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前的石头迷宫
千百年来,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查干乌苏山口南麓山前台地草原上,一座座巨大的石堆耸立着,没人能说清它们是做什么的,更没人能说清它们何时被何人建在这里,人们把它叫做“阿敦乔鲁遗址”。 “阿敦乔鲁”是蒙语,意为“马群一样的石头”。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阿敦乔鲁遗址进行了试掘,结果令人兴奋——遗址尚存人类居住址。2012年,阿敦乔鲁遗址迎来了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发现11处石堆祭祀遗址、60余座石板墓、约30座石堆墓,出土文物包括少量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经过焚烧的人骨碎片以及大芸(即肉苁蓉)等植物孢粉,依据取样测定,年代为距今3700年~3900年。阿敦乔鲁遗址有墓葬、居址还有岩画等各种遗迹,有着新疆最完整的青铜时期文化历史纪录,它的发现引起全国甚至世界震惊,并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石头迷宫”里掩藏着怎样的秘密?什么样的族群曾在此居住?他们从哪里来然后又到了哪里去?一个个谜底正等待揭晓。
, http://www.100md.com
同一墓地为何墓葬形式多样?
据统计,阿敦乔鲁遗址方圆7千米范围内分布着60余座石板墓,30余座石堆墓。其中石板墓以栅栏形式围合成方形墓葬,也有少数围成喇叭口状,而石堆墓则是圆形,由各种卵石一圈圈堆围而成。考古近两年发掘的一二十个墓葬中,至今仅发现一两座墓葬内有完整尸骨,其余则是火葬、迁葬和肢解葬等形式,而且同一墓地墓葬形式多样,这在新疆也是极其罕见的。
石堆墓夹杂在石板墓地里,一般来说墓葬结构不同,宗教习俗和信仰也应有差别。考古学家认为,也许这里葬有不同族群的人。或许古代一批人迁徙走后,又有另一批人来这里生活过,另外来的一批人依照他们的葬礼习俗,修建出另一种结构的石堆墓葬。
这些石头是做什么用的?
在古人眼里,山川万物都有灵性,特别是在阿敦乔鲁遗址这个除了草就是石头的地方,有突出特征的石头更成为古人精神寄托。有些小山包上的巨石没有根,底下还垫着小石块,明显不是地里长出来的石头,推测应是古人从其他地方挪过来的,作为举行某种祭祀活动的灵石。从目前挖掘的情况分析,这里有11处举行某种仪式的石堆祭祀遗址。这个族群为何要在非常集中的地域里建如此多的祭祀台地?
, 百拇医药
石棺里还出土了大芸,也就是人们现在还在使用的肉苁蓉等植物孢粉。这让人产生不解:这些人为何要在葬前焚烧呢?他们将肉苁蓉等植物孢粉放在墓里有何用意?
古人如何搬运巨石?
根据碳-14测定:阿敦乔鲁遗址的“石头迷宫”年代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属于青铜时代早期。距今约4000年前的古人,难道已发明出抬石头的绳索和木杠等工具,将巨石抬上山包?阿敦乔鲁遗址及墓地的石头,据说是冰川时期的遗存,所用石材有的重约1吨,且均为片状,以当时人力、畜力,如何搬运就位?他们使用什么工具?这些都令人费解。
这些人从何而来?
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当时生活着一群拥有非常先进的生产工具的。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一些专家认为,阿敦乔鲁遗址整体文化性质清晰,属安德罗诺沃文化。安德罗诺沃文化即指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因发现于俄罗斯阿钦斯克附近安德罗诺沃村的墓地而命名,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周边国家考古中都有过发现。在阿拉套山北边和哈萨克斯坦七河流域,存在着与阿敦乔鲁遗址文化相似的墓葬,而且在苏联的米努斯克发现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性质遗址也在公元前19世纪至17世纪。
, 百拇医药
最近的新疆考古历史中,在伊犁河流域、阿勒泰也发现过安德罗诺沃文化。其中伊犁河流域的年代为公元前15世纪至13世纪,属于青铜时代晚期。从地理位置上看,阿敦乔鲁遗址更像是历史的一个“漩涡”,人群在这里短暂停留后,或再向东、向西、向南迁移。
不过,根据与其他遗迹的比较和对遗迹本身的测定,考古人员有这样的猜测:“从人骨的测定来看,这个族群属于欧罗巴人种,白人种。从遗址的位置来看,它靠近乌拉尔山以东,青铜时代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与新疆天山西部的其他遗迹有很大联系,据此可以推测生活在阿敦乔鲁遗址和其他遗迹的先人属于长期相互交流的族群,也许有可能是一个人种。而且在新疆地区很早就有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的活动踪迹,他们交错杂居,互相往来,由此可以推测,在几千年的时空更迭中,有不同的、没有任何血缘联系的种群先后在该遗迹生活。
而曾经在此居住的阿敦乔鲁的古人是怎样生活的呢?他们是过着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在这里留下历史“漩涡”后,他们又迁徙到哪儿去了?难道是流向青铜时期晚期的伊犁河流域?或者越过天山迁徙到哈萨克斯坦?对阿敦乔鲁遗址,中国历史没有记载,世界历史也没有只言片语,唯有等待继续考古发掘。
【责任编辑】蒲 晖, 百拇医药(汪晨)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阿敦乔鲁遗址进行了试掘,结果令人兴奋——遗址尚存人类居住址。2012年,阿敦乔鲁遗址迎来了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发现11处石堆祭祀遗址、60余座石板墓、约30座石堆墓,出土文物包括少量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经过焚烧的人骨碎片以及大芸(即肉苁蓉)等植物孢粉,依据取样测定,年代为距今3700年~3900年。阿敦乔鲁遗址有墓葬、居址还有岩画等各种遗迹,有着新疆最完整的青铜时期文化历史纪录,它的发现引起全国甚至世界震惊,并入选201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石头迷宫”里掩藏着怎样的秘密?什么样的族群曾在此居住?他们从哪里来然后又到了哪里去?一个个谜底正等待揭晓。
, http://www.100md.com
同一墓地为何墓葬形式多样?
据统计,阿敦乔鲁遗址方圆7千米范围内分布着60余座石板墓,30余座石堆墓。其中石板墓以栅栏形式围合成方形墓葬,也有少数围成喇叭口状,而石堆墓则是圆形,由各种卵石一圈圈堆围而成。考古近两年发掘的一二十个墓葬中,至今仅发现一两座墓葬内有完整尸骨,其余则是火葬、迁葬和肢解葬等形式,而且同一墓地墓葬形式多样,这在新疆也是极其罕见的。
石堆墓夹杂在石板墓地里,一般来说墓葬结构不同,宗教习俗和信仰也应有差别。考古学家认为,也许这里葬有不同族群的人。或许古代一批人迁徙走后,又有另一批人来这里生活过,另外来的一批人依照他们的葬礼习俗,修建出另一种结构的石堆墓葬。
这些石头是做什么用的?
在古人眼里,山川万物都有灵性,特别是在阿敦乔鲁遗址这个除了草就是石头的地方,有突出特征的石头更成为古人精神寄托。有些小山包上的巨石没有根,底下还垫着小石块,明显不是地里长出来的石头,推测应是古人从其他地方挪过来的,作为举行某种祭祀活动的灵石。从目前挖掘的情况分析,这里有11处举行某种仪式的石堆祭祀遗址。这个族群为何要在非常集中的地域里建如此多的祭祀台地?
, 百拇医药
石棺里还出土了大芸,也就是人们现在还在使用的肉苁蓉等植物孢粉。这让人产生不解:这些人为何要在葬前焚烧呢?他们将肉苁蓉等植物孢粉放在墓里有何用意?
古人如何搬运巨石?
根据碳-14测定:阿敦乔鲁遗址的“石头迷宫”年代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属于青铜时代早期。距今约4000年前的古人,难道已发明出抬石头的绳索和木杠等工具,将巨石抬上山包?阿敦乔鲁遗址及墓地的石头,据说是冰川时期的遗存,所用石材有的重约1吨,且均为片状,以当时人力、畜力,如何搬运就位?他们使用什么工具?这些都令人费解。
这些人从何而来?
种种迹象表明,这里当时生活着一群拥有非常先进的生产工具的。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从哪里来?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一些专家认为,阿敦乔鲁遗址整体文化性质清晰,属安德罗诺沃文化。安德罗诺沃文化即指西伯利亚及中亚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因发现于俄罗斯阿钦斯克附近安德罗诺沃村的墓地而命名,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周边国家考古中都有过发现。在阿拉套山北边和哈萨克斯坦七河流域,存在着与阿敦乔鲁遗址文化相似的墓葬,而且在苏联的米努斯克发现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性质遗址也在公元前19世纪至17世纪。
, 百拇医药
最近的新疆考古历史中,在伊犁河流域、阿勒泰也发现过安德罗诺沃文化。其中伊犁河流域的年代为公元前15世纪至13世纪,属于青铜时代晚期。从地理位置上看,阿敦乔鲁遗址更像是历史的一个“漩涡”,人群在这里短暂停留后,或再向东、向西、向南迁移。
不过,根据与其他遗迹的比较和对遗迹本身的测定,考古人员有这样的猜测:“从人骨的测定来看,这个族群属于欧罗巴人种,白人种。从遗址的位置来看,它靠近乌拉尔山以东,青铜时代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与新疆天山西部的其他遗迹有很大联系,据此可以推测生活在阿敦乔鲁遗址和其他遗迹的先人属于长期相互交流的族群,也许有可能是一个人种。而且在新疆地区很早就有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的活动踪迹,他们交错杂居,互相往来,由此可以推测,在几千年的时空更迭中,有不同的、没有任何血缘联系的种群先后在该遗迹生活。
而曾经在此居住的阿敦乔鲁的古人是怎样生活的呢?他们是过着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在这里留下历史“漩涡”后,他们又迁徙到哪儿去了?难道是流向青铜时期晚期的伊犁河流域?或者越过天山迁徙到哈萨克斯坦?对阿敦乔鲁遗址,中国历史没有记载,世界历史也没有只言片语,唯有等待继续考古发掘。
【责任编辑】蒲 晖, 百拇医药(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