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数学之痛”
近日,在“你有数学恐惧症吗?”这一微博热门话题下,有近万人参与了讨论,其中近8成网友选择了“有,看到数学就头疼”。
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你是一个听到要上数学课就感到焦虑的学生吗?你和朋友们一起吃饭时,担心算出每个人该付多少钱吗?你是否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数学头脑?如果你生活中常常遇到上述问题,那么你很可能是患上了“数学焦虑”。
何为数学焦虑
“数学焦虑”就是人们在数学学习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焦虑。自从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德雷格和艾肯提出“数字焦虑”这一概念后,数学焦虑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1972年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兹和绥恩拓展了数学焦虑的内涵,将其定义为:“在各种各样一般生活和学业情景中,阻碍数字操作和数学问题解决的紧张和焦虑感。”
总的来说,数学焦虑是一种特殊的学科焦虑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情景中个体在学习或接触数学时,由消极体验和认知引起的一种消极感受,经常伴有紧张、害怕、恐惧、无助、忧虑、沮丧等不良的情绪反应,最终个体将由于害怕数学而失去在数学方面最基本的自信。
, http://www.100md.com
数学焦虑的危害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然而在数学焦虑患者的心目中,数学却是永远的痛。大量研究表明,数学焦虑会阻碍个性的良性发展,其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数学焦虑直接阻碍了个体的数学认知过程。数学认知是个体解决数学问题时潜在的心理加工过程,有关数学知识的心理表征。国外有研究表明,数学焦虑对数学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解题的正确率,低数学焦虑被试者仅用253毫秒解决进位加法问题,而高数学焦虑被试者却要用753毫秒。低焦虑组的解题速度几乎比高焦虑组快2倍。高焦虑组的解题速度有时会与低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一样快,但会以大幅度降低解题正确率为代价。
(2)数学焦虑会分散注意力,降低知识记忆效率。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学习和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数学焦虑者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和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分散对当前任务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随着数学焦虑程度的增加,个体的记忆容量减小,反应时间增长,正确率降低。
, http://www.100md.com
(3)数学焦虑会损伤个体的自信心。数学焦虑者对于自己的数学能力无法做出合适的评价,多数将原因归结为“脑袋不灵活、死板”,因而丧失对数学的信心。而某些个体对于数学的这种无力感甚至会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这些数学焦虑者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智商不高,做任何事情都毫无希望。
数学焦虑的脑机制
为了了解数学焦虑的作用机制,很多心理学家对数学焦虑的脑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有些孩子面对数学
问题时会高度紧张,那是因为他们的脑功能和(面对数学问题)相对平静的孩子并不一样。有数学焦虑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中与工作记忆以及数字推理有关的区域相对不活跃。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将50位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是数学焦虑较低组和较高组。然后在这两组孩子做数学题期间,对他们的脑部进行了扫描。他们发现数学焦虑程度较高的孩子做起题来更慢,也更难以解开题目。斯坦福大学教授维诺德·梅侬表示:“我们发现,在(这些孩子的)通常与解决数学问题相关的脑域,脑内活动减弱了。”据《健康印象》报道,“那些说自己对数学感到焦虑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中,与诸如恐惧之类的否定情绪相关的区域更为活跃,在小脑扁桃体中尤其明显。”
,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一项研究显示,害怕数学可激活和生理痛有关的大脑区域。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数学焦虑症治疗专家西恩·贝洛克解释了这个现象:“对于有些‘患者’,当他们看到数学方程式后,大脑做出的反应和他们将手放到热炉子上做出的反应类似。”贝洛克曾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观察对数学怀有恐惧心理的人的脑部活动,从而量化他们的“数学焦虑症”程度。志愿者需要走入数学教室,并完成几道方程式检验题,比如12×2+ 8=29是否正确,以及将几个零散的字母拼成正确单词的文字题。结果发现,对数学的恐惧程度越高,大脑内部负责记录疼痛经历的区域——大脑后侧岛叶就越活跃。但是当人们集中精力真正解题时,却没有出现疼痛的反应。“数学本身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对它的思考的确会触动神经,让人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感。”贝洛克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找到关闭这一神经机制的方法,让学好数学变得容易起来。”
数学焦虑的成因
(1)数学的学科性质。数学学科具有严谨性、抽象性,需要高度形式化的演算和推理,绝对精确的运算,以及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因而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压力和恐惧感,伴随而来的就是对数学学习的焦虑情绪。
, 百拇医药
(2)个体的能力差异。 在数学学习中,技能是指个体在进行数学演算、推理和画图等数学操作行为上的熟练程度;能力则是指个体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准确性等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假如有的个体天资聪颖并且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增强信心,从而进入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而有的个体数学素养较差,父母、老师或学校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数学焦虑。
(3)个体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当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时,就使人产生愉快、兴奋的体验,否则就会产生烦闷、厌恶、沮丧的体验。可想而知,为在应试中取得高分,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大量的高难度习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总能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不断影响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于是痛苦、忧愁、恐惧、烦闷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便在所难免。当这种体验不断地被重复、被强化时,相对稳定的焦虑情绪就会形成。
(4)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一些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在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数学焦虑的产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偏向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给优秀学生以充分的鼓励和表扬,而对数学差生则持蔑视态度,对他们不予理睬或听之任之,这样的不平等态度会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数学没有自信并最终产生数学焦虑。
虽然与数学焦虑症的斗争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这并不是某一个人的战斗,数学焦虑在当今社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据报道,美国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厌恶数学甚至害怕数学。而在我国,数学焦虑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希望在未来,科学家能够找出这一问题的“病根”,使我们免受数学之痛。
【责任编辑】张小萌, 百拇医药(闫冠男)
你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你是一个听到要上数学课就感到焦虑的学生吗?你和朋友们一起吃饭时,担心算出每个人该付多少钱吗?你是否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数学头脑?如果你生活中常常遇到上述问题,那么你很可能是患上了“数学焦虑”。
何为数学焦虑
“数学焦虑”就是人们在数学学习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焦虑。自从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德雷格和艾肯提出“数字焦虑”这一概念后,数学焦虑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1972年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兹和绥恩拓展了数学焦虑的内涵,将其定义为:“在各种各样一般生活和学业情景中,阻碍数字操作和数学问题解决的紧张和焦虑感。”
总的来说,数学焦虑是一种特殊的学科焦虑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情景中个体在学习或接触数学时,由消极体验和认知引起的一种消极感受,经常伴有紧张、害怕、恐惧、无助、忧虑、沮丧等不良的情绪反应,最终个体将由于害怕数学而失去在数学方面最基本的自信。
, http://www.100md.com
数学焦虑的危害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数字无处不在,然而在数学焦虑患者的心目中,数学却是永远的痛。大量研究表明,数学焦虑会阻碍个性的良性发展,其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数学焦虑直接阻碍了个体的数学认知过程。数学认知是个体解决数学问题时潜在的心理加工过程,有关数学知识的心理表征。国外有研究表明,数学焦虑对数学能力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不考虑解题的正确率,低数学焦虑被试者仅用253毫秒解决进位加法问题,而高数学焦虑被试者却要用753毫秒。低焦虑组的解题速度几乎比高焦虑组快2倍。高焦虑组的解题速度有时会与低焦虑被试的解题速度一样快,但会以大幅度降低解题正确率为代价。
(2)数学焦虑会分散注意力,降低知识记忆效率。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学习和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过程。数学焦虑者会过多关注自己的强制思想、担忧和负面认知等焦虑反应,分散对当前任务的注意力。有研究表明,随着数学焦虑程度的增加,个体的记忆容量减小,反应时间增长,正确率降低。
, http://www.100md.com
(3)数学焦虑会损伤个体的自信心。数学焦虑者对于自己的数学能力无法做出合适的评价,多数将原因归结为“脑袋不灵活、死板”,因而丧失对数学的信心。而某些个体对于数学的这种无力感甚至会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领域,这些数学焦虑者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智商不高,做任何事情都毫无希望。
数学焦虑的脑机制
为了了解数学焦虑的作用机制,很多心理学家对数学焦虑的脑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有些孩子面对数学
问题时会高度紧张,那是因为他们的脑功能和(面对数学问题)相对平静的孩子并不一样。有数学焦虑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中与工作记忆以及数字推理有关的区域相对不活跃。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将50位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分为两组:分别是数学焦虑较低组和较高组。然后在这两组孩子做数学题期间,对他们的脑部进行了扫描。他们发现数学焦虑程度较高的孩子做起题来更慢,也更难以解开题目。斯坦福大学教授维诺德·梅侬表示:“我们发现,在(这些孩子的)通常与解决数学问题相关的脑域,脑内活动减弱了。”据《健康印象》报道,“那些说自己对数学感到焦虑的孩子,他们的大脑中,与诸如恐惧之类的否定情绪相关的区域更为活跃,在小脑扁桃体中尤其明显。”
,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1月,一项研究显示,害怕数学可激活和生理痛有关的大脑区域。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数学焦虑症治疗专家西恩·贝洛克解释了这个现象:“对于有些‘患者’,当他们看到数学方程式后,大脑做出的反应和他们将手放到热炉子上做出的反应类似。”贝洛克曾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来观察对数学怀有恐惧心理的人的脑部活动,从而量化他们的“数学焦虑症”程度。志愿者需要走入数学教室,并完成几道方程式检验题,比如12×2+ 8=29是否正确,以及将几个零散的字母拼成正确单词的文字题。结果发现,对数学的恐惧程度越高,大脑内部负责记录疼痛经历的区域——大脑后侧岛叶就越活跃。但是当人们集中精力真正解题时,却没有出现疼痛的反应。“数学本身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对它的思考的确会触动神经,让人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感。”贝洛克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找到关闭这一神经机制的方法,让学好数学变得容易起来。”
数学焦虑的成因
(1)数学的学科性质。数学学科具有严谨性、抽象性,需要高度形式化的演算和推理,绝对精确的运算,以及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因而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压力和恐惧感,伴随而来的就是对数学学习的焦虑情绪。
, 百拇医药
(2)个体的能力差异。 在数学学习中,技能是指个体在进行数学演算、推理和画图等数学操作行为上的熟练程度;能力则是指个体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准确性等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假如有的个体天资聪颖并且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增强信心,从而进入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而有的个体数学素养较差,父母、老师或学校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数学焦虑。
(3)个体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当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时,就使人产生愉快、兴奋的体验,否则就会产生烦闷、厌恶、沮丧的体验。可想而知,为在应试中取得高分,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大量的高难度习题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总能遇到很多障碍和困难,不断影响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于是痛苦、忧愁、恐惧、烦闷等消极的情感体验便在所难免。当这种体验不断地被重复、被强化时,相对稳定的焦虑情绪就会形成。
(4)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一些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在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数学焦虑的产生。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偏向那些数学成绩好的学生,给优秀学生以充分的鼓励和表扬,而对数学差生则持蔑视态度,对他们不予理睬或听之任之,这样的不平等态度会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对数学没有自信并最终产生数学焦虑。
虽然与数学焦虑症的斗争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这并不是某一个人的战斗,数学焦虑在当今社会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据报道,美国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厌恶数学甚至害怕数学。而在我国,数学焦虑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希望在未来,科学家能够找出这一问题的“病根”,使我们免受数学之痛。
【责任编辑】张小萌, 百拇医药(闫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