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08年第23期
编号:1275153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林彪(上)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日 《百科知识》 2008年第23期
     高层因为建军问题争论不休,林彪的言行仍然没有引起毛泽东的足够关注。一直到古田会议结束,毛泽东重新回到前委书记的岗位上,红四军内部问题得到顺利解决,毛泽东才有时间和精力,针对红四军内部存在的悲观情绪进行一次系统的批评。而林彪的元旦来信,正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毛泽东的回信循循善诱,深入透彻

    由于这种情绪在当时红军中比较普遍,因此毛泽东决定用回复林彪来信的方式,阐明他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看法。而之所以特别选择林彪作为“说服”对象,则有两个历史原因:一是林彪的悲观情绪存在时间很长,而且反反复复,经常会出现苗头,尤其是在革命遭受暂时挫折的时候;二是基于毛泽东与林彪之间在此前后建立起来的特殊关系,林彪拥护毛泽东,毛泽东很欣赏林彪的军事才能和对自己的支持。因此批评说服林彪,体现了毛泽东对林彪的爱护和帮助,并可以借此教育所有持此种思想的其他同志,而不至于影响党内同志的团结。

    1930年1月5日,在结束一场战斗顺利返回古田的当日晚上,利用难得的短暂战斗间隙,在古田赖坊一家店铺的阁楼上,秉烛夜书,毛泽东写下了这封六七千言的长信。此时距古田会议不足10天。
, 百拇医药
    毛泽东完全是用回信的口气写的,开头即说:新年已经到来几天了,你的信我还没有回答。一则因为有些事情忙着,二则也因为我到底写点什么给你呢?有什么好一点的东西可以贡献给你呢?搜索我的枯肠,没有想出一点什么适当的东西来,因此也就拖延着。现在我想得一点东西了,虽然不知道到底与你的情况切合不切合,但我这点材料是现今斗争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使于你的个别情况不切合,仍是一般紧要的问题,所以我就把它提出来。

    接着就对林彪信中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意见,直揭主题:我从前颇感觉、至今还有感觉你对于时局的估量是比较的悲观。我知道你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的要到来,但你不相信革命高潮又迅速到来的巨额能,因此在行动上你不赞成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闽粤赣交界三区域的游击;同时在三区域也没有建立赤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之也就没有由这种赤色政权的深入与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由你相信xxx式的流动游击政策一点看来,似乎你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作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有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的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来一个全国暴动,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形势的大革命……你的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我觉得是于中国革命不适合的。
, http://www.100md.com
    对于林彪悲观主义看法的思想根源,毛泽东分析认为,“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认识。”具体表现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而正是中国社会这个最主要的特点,造成了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混战,敌人总是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广阔的农村尤其是各省之间的交界地区和偏远农村,敌人则无法占领,成为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恰恰就是在不同统治集团的缝隙中,在四周白色政权中,能够有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

    对于林彪等人产生悲观主义思想的原因,毛泽东也作了具体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1)中国的革命力量虽然弱,反革命力量也是弱的。(2)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力量形式上虽然弱小,但却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这是问题的实质。(3)反革命力量表面上强大,本质上却是虚弱的。(4)革命高潮能否到来是由引起革命高潮的各种矛盾是否向前发展决定的。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复杂矛盾不断激化和发展,注定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
, http://www.100md.com
    因此,毛泽东要求党内同志和红军指战员们在判断中国政治形势的时候,需要认识下面的这些要点:(1)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2)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看,自然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也是这样,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本质。(4)现时的客观情况,还是容易给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的同志们以迷惑。特别是我们在红军中工作的人,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把这种一时的特殊的小的环境,一般化扩大起来,仿佛全国全世界的形势概属未可乐观,革命胜利的前途未免渺茫得很。

    毛泽东的回信,深入浅出,说理精辟生动,说服力很强。毛泽东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革命的力量虽然小,但它的发展是很快的。他断言: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在信的末尾,毛泽东以革命家磅礴的激情和火热的语言写道: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的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来到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地平线上遥望海中已经看得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责任编辑 林京, 百拇医药(九 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