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兽时代:生物进化与体型(2)
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就越小,热量将无法及时散出,很可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过高。为了防止此类情况出现,大象、河马等动物体表很少有毛,目的就是加快散热。同样的原因,肺部和消化道因缺少足够的交换面积也会出现问题。对于昆虫来讲,要增大体型更困难,它们缺乏内骨骼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呼吸系统是一些原始的管状结构,这些气管从气门开始,分支成遍布机体的微型气管。尽管呼吸效率低下,但是二叠纪时的大气压高于现代,达到了35%的氧气浓度,这为它们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事实上,对物种来讲,使身体变大远比变小要困难,因为每一次增大体积都必须解决相应而来的困难,而且困难会越来越大,这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积累基因突变。化石记录表明,哺乳动物的体型从老鼠那么大进化到大象那么大,需要大约2400万代,也就是数千万年以上的时间,而岛屿中大象矮化成“大猪”只用了大约4000年。更有研究表明,灵长目动物的体态特殊,是哺乳动物中最难增大的;化石记录也证明,人类体型是增大速度最慢的。
没落之始
, 百拇医药
但是,“体型增大定律”的后半部分却不怎么美好——当物种体型达到最大以后,接下来往往就要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果我们回溯物种的进化历程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巨型生物已全部灭绝。如果关注这些灭绝事件,我们会发现每次都伴随着环境的巨变。为什么环境的变化更容易给这些大型动物以打击呢?目前有一些假说。一方面,环境变化往往会对植物造成影响,使植物的生产力降低,还会引起植被的演替,那些巨大的动物因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而死亡。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动物所需的生存资源多,它们的领地更大,这必然导致种群密度降低,一旦环境恶化,种群密度下降的情况就会被严重放大,个体相遇困难,繁殖机会减少或发生近亲繁殖,后代适应性因此减弱,种群走向灭亡。
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先生认为这一观点还需要修正,他以大熊猫和豺为例,这两种动物现在都已濒临灭绝,但它们并非是在体型最大的时候走上绝路的,因为它们现在都比最鼎盛时的体型小了一些。因此,裴先生提出的观点是,动物在体型开始由大变小的过程中发生灭绝。对此的解释是,当一个物种适应性减弱或者受到竞争压力时,包括食物在内的生存资源减少,不足以维持其鼎盛时期的体型,因此随着体型的减小,群体也开始衰败。
, 百拇医药
不得不承认,随着现代人类的活动,我们正在改变着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暖正是具体表现。尤其是温室效应,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冰川融化,洋流因此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了各地小气候紊乱,出现了许多极端情况,如冬天更冷,夏天更热。动物的生存资源也受到了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学家大卫·比克福德曾估计,全球平均气温每上升1℃,植物体型可能缩小3%~17%,而动物体型缩小的比例可达6%~22%。据统计,苏格兰圣基达岛上的索艾绵羊在最近24年内体型平均缩小了5%(2千克),腿平均缩短了1.3厘米。近期,在对比近300个北极熊头骨标本后,科研人员发现其头骨尺寸在过去百年里缩小了2%~9%,体态也变得更加苗条,这可能是食物不足引起的。美国的科学家更是统计到了29种野生动物的体型比20年前小了1/5,生育年龄则平均提前了1/4。澳大利亚的鸟类同样也被发现在变小。
当然也有反例,有些动物的体型大了起来,这很可能是局部气候异常的影响,如加利福尼亚中部的鸟类正在增大,其体重和翼展都增加了2%~5%不等。而一些地区则因为冬季缩短,结果昆虫、蜘蛛等的取食周期增长而造成体型增大……
至于人类,很可能也无法置身世外。有学者认为,如果继续任由其发展下去,在几万年的时间内,人类和许多大型哺乳动物的体型都可能缩小一半。如果没有在缩小的过程中灭绝的话,那时人类的身高将只有1米左右——这大概不是一个好消息。
【责任编辑】庞 云, 百拇医药(冉浩)
事实上,对物种来讲,使身体变大远比变小要困难,因为每一次增大体积都必须解决相应而来的困难,而且困难会越来越大,这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积累基因突变。化石记录表明,哺乳动物的体型从老鼠那么大进化到大象那么大,需要大约2400万代,也就是数千万年以上的时间,而岛屿中大象矮化成“大猪”只用了大约4000年。更有研究表明,灵长目动物的体态特殊,是哺乳动物中最难增大的;化石记录也证明,人类体型是增大速度最慢的。
没落之始
, 百拇医药
但是,“体型增大定律”的后半部分却不怎么美好——当物种体型达到最大以后,接下来往往就要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果我们回溯物种的进化历程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巨型生物已全部灭绝。如果关注这些灭绝事件,我们会发现每次都伴随着环境的巨变。为什么环境的变化更容易给这些大型动物以打击呢?目前有一些假说。一方面,环境变化往往会对植物造成影响,使植物的生产力降低,还会引起植被的演替,那些巨大的动物因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而死亡。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动物所需的生存资源多,它们的领地更大,这必然导致种群密度降低,一旦环境恶化,种群密度下降的情况就会被严重放大,个体相遇困难,繁殖机会减少或发生近亲繁殖,后代适应性因此减弱,种群走向灭亡。
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先生认为这一观点还需要修正,他以大熊猫和豺为例,这两种动物现在都已濒临灭绝,但它们并非是在体型最大的时候走上绝路的,因为它们现在都比最鼎盛时的体型小了一些。因此,裴先生提出的观点是,动物在体型开始由大变小的过程中发生灭绝。对此的解释是,当一个物种适应性减弱或者受到竞争压力时,包括食物在内的生存资源减少,不足以维持其鼎盛时期的体型,因此随着体型的减小,群体也开始衰败。
, 百拇医药
不得不承认,随着现代人类的活动,我们正在改变着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温室气体造成的气候变暖正是具体表现。尤其是温室效应,随着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冰川融化,洋流因此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了各地小气候紊乱,出现了许多极端情况,如冬天更冷,夏天更热。动物的生存资源也受到了影响。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学家大卫·比克福德曾估计,全球平均气温每上升1℃,植物体型可能缩小3%~17%,而动物体型缩小的比例可达6%~22%。据统计,苏格兰圣基达岛上的索艾绵羊在最近24年内体型平均缩小了5%(2千克),腿平均缩短了1.3厘米。近期,在对比近300个北极熊头骨标本后,科研人员发现其头骨尺寸在过去百年里缩小了2%~9%,体态也变得更加苗条,这可能是食物不足引起的。美国的科学家更是统计到了29种野生动物的体型比20年前小了1/5,生育年龄则平均提前了1/4。澳大利亚的鸟类同样也被发现在变小。
当然也有反例,有些动物的体型大了起来,这很可能是局部气候异常的影响,如加利福尼亚中部的鸟类正在增大,其体重和翼展都增加了2%~5%不等。而一些地区则因为冬季缩短,结果昆虫、蜘蛛等的取食周期增长而造成体型增大……
至于人类,很可能也无法置身世外。有学者认为,如果继续任由其发展下去,在几万年的时间内,人类和许多大型哺乳动物的体型都可能缩小一半。如果没有在缩小的过程中灭绝的话,那时人类的身高将只有1米左右——这大概不是一个好消息。
【责任编辑】庞 云, 百拇医药(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