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3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62414
惠山老街因祀成祠因祠成街(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百科知识》2013年第11期
     商朝末期,泰伯定居梅里后,无锡惠山脚下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村落与街道,时光再推移至1500年前,“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惠山寺建成,惠山老街上的祠堂也开始出现,直到元、明时期,随着人们对佛教信仰加深,老街上的祠堂逐渐增多,祠堂的兴建伴随着各地宗族纷至沓来,惠山老街的雏形显现并不断兴旺,明末的惠山老街已经从一条普通的街道慢慢变为文化老街。

    千百年来,惠山老街因祀成祠,因祠兴街,融锦绣山水与历史情怀于一身,与苏杭其他老街比起来,它有山有水的街区格局使其多了一份自然与灵秀。

    江南历史的画卷

    惠山祠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战国时代,楚考烈王以春申君黄歇为相,封于吴邑,吴人立春申君祠于惠山脚下,这是惠山祠堂群的第一个祠堂。

    祠堂群于唐代开始兴建。明代嘉靖年间,朝廷正式允许民间立庙建祠祭祀祖先,惠山祠堂大兴,连片密集成群。到了清代,整个惠山古镇祠宇林立,香火缭绕;古街上桃红柳绿,古桥流泉,一派繁盛景象。

    胜地名泉、古祠文物,致“南船北马皆会于此,文人墨客络绎不绝”。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仰慕惠山之胜,分别6次南巡、7次驻跸于此。无锡近代工商业兴盛,一批行业祠和会馆祠先后在惠山古镇建立起来,成为祠堂文化中独特的历史现象。

    现查明,在惠山直街和横街上不足0.3平方千米范围内,星罗棋布、林林总总地保存着118座风格古朴、精致玲珑的祠堂。祠堂群分钦定官设与民间立祠两系列,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忠孝节义祠、宗祠、行会祠等11大类,共27种,其中姓氏的家族宗祠祠堂竟有70多个。主祀、配祀人物的数量之多、建筑密度之大、祠堂类型之齐全,实为国内外所罕见。

    今天,走在古街上,穿过那一条条幽深狭窄的小弄堂,人们仿佛置身于时光遂道中;那斑驳的灰泥下隐约可见的柱脚,那残破的青石板上清晰依旧的铭文,记录着延续不断的血脉传承,凝聚着文明兴衰的记忆,浮现着江南民族生生不息的魂魄。

    惠山祠堂群最早修建的是春申君祠。春申君,姓黄名歇,是出身于战国晚期的楚国贵族。史称他与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为战国四君子。

    至德祠是祭祀吴太伯的祠堂,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吴太伯是江南吴姓的始祖,也是江南文明的开拓者。太伯去世后,安葬于无锡鸿山,人称泰伯墓,老百姓又在梅里句吴故墟建庙,永远纪念他。明洪武年间于无锡城中大娄巷又另建泰伯祠,至乾隆三十年(1765年),移建至德祠。祠中“断发文身”“荆蛮义归”“泰伯建城”“开发江南”4个主题,全面展示了泰伯开吴、融入先民、开启民智、播撒文化的历史功绩。

    至德祠也是吴氏的宗祠。祠堂群中还有钱武肃王祠(钱氏)、过郡马祠(过氏)、顾端文公祠(顾氏)、周文恪公祠、邹忠公祠、秦氏双孝祠、蒋氏宗祠等,均为惠山祠堂群中重要的宗祠。“认祖归宗”的家国情怀乃是族群文化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于祠堂的祭祀功能。每逢清明或冬至这些传统的祭祀先祖的节日,惠山古街上各宗族祠堂内香烛缭绕,庄严肃穆;人们扶老携幼,自四面八方来到本姓的宗祠,缅怀先祖功德,激励后辈奋进。

    有“江南第一古祠”美誉的华孝子祠,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祭祀的是无锡华氏始祖、南齐孝子华宝。东晋义熙末年(418年),华宝父亲华豪跟宋高祖武帝刘裕出征,临行前,他对8岁的华宝说:“须我还,为汝冠。”当年约10月,华豪战死沙场。噩耗传到家乡,华宝痛不欲生。从此,他牢记父训,不冠不娶,头上扎着双髻。凡亲戚朋友提到他的父亲,便号啕大哭。《南史·华宝传》:“宝年至七十不婚冠。”南齐建元三年(481年),南朝齐高帝萧道成赐华宝“孝子”匾。无锡华氏孝子辈出,竟以孝道煊显于天下。

    松滋王公王其勤祠,祭祀的是明代的忠臣、无锡抗倭寇英雄王其勤。张巡庙主祀唐御史张巡。祠堂群中还有祭祀明代少保于谦的于忠肃公于谦祠 ,祭祀南宋抗金名将刘琦刘猛将庙等,人们敬的是他们的耿耿气节。

    徜徉惠山祠堂群,那汉代高士梁鸿祠、唐代良相李绅祠、五代十国吴越王钱镠祠、北宋名臣范仲淹祠、北宋名臣司马光祠、北宋抗金宰相李纲祠,明代“青天”海瑞祠等等古建筑,宛如一个个历史老人,向我们讲述着江南民族兴衰存亡的悠悠往事。

    江南文化大观园

    邵文庄公祠(邵宝祠)祭祀的是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邵宝。邵宝,号泉斋,别号二泉,人称“二泉先生”,他曾任职南京礼部尚书,并令修白鹿书院学舍。邵宝好学问,潜心著作。《明史》说他“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他一生著作很多。

    邵宝祠,即二泉书院,始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其后各朝代屡次修建。邵宝祠大门两旁立抱鼓石,上悬青底金字的篆书“二泉书院”匾。第二进的君子堂原为讲堂,面阔四间。檐柱上书联:“疏许立身,一饭心常悬北阙;功存讲学,半弓地已辟东林。”享堂上悬“君子堂”匾,下有“松竹梅”画。两旁录邵宝旧句联:“竹通深径清风足,松倚高坛霁月曾。”第三进南廊中建“拜石亭”,下嵌邵涵初的《拜石亭记》碑。中立点易台四面铭文碑,笔法潇洒,系邵宝亲笔所书。第三进的正中,立邵宝塑像。廊檐下悬邵宝所书联:“涧石不随龙化去,岭云还与鹤归来。”人们习惯称邵宝祠为二泉书院,因为在那里,我们看到的是诗词歌赋,听到的是朗朗书声,呼吸到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

    倪高士祠祀元代无锡大画家倪瓒。倪瓒,字元镇,号云林,中国绘画史上最有影响的画家之一,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同为元四家。祠堂里绿树参天、流水潺潺,宛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画,让人如痴如醉。

    紫阳书院是祭祀紫阳文公、宋代理学家朱熹的。高忠宪公祠是祭祀明左都御史赠尚书、东林党首领高攀龙的。朱乐皿先生祠祭祀的是宋代曾著《吴郡图经续记》的朱长文。

    江南建筑博物馆

    老街上的祠堂大多是砖木结构,有七彩琉璃点缀的西式建筑,也有黑瓦木墙、飞檐斗拱的中式建筑,还有亭台楼阁中缀以花鸟鱼虫的园林建筑。 (陈振康)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