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吸血鬼文化(1)
嗜血的狂魔,僵尸,丑陋邪恶;拥有永不逝去的惊人美貌,谈吐高雅,身着华贵礼服,夜夜穿梭于上流社会的晚宴,具有超出常人的能力,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描述说的都是同一个事物——吸血鬼。在西方文化史上,不知多少个恐怖的形象曾被想象出来,成为永恒的题材,吸血鬼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吸血鬼是否真实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存疑,在此我们仅是从文化角度来讲述吸血鬼文化。
吸血鬼传说的来源
和人类所写的历史一样,吸血鬼也有自己的历史,虽然绝大部分都属于传说。
吸血鬼最早的起源据称是《圣经》中的该隐。根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之后来到荒野,生了许多孩子,其中该隐是老大,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三位人类。他是个农夫,和牧羊人弟弟共同生活。有次两人照例向上帝献祭,由于弟弟畜牧之便,奉上的是丰盛的肉食,该隐的青菜萝卜便招来上帝不满。该隐愤而谋杀了弟弟,翌日,上帝问该隐他弟弟哪里去了,他辩称不知。上帝怒道:
, http://www.100md.com
“狡赖!你弟弟的冤魂向我哭诉你的暴行,所以你得接受我的惩罚!”该隐于是向上帝求饶,但是上帝说:“不,我不会杀你,而且我知道你以后一定会被人唾弃。所以我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记号,这样你就会让别人知道你不该被杀,只是尽量折磨你罢了。”该隐被诅咒成为史上第一个吸血鬼。
也有传说把该隐和女巫莉莉丝配成一对,莉莉丝在《旧约》中是亚当的第一个妻子,也是上帝用泥土所造,被抛弃后成为妖魔鬼怪的女王。莉莉丝吸食婴儿的鲜血,并教导该隐如何利用鲜血产生力量以供己用。因此,有人认为莉莉丝才是真正的第一位吸血鬼。
另一种说法是,当年犹大为了一袋银币出卖了耶稣,后悔不已,遂上吊自杀,为了惩罚他,上帝将他变成吸血鬼。因此,吸血鬼见不得阳光,害怕十字架,银制品也就成了他们的克星。
后来,人们认为任何违背上帝意愿的人都会’变成吸血鬼。中世纪时,吸血鬼传说沦为教会统:治的手段,一如对女巫的迫害。教会声称,凡是,自杀的、不洁的、异教的人死后都会变成吸血鬼。在14世纪到18世纪的东欧,除了长相与犹大类似的人会被认为是吸血鬼的后代外,还有许多人也被认为注定会成为吸血鬼:婴儿出生时便长有牙齿的或长有一字眉(左右眉毛长到一起)的,会立刻被定性为吸血鬼;瞳孔颜色过深、过浅者,酒鬼,自杀者,被开除教籍者,暴毙者,巫师,过早夭折的孩童和所有死后没有进行基督教葬礼的人,未嫁就死者(至少在罗马尼亚如此),则被视为准吸血鬼,死后可能化身为吸血鬼。按照基督教的说法,凡是没有接受临终涂油礼的人或者没有葬入圣地的人,例如自杀或被开除教籍的人,都不能得到救赎,他们的灵魂则从炼狱中脱逃,占据人类的躯体,于是变成了吸血鬼。中世纪的教会典籍便记载着被开除教籍的人死后吸血伤人的事件。
, 百拇医药
吸血鬼真正形成风气是在14世纪。1347年,黑死病随着十字军从中亚来到欧洲,从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的港口城市墨西拿开始,蔓延到西欧、北欧、波罗的海地区,直到俄罗斯,在6年时间里,席卷了整个欧洲,夺走了欧洲1/3的人口。为了避免传染,许多病人还没确定死亡,就被匆匆掩埋。未死的病人试图逃离墓穴,常常受伤流血,然后挣扎死去。数天后,墓穴被打开,人们看到尸体新鲜、姿势改变并沾有血迹时,便相信是吸血鬼所为。此前,吸血鬼只是一个嗜血的形象,存在于传说与民众想象之中,现在,吸血鬼则从传说和想象中走到了人们中间。
吸血鬼的传说借着黑死病的传播大为流行,反映了民众对于现实困境的极大恐惧和自身的无力感,因而急于寻求解释乃至消解现状的方法。历史上大部分传说都是这么产生并大范围传播开来的。其后几个世纪内,鼠疫多次大规模爆发,由此吸血鬼的传说一再流行。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著名人物让吸血鬼传说大放光彩,家喻户晓。其中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德古拉伯爵(弗拉德四世),他是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极度血腥的暴君,以在战场上残酷对待敌人闻名。400年后,爱尔兰作家斯托克以其为原型写成《德古拉》一书,德古拉伯爵几乎成为吸血鬼的代名词。《德古拉》一书影响极大,以致现代很多人把德古拉伯爵误认为是吸血鬼的始祖。
, 百拇医药
另一个著名人物是17世纪初的巴托里伯爵夫人。巴托里伯爵夫人住在塞伊特城堡,城堡建在一座丘陵顶上,位于喀尔巴阡山的匈牙利山区。她被控挟持了住在城堡附近村庄里的少女,并把这些可怜的女孩当成屠宰场里的动物般放血虐待,杀害了600多名少女。她喝着少女的血,泡在血中沐浴,以期获得永远的青春和美丽。1610年,伯爵夫人的表兄图尔索伯爵率领士兵攻破城堡,巴托里伯爵夫人被终身监禁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她的共犯则一律处以极刑。巴托里伯爵夫人事件在匈牙利引起了种种流言,传说伯爵夫人死后还在施虐加害无辜百姓,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吸血鬼。
吸血鬼的形象演变
吸血鬼文化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和影视对于吸血鬼形象的改变,这使吸血鬼文化有了一次质的飞跃。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吸血鬼的形象在这千百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是如何一步步从恐怖可怕的怪物形象变成一种高贵美丽的完美生物的。
初期的吸血鬼是罪人、邪恶之人、品行不端之人,是受到上帝(教会)厌弃的人,因此这时候的吸血鬼都是相貌凶恶、丑陋怪异,不可能出现俊男美女型的吸血鬼。
, 百拇医药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吸血鬼的形象问题。各种妖魔传说总是能在现实中找到根源,吸血鬼的原型则有可能是卟啉症患者。卟啉是一种光敏色素,它会聚集在人的皮肤、骨骼和牙齿上,大多数卟啉在黑暗中呈良性,一旦接触阳光,就会转化为毒素,吞噬人的肌肉和组织。因此,卟啉症患者像传说中的吸血鬼那样,只能生活在黑暗世界里,不能见光。由于毒素的作用,卟啉症患者的耳朵和鼻子都会被腐蚀,残缺不全,皮肤上也会布满疤痕,看上去格外苍老。腐烂的牙龈血淋淋的,难免会让人联想起吸食鲜血的吸血鬼。这种充满痛苦和绝望的病症跟现在影视中俊男美女的吸血鬼形象有着天壤之别,估计会让很多吸血鬼爱好者大跌眼镜。
吸血鬼形象的慢慢改变开始于文学。从19世纪拜伦署名发表的《吸血鬼》小说开始,吸血鬼文学开始风靡,更多的作家加入这一行列,一点点修正着吸血鬼的形象,可以说吸血鬼文学家们再造了吸血鬼形象,令其脱胎换骨。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吸血鬼拥有永不逝去的惊人美貌,谈吐高雅,身着华贵礼服,夜夜穿梭于上流社会的晚宴。上面提到的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电影《惊情四百年》就是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1897年出版,使得吸血鬼传说成为一个流传至今的现代神话,斯托克也因此被称为“吸血鬼之父”。
恐怖、传奇、丰富性等因素被集中在了吸血鬼的形象中,吸血鬼不再是没有情感的僵尸怪物,吸血鬼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20世纪,电影工业让吸血鬼更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观赏, 百拇医药(周显亮)
吸血鬼传说的来源
和人类所写的历史一样,吸血鬼也有自己的历史,虽然绝大部分都属于传说。
吸血鬼最早的起源据称是《圣经》中的该隐。根据《圣经》记载,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之后来到荒野,生了许多孩子,其中该隐是老大,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三位人类。他是个农夫,和牧羊人弟弟共同生活。有次两人照例向上帝献祭,由于弟弟畜牧之便,奉上的是丰盛的肉食,该隐的青菜萝卜便招来上帝不满。该隐愤而谋杀了弟弟,翌日,上帝问该隐他弟弟哪里去了,他辩称不知。上帝怒道:
, http://www.100md.com
“狡赖!你弟弟的冤魂向我哭诉你的暴行,所以你得接受我的惩罚!”该隐于是向上帝求饶,但是上帝说:“不,我不会杀你,而且我知道你以后一定会被人唾弃。所以我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记号,这样你就会让别人知道你不该被杀,只是尽量折磨你罢了。”该隐被诅咒成为史上第一个吸血鬼。
也有传说把该隐和女巫莉莉丝配成一对,莉莉丝在《旧约》中是亚当的第一个妻子,也是上帝用泥土所造,被抛弃后成为妖魔鬼怪的女王。莉莉丝吸食婴儿的鲜血,并教导该隐如何利用鲜血产生力量以供己用。因此,有人认为莉莉丝才是真正的第一位吸血鬼。
另一种说法是,当年犹大为了一袋银币出卖了耶稣,后悔不已,遂上吊自杀,为了惩罚他,上帝将他变成吸血鬼。因此,吸血鬼见不得阳光,害怕十字架,银制品也就成了他们的克星。
后来,人们认为任何违背上帝意愿的人都会’变成吸血鬼。中世纪时,吸血鬼传说沦为教会统:治的手段,一如对女巫的迫害。教会声称,凡是,自杀的、不洁的、异教的人死后都会变成吸血鬼。在14世纪到18世纪的东欧,除了长相与犹大类似的人会被认为是吸血鬼的后代外,还有许多人也被认为注定会成为吸血鬼:婴儿出生时便长有牙齿的或长有一字眉(左右眉毛长到一起)的,会立刻被定性为吸血鬼;瞳孔颜色过深、过浅者,酒鬼,自杀者,被开除教籍者,暴毙者,巫师,过早夭折的孩童和所有死后没有进行基督教葬礼的人,未嫁就死者(至少在罗马尼亚如此),则被视为准吸血鬼,死后可能化身为吸血鬼。按照基督教的说法,凡是没有接受临终涂油礼的人或者没有葬入圣地的人,例如自杀或被开除教籍的人,都不能得到救赎,他们的灵魂则从炼狱中脱逃,占据人类的躯体,于是变成了吸血鬼。中世纪的教会典籍便记载着被开除教籍的人死后吸血伤人的事件。
, 百拇医药
吸血鬼真正形成风气是在14世纪。1347年,黑死病随着十字军从中亚来到欧洲,从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岛的港口城市墨西拿开始,蔓延到西欧、北欧、波罗的海地区,直到俄罗斯,在6年时间里,席卷了整个欧洲,夺走了欧洲1/3的人口。为了避免传染,许多病人还没确定死亡,就被匆匆掩埋。未死的病人试图逃离墓穴,常常受伤流血,然后挣扎死去。数天后,墓穴被打开,人们看到尸体新鲜、姿势改变并沾有血迹时,便相信是吸血鬼所为。此前,吸血鬼只是一个嗜血的形象,存在于传说与民众想象之中,现在,吸血鬼则从传说和想象中走到了人们中间。
吸血鬼的传说借着黑死病的传播大为流行,反映了民众对于现实困境的极大恐惧和自身的无力感,因而急于寻求解释乃至消解现状的方法。历史上大部分传说都是这么产生并大范围传播开来的。其后几个世纪内,鼠疫多次大规模爆发,由此吸血鬼的传说一再流行。
在这个过程中,两个著名人物让吸血鬼传说大放光彩,家喻户晓。其中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德古拉伯爵(弗拉德四世),他是罗马尼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极度血腥的暴君,以在战场上残酷对待敌人闻名。400年后,爱尔兰作家斯托克以其为原型写成《德古拉》一书,德古拉伯爵几乎成为吸血鬼的代名词。《德古拉》一书影响极大,以致现代很多人把德古拉伯爵误认为是吸血鬼的始祖。
, 百拇医药
另一个著名人物是17世纪初的巴托里伯爵夫人。巴托里伯爵夫人住在塞伊特城堡,城堡建在一座丘陵顶上,位于喀尔巴阡山的匈牙利山区。她被控挟持了住在城堡附近村庄里的少女,并把这些可怜的女孩当成屠宰场里的动物般放血虐待,杀害了600多名少女。她喝着少女的血,泡在血中沐浴,以期获得永远的青春和美丽。1610年,伯爵夫人的表兄图尔索伯爵率领士兵攻破城堡,巴托里伯爵夫人被终身监禁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她的共犯则一律处以极刑。巴托里伯爵夫人事件在匈牙利引起了种种流言,传说伯爵夫人死后还在施虐加害无辜百姓,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吸血鬼。
吸血鬼的形象演变
吸血鬼文化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学和影视对于吸血鬼形象的改变,这使吸血鬼文化有了一次质的飞跃。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吸血鬼的形象在这千百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是如何一步步从恐怖可怕的怪物形象变成一种高贵美丽的完美生物的。
初期的吸血鬼是罪人、邪恶之人、品行不端之人,是受到上帝(教会)厌弃的人,因此这时候的吸血鬼都是相貌凶恶、丑陋怪异,不可能出现俊男美女型的吸血鬼。
, 百拇医药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吸血鬼的形象问题。各种妖魔传说总是能在现实中找到根源,吸血鬼的原型则有可能是卟啉症患者。卟啉是一种光敏色素,它会聚集在人的皮肤、骨骼和牙齿上,大多数卟啉在黑暗中呈良性,一旦接触阳光,就会转化为毒素,吞噬人的肌肉和组织。因此,卟啉症患者像传说中的吸血鬼那样,只能生活在黑暗世界里,不能见光。由于毒素的作用,卟啉症患者的耳朵和鼻子都会被腐蚀,残缺不全,皮肤上也会布满疤痕,看上去格外苍老。腐烂的牙龈血淋淋的,难免会让人联想起吸食鲜血的吸血鬼。这种充满痛苦和绝望的病症跟现在影视中俊男美女的吸血鬼形象有着天壤之别,估计会让很多吸血鬼爱好者大跌眼镜。
吸血鬼形象的慢慢改变开始于文学。从19世纪拜伦署名发表的《吸血鬼》小说开始,吸血鬼文学开始风靡,更多的作家加入这一行列,一点点修正着吸血鬼的形象,可以说吸血鬼文学家们再造了吸血鬼形象,令其脱胎换骨。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吸血鬼拥有永不逝去的惊人美貌,谈吐高雅,身着华贵礼服,夜夜穿梭于上流社会的晚宴。上面提到的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电影《惊情四百年》就是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1897年出版,使得吸血鬼传说成为一个流传至今的现代神话,斯托克也因此被称为“吸血鬼之父”。
恐怖、传奇、丰富性等因素被集中在了吸血鬼的形象中,吸血鬼不再是没有情感的僵尸怪物,吸血鬼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20世纪,电影工业让吸血鬼更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观赏, 百拇医药(周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