体征不稳定,即刻展开专业抢救程序(清理呼吸道异物、建立静脉通道等);若GCS评分在8分及以上,即刻转运。转运时,患者始终处于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呕吐物。与此同时,持续评估患者病情,并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视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并随时向科室汇报患者实际病情,确保科室做足抢救准备。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相关时间指标,其中包括从呼救到进行院前急救时间、从呼救到接受临床治疗时间。同时,观察两组预后情况,其中包括致残(因脑卒中造成劳动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指标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2组相关时间指标
在呼救到进行院前急救及接受临床治疗时间比较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检验值为P<0.05,见表1。
3 讨论
为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效果,保障患者发病后的身心安全,避免病情持续进展降低预后质量[3],临床医护人员在实施院前急救路径时,首先通过家属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可在到达现场后结合实际情况即刻进行急救治疗,缩短患者院前急救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血压与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4-5],并依据患者的病情与GCS评分开展相关的救治处理,有利于延缓患者的病变速度。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转运,可减轻对救治效果造成的影响。同时,护理人员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向科室汇报患者的情况,一方面是方便科室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避免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另一方面则是保障患者的预后,确保患者入院后尽快得到相应的临床治疗,并取得良好预后。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呼救到进行院前急救及接受临床治疗时间比较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致残率与死亡率比较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予以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路径,在缩短急救时间与预防不良预后方面上可取的理想成效,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燕飞.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8(64):240.
[2] 尹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4):170-171.
[3] 李红菊,沈亚莉,刘志娟.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4-6.
[4] 李莹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55-56.
[5] 何菲,申洋.院前急救时间与质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7,35(02):86-88., 百拇医药(熊伟)
【关键词】院前急救路径;脑卒中;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143-01
前 言
脑卒中是脑供氧不足或脑血流减少引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中包括两种类型,即出血性、缺血性。因该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险峻等特点[1],患者发病后需尽快得到急救,以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临床急救路径是为特殊病情患者制定的急救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由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做出具有时间性与顺序性等特点的照顾计划[2],确保患者病情得到及时控制。基于此,我院在64例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主要实施院前急救路径,并对急救效果进行探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 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院前急救护理方式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纳入标准:(1)经MRI、CT等相关检查明确为脑卒中患者;(2)患者家属已阅读此次研究相关文件,并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局部或全身感染者;(2)合并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等其他脑部疾病患者;(3)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疾病与恶性肿瘤患者。分别将选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院前急救路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3;年龄最小为62岁,年龄最大为73岁,平均年龄(68.81±1.94)岁;发病至呼救时间最短为5min,最长为200min,平均时间(35.25±15.01)min;其中,出血性脑卒中20例,缺血性脑卒中12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2:11;年龄最小为60岁,年龄最大为74岁,平均年龄(67.90±1.23)岁;发病至呼救时间最短为7min,最长为202min,平均时间(35.39±15.19)min;其中,出血性脑卒中18例,缺血性脑卒中15例。两组在以上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
1.2院前急救方法
在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即医院医护人员接到120调度电话后即刻前往患者发病现场,到达现场后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并进行急救。初步评估结束后,则采取强化呼吸、建立静脉通道等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抵达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
在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路径,具体方法:医院医护人员接到120调度电话后即可前方患者发病现场,并与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发病时间、病情、神志等),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到达现场后即刻监测患者各项各项体征,依据病情与GCS评分制定出下一步救护措施,若患者GCS评分低于8分或是生命体征不稳定,即刻展开专业抢救程序(清理呼吸道异物、建立静脉通道等);若GCS评分在8分及以上,即刻转运。转运时,患者始终处于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呕吐物。与此同时,持续评估患者病情,并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视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并随时向科室汇报患者实际病情,确保科室做足抢救准备。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相关时间指标,其中包括从呼救到进行院前急救时间、从呼救到接受临床治疗时间。同时,观察两组预后情况,其中包括致残(因脑卒中造成劳动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指标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2组相关时间指标
在呼救到进行院前急救及接受临床治疗时间比较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检验值为P<0.05,见表1。
3 讨论
为提升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效果,保障患者发病后的身心安全,避免病情持续进展降低预后质量[3],临床医护人员在实施院前急救路径时,首先通过家属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可在到达现场后结合实际情况即刻进行急救治疗,缩短患者院前急救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监测患者血压与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4-5],并依据患者的病情与GCS评分开展相关的救治处理,有利于延缓患者的病变速度。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转运,可减轻对救治效果造成的影响。同时,护理人员在转运过程中随时向科室汇报患者的情况,一方面是方便科室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避免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另一方面则是保障患者的预后,确保患者入院后尽快得到相应的临床治疗,并取得良好预后。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呼救到进行院前急救及接受临床治疗时间比较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致残率与死亡率比较上,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予以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路径,在缩短急救时间与预防不良预后方面上可取的理想成效,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燕飞.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8(64):240.
[2] 尹曄.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04):170-171.
[3] 李红菊,沈亚莉,刘志娟.急救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4-6.
[4] 李莹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4):55-56.
[5] 何菲,申洋.院前急救时间与质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7,35(02):86-88., 百拇医药(熊伟)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