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424
编号:13655776
晚清官员怎样出国?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424
     晚清时期,为了解世界形势,清政府计划选派官员出洋游历,并且制定了《出洋游历章程》作为管理办法。现在就让我们透过这一“章程”来看看,晚清官员是如何出国的吧。

    符合什么条件的官员才可以获得出国机会呢?

    总理衙门在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指出,“翰詹部属中,如实有制器、通算、测地、知兵之选,坚朴耐劳、志节超迈,可备出洋游历者”。通俗来讲,具备出国游历条件的人首先是了解一定西学的技术型人才,同时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强的意志。为什么要强调吃苦耐劳呢?因为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远赴西洋需要长时间乘坐轮船,同时因为东西方环境的差异太大,加之中国人浓厚的乡土情结,很多人都将出国看作是一件苦差事,有的官员甚至认为出使异国与发配边疆无异。

    符合条件的官员也不一定能够出国,只是先获得了推荐资格。各部的长官将符合条件的人推荐上去,被推荐的官员还要参加考试。考试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到西方去开阔眼界,另一方面也是受出国名额所限。由于经费紧张,清政府规定一次派遣出国人数为10~12人,不能超额。考试由总理衙门主持。1887年6月12日~13日,北京总理衙门所属的同文馆内,举行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考试。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选拔出国游历官员的考试。与传统的科举考试科目不同,这次考试既不考八股诗文,也不考四书五经,而是考关于边防、史地、外交、洋务的策论。也就是说,出国游历者必须要有一定的实际才干,不能只是满口“子曰诗云”的老夫子。据参加应试的傅云龙记载,第一天的考试题目是“海防边防论”与“通商口岸记”;第二天的考试题目则是“铁道论”和“记明代以来与西洋各国交涉大略”。从考题上也能看出这次考试确实与众不同。
, http://www.100md.com
    考试由总理衙门大臣曾纪泽等亲自出题、阅卷。曾纪泽在日记中记载,他先到总理衙门,“将所拟之题付印字房摆印”,然后与总署大臣沈秉成、续昌同往同文馆厅,“试吏、户、礼三部保送之游历之员”。这次考试,六部共保举了76人,应考者为54人,初步录取28人。其中兵部郎中傅云龙名列第一,户部主事缪祐孙名列第二。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87年10月28日)的《申报》,特地把傅云龙的试卷“照登报首”,“愿与留心时事者共击节赏之”。

    为了防止官员不听指挥、逾期不归,《出洋游历章程》中规定了游历期限,“以二年为限,往来路程均在限内”;逾期停发薪水,改作自费游历。

    游历期间的待遇是怎样的呢?

    符合条件、经过举荐并通过考试、获取出国游历名额的官员被称为游历使。游历使的薪水待遇,每月为银200两,伙食仆役一概在内。为了解决语言不通的问题,每位游历使都可以雇请一名翻译生,月薪50两,可在同文馆等处选择。游历期间的往返船票及在各国游历时的火车票,均由清政府报销,但是限定只能坐二等舱。游历使可以预支6个月的薪水和公费银1000两,以备不时之需。如果途中银两不够,准许游历使在大清各驻外机构暂行借支。对于差旅费的报销,清政府也有着严格的规定。游历使的差旅花销必须每天详细登记在册,不可伪造虚报,以防套取国家银钱的事情发生。
, http://www.100md.com
    《出洋游历章程》中的第9条规定了官员出国考察的任务:“游历之时应将各处地形之要隘、防守之大势,以及远近里数、风俗、政治、水师、炮台、制造厂局、火轮舟车、水雷炮弹,详细记载,以备考查。”从任务来看,既有了解国外世界详情的意图,也可以看出清政府对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看重。游历使除了参观之外还有学习任务,政府鼓励游历使学习西学,如果对“各国语言文字、天文、算学、化学、重学、光学及一切测量之学、格致之学”曾经留意或选择学习,“亦可以所写手册交总理衙门以备参考”。

    游历使回国后应向总理衙门汇报具体的游历情况,如学习何业、所精何器、所著何书等等。对于表现优秀者,由总理衙门“择其才识卓著之员奏请给奖”。

    为了增强游历考察的针对性,《出洋游历章程》中的第8条建议,游历使在确定出国游历内容时,需预先询问驻外使领馆,提前做好计划,防止虚度时光、浪费钱财的事情发生。出国游历人员由总理衙门发给文牍护照,同时照会清政府驻扎各国的出使大臣及领事官随时照料,给予游历使必要的协助。

    各游历使领到文牍护照后,必须即行出国,不必齐帮同行,以免耽误时间、影响考察。同时,清政府还制定了相关的请假制度:符合出洋条件、但因父母老病不愿出洋的官员,可以上报具体情况,免其成行。

    100多年前,因为社会、文化差异和交通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对于出国或多或少有一些忐忑和不安。然而,这是古老的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这一步或许带着疑虑和谨慎,但是它本身就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责任编辑】王 凯, http://www.100md.com(刘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