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2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3174423
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始末(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百科知识》2012年第24期
     1968年8月20日下午,两架苏联民用客机在飞临布拉格上空时,以突发技术故障为由要求紧急降落。得到允许后,机上乘客藏带武器进入机场,并于当晚11点乘捷方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机场各要害部门。原来,这些声称“飞往南斯拉夫”的不速之客,竟是经过特殊训练的苏军突击队员。两架故障飞机随即成为活动雷达,指挥着苏联巨型运输机一架接一架地在机场降落。坦克、装甲车、火炮以及全副武装的苏军,在苏驻捷使馆派来的“向导”带领下,立即开进布拉格,控制了全市重要地区,并包围了捷共中央驻地党中央大厦。同时,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等华沙条约缔约国军队也涌入并占领捷克。21日清晨,苏军逮捕了杜布切克等捷共主要领导人。

    苏联为何出兵捷克?这次军事突袭有什么样的政治社会背景?

    “布拉格之春”

    苏联的出兵和“布拉格之春”有关。

    “布拉格之春”,是指捷克斯洛伐克于1968年1月开始的一场突破苏联模式、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规模改革运动。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走出斯大林体制的误区,从捷克自身国情出发,创立一个“富有人情味的社会主义社会”。1968年4月5日捷共中央通过的《行动纲领》标志着捷克正式进入被称作“布拉格之春”的改革阶段。它在政治、经济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政治上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改革以党代政的领导方法;经济上改革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市场机制;在对外关系问题上,一方面强调捷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和平共处政策;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取消新闻审查制度,恢复新闻自由,确保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并为在大清洗中的牺牲者恢复名誉,等等。

    这些改革政策无疑给了苏联当头一棒。改革的“重头戏”——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恰恰是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可想而知,《行动纲领》和随之到来的“布拉格之春”引起了国外尤其是苏联的密切关注。

    那么,为什么1968年会出现这场剧烈的改革?这还得从捷克斯洛伐克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起。自1967年实施新经济体制以来,捷的经济情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继续恶化。知识分子指责国内极端缺乏民主,认为党践踏文化的发展,压制自由,甚至威胁到民族的生存。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的矛盾,也是捷共中央的一个死结。自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两个民族生活在共同的国家之中。根据匹兹堡协议,斯洛伐克族享有自治权,事实上却一直被迫接受着布拉格的统治,60年代初其地方权限又被大幅度削减,民族主义情绪重新激越起来。

    1968年1月4日,捷共出现重大的人事变动,诺沃提尼下台,由杜布切克接任党中央第一书记。耐人寻味的是,杜是由诺提名接任的。诺出于什么动机提名让自己的“反对派”接任,我们不得而知。历史让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新领导人在国内掀起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试图突破苏联模式,以及最后夭折的“布拉格之春”。

    苏联的历史战略选择

    苏联反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这一点还必须从冷战格局下苏联与东欧、苏联与美国的关系上进行考量。

    二战后,美苏冷战格局形成。凭借着反法西斯战争中共产主义在东欧的影响力,苏联在战后将东欧拉入到与西方阵营对抗的阵线。从地理位置上看,东欧扼欧亚交通的要冲,是雅尔塔体系的板块“交合线”。历史上,东欧对于沙俄乃至后来的苏联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代沙皇只要有机会就积极参与对东欧的角逐,包括赤裸裸的武力吞并和打着各种旗号的武力控制。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均在欧洲本土,它的很多核武器也储存在东欧领土上,它必须控制东欧。它把东欧纳入世界冷战体系, 作为与西方斗争的工具和砝码,为自己的全球战略服务,所以,当改革的春风正在吹醒布拉格时,苏联却感到丝丝凉意——如果改革向整个东欧蔓延开来,东欧将会变成什么样?苏联怎么办?

    为了保证东欧能为苏联所用,苏联不仅将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输入到东欧,还以“维护社会主义大家庭团结”的名义要求东欧听命于苏联。

    人们不会忘记,1956年苏联出兵镇压匈牙利改革的先例——平素以兄弟相称,一旦涉及国家利益不惜兵戎相见,这是苏联的行事风格。所以,当捷克提出改革,苏联就将其定性为帝国主义煽动社会主义阵营分裂,是帝国主义阵营打入社会主义阵营的阴谋,并最终利用华约对捷采取了军事行动。

    不过,从反对改革到军事入侵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苏联并不是单独行动,而是紧紧拉住其他几个华约成员国。这是苏联唯一一次利用华约对其成员国采取的军事行动。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被提升到关系社会主义大家庭安全的高度,对其干涉和侵略似乎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华约成为苏联推行这一政策、控制东欧的工具。

    6月27日,捷克的知识分子们发表了《两千字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捷共和社会主义制度,号召警惕苏联干预内政的可能性。正当苏联在军事制裁与政治解决的十字路口徘徊观望时,宣言的发表极大地刺激了苏联,促使苏在军事制裁的道路上加快了步伐。但苏联也心存顾虑:如果对捷采取军事行动,美国会采取什么态度?华约已卷入这场漩涡中,北约又会做出什么反应?

    为了摸清美国的底牌,苏联于7月间通过外交途径得到美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腊斯克的明确保证:“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捷克问题不感兴趣;美国认为,捷克问题是华约组织、首先是苏联的事情。”之所以采取不干涉政策,主要是因为东欧在当时的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下降——一方面,美正忙于越战及东亚事务;另一方面,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和美苏差距的缩小,也促使约翰逊政府把寻求美苏之间的缓和放在首要地位,不愿为了捷和苏联大动干戈。而且如果美支持捷,西德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从而引发新的“柏林危机”。实际上冷战格局下的美苏虽然在政治、军事、经济、意识形态领域都处于对峙状态,但在处理重大事件如两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时,双方都尽量保持克制和谨慎,虽剑拔弩张但不兵戎相见,不轻易使用武力特别是核武器,避免双方的直接对抗。 (肖淑娥)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