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414
编号:13672016
野大豆:袖珍豆子更金贵
http://www.100md.com 2014年7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414
     2013年1月4日的《扬子晚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感人的报道:在南京市江宁区的禄口街道,有一位名叫甘传香的农妇,她29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照顾患病的丈夫。甘传香用一种采自山上的野生大豆给丈夫熬粥,长期食用后不仅丈夫的糖尿病得到控制,还使中风的丈夫神奇般地可以重新下地走路了。

    神奇药效助农妇救夫

    甘传香用野大豆治好丈夫顽疾的消息传开后,人们不仅对她肃然起敬,同时也对这种药效神奇的野大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原来,野大豆是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珍贵植物,可提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低聚糖、大豆磷脂等珍贵药用成分,对增强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治疗心脑血管病、治疗更年期疾病、抗衰老等均有特殊的药用效果。尤其是对控制糖尿病和强筋健骨更具奇效。相关科学实验证明,给小鼠喂食野大豆的种子粉,有明显降低血糖和血胆甾醇的作用,而且这种野大豆不含糖分,特别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 百拇医药
    其实早在《救荒本草》《救生苦海》和《百草镜》等一些古代植物典籍中,就有关于野大豆药用功效的记述,称其种子“可供药用,功效为健脾、解毒透疹、养肝理脾,主治盗汗、伤筋、麻疹和肝血不足”。现代中医著作《上海常用中草药》《浙江民间草药》和《杭州药植志》等也都有记载,称野大豆的功效是平肝、健脾、滋养、强壮、敛汗。

    野大豆不仅种子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根茎也同样是治病良药。《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就详细列出了相关的药方,如治伤筋,可选野大豆鲜根和蛇葡萄根皮,加酒糟或酒捣烂后,烘热包敷于患处;治盗汗,则可选野大豆藤1~4两,红枣1~2两,加糖煮,连汁吃。

    袖珍大豆成濒危物种

    也许你会觉得讶异:这种野生的大豆究竟是怎样一种植物,竟有如此神奇而特殊的疗效,能使瘫痪20多年的病人恢复行动能力,并且有效控制住现代人普遍受害的糖尿病病情?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野生的大豆”吧。
, 百拇医药
    野大豆又名野毛豆、柴豆、野黄豆、山黄豆、野毛扁旦、鹿藿、饿马黄,是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植物学家朱橚在其编著的食用野生植物专著《救荒本草》中曾记载:“野大豆,生平野中,北土处处有之。茎蔓延附草本上,叶似黑豆叶而窄小微尖,开淡粉紫花,结小角,其豆似黑豆形,极小。”

    其实,野大豆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油料及粮食作物大豆的一个近缘种,故两者的形态特征非常接近。野大豆具有细弱的缠绕茎,疏生黄褐色长硬毛;叶片为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紫红色;苞片披针形,萼钟状,密生黄色长硬毛;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歪倒卵形,有耳,龙骨瓣较短;荚果狭长圆形或镰刀形,两侧稍扁,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间缢缩,含3粒种籽,种籽长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稍扁,褐色、黑褐色、黄色、绿色或呈黄黑双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虽然从外形上看,野大豆的豆荚跟普通的大豆豆荚基本没什么差别,但这些豆荚身材均匀、长度不超过两厘米,明显又比普通大豆小一号,因此称其为“袖珍大豆”非常贴切。
, 百拇医药
    在我国寒温带到亚热带的广大地区,这种野生的袖珍大豆从南到北都有分布。作为一种喜水耐湿植物,野大豆多生于山野以及河流沿岸、湿草地、湖边、沼泽附近或灌丛中,甚至连沙漠边缘地区也有零散分布,而在山地、丘陵、平原及沿海滩涂或岛屿,均可见其缠绕寄主生长。由此可见,我国野大豆的资源极为丰富。但是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大规模开荒、放牧、兴修水利、农田改造以及开发建设等原因,野大豆的自然分布区急剧缩减,如今已被列为了我国珍稀濒危植物。

    珍贵资源引专利谍战

    野大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植物,它也是栽培种大豆的近缘祖先,因此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保存着极其宝贵的遗传基因和许多优良的性状,如耐盐碱、抗寒、抗病等,而且野大豆营养价值很高,是牛、马、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喜爱的一种牧草,在农业育种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可利用野大豆进一步培育性状优良的大豆品种。

    大豆是全球重要的农作物,其国际市场的霸主地位长期由美国占据。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了保持这一霸主地位,美国曾不惜对我国的野生大豆发动过一场“专利间谍战”,正是野大豆挽救了差点崩溃的美国大豆产业。
, 百拇医药
    20世纪60年代末,严重的花叶病突袭美国大豆种植业,导致该国的大豆产量从占世界总产量的80%锐减至20%以下。中国大豆则趁势取而代之,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攻克大豆花叶病的唯一办法就是通过杂交育种引入抗病毒基因。而这种原始抗病毒基因的唯一来源就是野大豆。作为大豆原产地的中国是唯一拥有野大豆的国家,但当时的中国并未对外开放,美国要想得到中国的野大豆比登天还难。

    转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9月,就在中美关系解冻后的第一个美国植物学家访问团来华之际,团里一位育种专家在上海某电机厂的院子里悄悄收集了一株野生大豆。1979年1月,这株野生大豆的标本终于进入美国农业部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库,美国人通过“间谍手段”把朝思暮想的野大豆弄到了手。几年后,新的抗病毒大豆品种诞生,美国借此迅速收复了大豆市场。

    事情还未结束。1995年,总部位于美国密苏里州克雷沃克尔的跨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从伊利诺伊州大学USDA种质库里获得了这个野生大豆的品种资源,并运用分子生物技术进行检测和分析。1998年10月1日,该公司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一项名为“高产大豆及其栽培和检测方法”的专利申请,随后又向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了专利申请。

    这场关于野大豆种质资源的战争也提醒我们:中国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对独有的珍稀物种我们不但要注意保护其生存环境,更要从战略高度做好种质资源的保护,防止珍贵资源被窃取和流失。

    【责任编辑】赵 菲, 百拇医药(陈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