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佛教浸染中的傣族生活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及耿马、孟连两个自治县。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雅、傣绷、傣端等支系,但主要信仰都是流传至今的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不仅是傣族民众的宗教信仰,而且已渗透到傣族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傣族小乘佛教的经典与教义
佛教在漫长的传播和发展中,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支系。南传支系主要在亚洲南部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我国云南傣族地区。这里的佛教被称为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傣族称他们信仰的佛教为“沙煞纳帕召戈达麻”,“沙煞纳”指宗教,“帕召戈达麻”指佛教创立者——释迦牟尼。
大约5世纪时,小乘佛教从缅甸传入傣族聚居的西双版纳地区。传说释迦牟尼亲自到此收伏了魔鬼,使傣族人民皈依佛教。7~8世纪时,佛教在傣族地区扎根和发展。最初的经典只是口口相传,13世纪创制傣文后,佛教文化被刻写在贝叶或抄写在棉纸上,在傣族民间传播开来。16世纪,西双版纳土著统治者娶缅甸洞吾王朝公主,随行佛教僧团带来佛像和三藏经典,并兴建佛教寺塔。西双版纳的佛教文化进一步完善起来。
, http://www.100md.com
小乘佛教宣扬人空、生空、我空,把人的生与死都说成是苦,是一种自利教,主张以布施“赕”积个人的善行,修行来世,达到自我解脱和自我拯救的目的。小乘经典主要有律、经、论三藏。律藏又叫毗尼藏,主要宣扬佛教的教规戒律;经藏又叫修多罗藏,主要宣扬静心;论藏又叫阿毗昙藏,主要宣扬慧,即佛教的基本原理。
小乘佛教对人生提出因果报应论,宣扬人生有生死轮回的“三生”说(即前生、今生、来生),这三生都在天堂、地狱、人、阿修罗、畜牲、饿鬼之间轮回。若今生不修行积善,死后就要入地狱,来生也只能转生为饿鬼、畜牲。这一理论使得傣族全民信教,对佛万分虔诚。
宗派与僧阶
傣族地区佛教有宗派之分:西双版纳地区有摆坝派和摆孙派,德宏和临沧一带有摆庄、多列和左抵等派。各派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戒律的宽严和地区分布上。摆孙和摆庄派戒律较宽,僧侣和信徒较多,寺院多建于村内热闹地带,经营商业贸易,寺院经济基础雄厚;摆庄派的僧侣可食肉、吸烟,乘车骑马,自由出入民家;摆坝、左抵、多列派戒律严格,僧侣衣食简朴清苦。摆坝派僧侣隐居山林,刻苦修行,终生独处;左抵派僧侣皆集中一处,由大佛爷率领过集体定期流动的生活。
, 百拇医药
各派僧侣内部都划分僧阶,即僧侣的等级。僧侣,傣语叫“都帕桑卡”。一般初出家到寺院时称为“帕”,指和尚一级僧侣;受戒后称为“都”(比丘),指佛爷一级僧侣;寺庙的主事称为“都龙”(大比丘);“都”之上称为“祜巴”(都统长老)。僧侣的晋级有一定程序,其典礼是非常隆重的。
僧阶表现的是统治与被统治的上下级关系。地位高的僧侣在寺院中居于统治地位,下级僧侣则处于被统治地位。
保持小乘佛教遗风的生活习俗
傣族地区的僧人与其他小乘佛教国家和地区的僧人一样,在寺读经、入寨化缘、积极赕佛、雨季安居等方面,保持着小乘佛教遗风。
傣族人民相信佛教的“三生”观,并以此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他们省吃俭用,用积攒的钱财“赕佛”,祈求佛主赐恩。他们积极向佛寺献书,傣语称“赕薄”,他们认为赕书越多,来世就越有好日子。家家户户出钱请人转抄自己或父母生前喜爱的叙事长诗或民间故事,成书后拿到佛寺去“赕”,以求生者吉祥、死者安息。信众还常设宴做“摆”,以累积功德。
, http://www.100md.com
傣族人虔诚地信仰佛教,他们认为通过对神灵的献祭,可以与神灵沟通。每逢节日,傣族人都要在家里或寺庙烧香拜佛;家人生病时也要上供、祈祷,认为佛祖闻到香味,就会保佑亲人健康、快乐。
在傣族地区建有大量的佛教寺庙和佛塔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相传,在佛教传入时,僧侣并无固定住所,一位国王请求佛祖为僧侣们建寺造塔,佛祖答应了,于是塔、寺遍布傣族村寨,佛塔也成为至高无上的象征。之后,人们通过积极行动爱塔护寺,表达对佛祖的敬仰。
小乘佛教文化还渗入到傣族民众的名字之中。在“豪洼萨”(关门节)期间出生的人,须在顺序排行后加个“洼”字,如岩洼团,指吉利的、在洼期出生的老大。按做“摆”的顺序、次数冠以不同级别的佛名,其顺序从低到高是坦、帕嘎、累、体、约。以做“摆”来取名是不能颠倒或跳级的,必须从最低的“坦”开始。
傣族僧人坚持“安居”制度,在雨季3个月不外出,集中习佛修行。这段时间集中在农历六月十五至九月十四,六月十五开始那天叫“豪洼萨”(关门节),九月十四结束那天叫“奥洼萨”(开门节)。这两个节日都要举行重大的宗教活动和庆祝仪式。他们将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槃合并在一起纪念,称为世界佛陀日。
, 百拇医药
傣族的教育也与佛教息息相关。起初,傣族村寨没有学校,孩子们要学习必须到奘房里。奘房是当地的佛教寺庙,男子只有入寺为僧,才能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后来演变为傣家男子从七八岁起要过一段离家的寺院生活,在寺内学习傣文字母、教规教义、医药、绘画、剪纸、艺术等,成年后多数还俗为民、成家立业;少数留寺深造并按僧阶晋升,直至成为终身僧侣。
傣族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此葬俗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以土葬为主。傣族人死前由亲属为其诵经,并从佛寺取一块黄布盖在身上。人死后,由家人和亲属抬到房内正中的柱子前穿衣、梳洗。之后,入殓、封棺。一般停柩1~3天,期间全寨停止生产,为死者守灵,并请僧侣诵经。靠近大河的傣族人一般实行水葬,贵族和僧侣实行火葬,整个过程都要请僧侣诵经,为死者超度亡灵。
傣族的禁忌也多与佛教有关:如在关门节期间不宜结婚,因为这期间是僧侣们在寺诵经的时间,此时结婚被视为不吉利;进入佛寺殿堂之前须脱鞋;不许抚摸小和尚的头;入傣家做客,不能跨火塘、不能坐门槛、不要进主人内室等。
千百年来,小乘佛教深深地印刻在傣族人民的生活中,为维持傣族社会的文明、礼貌与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王 凯, http://www.100md.com(程林盛)
傣族小乘佛教的经典与教义
佛教在漫长的传播和发展中,形成了南传和北传两大支系。南传支系主要在亚洲南部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我国云南傣族地区。这里的佛教被称为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傣族称他们信仰的佛教为“沙煞纳帕召戈达麻”,“沙煞纳”指宗教,“帕召戈达麻”指佛教创立者——释迦牟尼。
大约5世纪时,小乘佛教从缅甸传入傣族聚居的西双版纳地区。传说释迦牟尼亲自到此收伏了魔鬼,使傣族人民皈依佛教。7~8世纪时,佛教在傣族地区扎根和发展。最初的经典只是口口相传,13世纪创制傣文后,佛教文化被刻写在贝叶或抄写在棉纸上,在傣族民间传播开来。16世纪,西双版纳土著统治者娶缅甸洞吾王朝公主,随行佛教僧团带来佛像和三藏经典,并兴建佛教寺塔。西双版纳的佛教文化进一步完善起来。
, http://www.100md.com
小乘佛教宣扬人空、生空、我空,把人的生与死都说成是苦,是一种自利教,主张以布施“赕”积个人的善行,修行来世,达到自我解脱和自我拯救的目的。小乘经典主要有律、经、论三藏。律藏又叫毗尼藏,主要宣扬佛教的教规戒律;经藏又叫修多罗藏,主要宣扬静心;论藏又叫阿毗昙藏,主要宣扬慧,即佛教的基本原理。
小乘佛教对人生提出因果报应论,宣扬人生有生死轮回的“三生”说(即前生、今生、来生),这三生都在天堂、地狱、人、阿修罗、畜牲、饿鬼之间轮回。若今生不修行积善,死后就要入地狱,来生也只能转生为饿鬼、畜牲。这一理论使得傣族全民信教,对佛万分虔诚。
宗派与僧阶
傣族地区佛教有宗派之分:西双版纳地区有摆坝派和摆孙派,德宏和临沧一带有摆庄、多列和左抵等派。各派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戒律的宽严和地区分布上。摆孙和摆庄派戒律较宽,僧侣和信徒较多,寺院多建于村内热闹地带,经营商业贸易,寺院经济基础雄厚;摆庄派的僧侣可食肉、吸烟,乘车骑马,自由出入民家;摆坝、左抵、多列派戒律严格,僧侣衣食简朴清苦。摆坝派僧侣隐居山林,刻苦修行,终生独处;左抵派僧侣皆集中一处,由大佛爷率领过集体定期流动的生活。
, 百拇医药
各派僧侣内部都划分僧阶,即僧侣的等级。僧侣,傣语叫“都帕桑卡”。一般初出家到寺院时称为“帕”,指和尚一级僧侣;受戒后称为“都”(比丘),指佛爷一级僧侣;寺庙的主事称为“都龙”(大比丘);“都”之上称为“祜巴”(都统长老)。僧侣的晋级有一定程序,其典礼是非常隆重的。
僧阶表现的是统治与被统治的上下级关系。地位高的僧侣在寺院中居于统治地位,下级僧侣则处于被统治地位。
保持小乘佛教遗风的生活习俗
傣族地区的僧人与其他小乘佛教国家和地区的僧人一样,在寺读经、入寨化缘、积极赕佛、雨季安居等方面,保持着小乘佛教遗风。
傣族人民相信佛教的“三生”观,并以此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他们省吃俭用,用积攒的钱财“赕佛”,祈求佛主赐恩。他们积极向佛寺献书,傣语称“赕薄”,他们认为赕书越多,来世就越有好日子。家家户户出钱请人转抄自己或父母生前喜爱的叙事长诗或民间故事,成书后拿到佛寺去“赕”,以求生者吉祥、死者安息。信众还常设宴做“摆”,以累积功德。
, http://www.100md.com
傣族人虔诚地信仰佛教,他们认为通过对神灵的献祭,可以与神灵沟通。每逢节日,傣族人都要在家里或寺庙烧香拜佛;家人生病时也要上供、祈祷,认为佛祖闻到香味,就会保佑亲人健康、快乐。
在傣族地区建有大量的佛教寺庙和佛塔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相传,在佛教传入时,僧侣并无固定住所,一位国王请求佛祖为僧侣们建寺造塔,佛祖答应了,于是塔、寺遍布傣族村寨,佛塔也成为至高无上的象征。之后,人们通过积极行动爱塔护寺,表达对佛祖的敬仰。
小乘佛教文化还渗入到傣族民众的名字之中。在“豪洼萨”(关门节)期间出生的人,须在顺序排行后加个“洼”字,如岩洼团,指吉利的、在洼期出生的老大。按做“摆”的顺序、次数冠以不同级别的佛名,其顺序从低到高是坦、帕嘎、累、体、约。以做“摆”来取名是不能颠倒或跳级的,必须从最低的“坦”开始。
傣族僧人坚持“安居”制度,在雨季3个月不外出,集中习佛修行。这段时间集中在农历六月十五至九月十四,六月十五开始那天叫“豪洼萨”(关门节),九月十四结束那天叫“奥洼萨”(开门节)。这两个节日都要举行重大的宗教活动和庆祝仪式。他们将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槃合并在一起纪念,称为世界佛陀日。
, 百拇医药
傣族的教育也与佛教息息相关。起初,傣族村寨没有学校,孩子们要学习必须到奘房里。奘房是当地的佛教寺庙,男子只有入寺为僧,才能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后来演变为傣家男子从七八岁起要过一段离家的寺院生活,在寺内学习傣文字母、教规教义、医药、绘画、剪纸、艺术等,成年后多数还俗为民、成家立业;少数留寺深造并按僧阶晋升,直至成为终身僧侣。
傣族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此葬俗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以土葬为主。傣族人死前由亲属为其诵经,并从佛寺取一块黄布盖在身上。人死后,由家人和亲属抬到房内正中的柱子前穿衣、梳洗。之后,入殓、封棺。一般停柩1~3天,期间全寨停止生产,为死者守灵,并请僧侣诵经。靠近大河的傣族人一般实行水葬,贵族和僧侣实行火葬,整个过程都要请僧侣诵经,为死者超度亡灵。
傣族的禁忌也多与佛教有关:如在关门节期间不宜结婚,因为这期间是僧侣们在寺诵经的时间,此时结婚被视为不吉利;进入佛寺殿堂之前须脱鞋;不许抚摸小和尚的头;入傣家做客,不能跨火塘、不能坐门槛、不要进主人内室等。
千百年来,小乘佛教深深地印刻在傣族人民的生活中,为维持傣族社会的文明、礼貌与秩序起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王 凯, http://www.100md.com(程林盛)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