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3118661
2015,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15日 《百科知识》2015年第6期
2015,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在2000年9月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各国代表通过了著名的《千年宣言》,承诺帮助全世界的贫穷人群在2015年前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全球,尤其是在发展中地区的实施,给全世界贫困人口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2015年是千年发展目标到期的一年,通过审视全球和中国实施目标的进展情况,我们对世界和中国的贫困问题都将有更清晰的认识。

    全球千年发展目标进展

    近十几年来,随着贫困问题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贫困的认知有了新的变化,衡量贫困的标准也不断改进。以前,贫困只是关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如今,贫困的含义增加了新的内容,比如旨在解决贫困问题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就另外涉及到健康、教育、性别差距、环境等。具体来看,千年发展目标的8项目标分别是: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保健;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做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2014年7月7日,联合国发布了《2014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以下简称联合国报告)。联合国报告以1990年为基准年份,根据截至2014年6月的数据(通常是截至2012年或2013年的数据),通过21个具体目标和60个官方指标,来评估全球和各地区的8项千年发展目标的最新进展。

    从全球来看,8项千年发展目标都已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一些具体目标已早于2015年得以提前实现:全球的日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极度贫困人口比例已减半,由1990年的36%降至2010年的18%;水源无法获得改善的人口比例也已减半,且比计划提前5年实现;所有的发展中地区都已实现或接近实现小学教育的性别均等。但仍有一些具体目标进展缓慢:2012年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1990年降低几近一半,但与将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的指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比1990年降低不到一半,若按照此趋势,很难完成在2015年将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的目标;全球仍有太多的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病例,未能遏制并开始扭转艾滋病的蔓延;在改善基本卫生设施方面,仍有10亿人露天便溺。最近十几年来,环保问题备受全球关注,而这方面的情况也是喜忧参半。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基本消除了消耗臭氧物质;虽然受保护的地区在增加,但是许多物种都因种群的数量和分布的范围在缩小而濒临灭绝;每年全球仍有上百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呈上升趋势;可再生水资源越来越稀缺。

    从地区层次来看,各发展中地区所取得的进展很不平衡,东亚地区的目标完成情况最佳,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东亚地区几乎在每项目标上都取得很大进展,在《千年发展目标:2014年进度表》中的16个有明确数字规定的具体目标中,有13个具体目标已经实现或将在2015年实现。其中,2011~2013年营养不足人口的比例降至11%,比2015年目标中确定的15.5%还低。2012年5岁以下儿童体重轻度或严重不达标的比例已降至3%,该比例在所有发展中地区中是最低的。值得一提的是,东亚地区在减少早育方面的表现甚至超过发达地区,2011年东亚地区每千名分娩女性中只有6个15~19岁的女性,而发达地区每千名分娩女性中就有21个15~19岁的女性。

    在《千年发展目标:2014年进度表》中的16个有明确数字规定的具体目标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15个具体目标上的进展不足以实现2015年的目标,尤其是在减少极端贫困人口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极端贫穷率仍高达48%,按世界银行的预测该地区不可能在2015年完成减贫目标。在降低儿童死亡率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都面临巨大的挑战。201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32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约占全球儿童死亡总数的一半,该地区每1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没有活过5岁。2012年,印度有14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因此,降低这两个地区的儿童死亡人数至关重要。在改善孕产妇保健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的表现最为糟糕。2013年,大多数的孕产妇死亡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62%)和南亚(24%)地区,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最高,每10万活产婴儿有510例孕产妇死亡,随后是南亚,该地区每10万活产婴儿有190例孕产妇死亡。

    面对如此严峻的全球贫困现状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联合国呼吁全球合作促进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然而,这方面的进展不容乐观。联合国报告显示,最不发达国家得到的援助呈下降趋势。近几年,仅有三分之一的援助总额流入最不发达国家;2012年,发展援助委员会捐助国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额为国民总收入之和的0.09%,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比率;而对于集中了34个最不发达国家的非洲,2013年它得到的双边援助净额下降了5.6%。此外,南北合作没有明显推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出口的关键产品征收的平均关税下降幅度不大;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也没有进一步下降。

    贫困问题之源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千年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可以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的贫困问题尤为严重。造成发展中地区贫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经济因素。一些国家经济落后,政府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方面进展缓慢。像非洲的很多极不发达国家,极其糟糕的经济状况使政府无力应对严重的粮食危机,很多民众的基本生存依赖于国际社会的粮食援助,更谈不上政府投入很多资金去提高教育水平和改善医疗条件了。

    其次是社会因素。收入分配多寡悬殊造成贫困恶性循环。与富人子女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相比,极端贫困家庭的子女则很少能完成整个周期的中学教育,而教育水平又往往决定收入水平,于是,受教育程度低的年轻人就陷入了再贫困循环。在一些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不公平的社会政策也使穷人难以摆脱贫困。掌握财富的少数人往往控制着资源的分配及政策的制定,穷人很难从中获益,这进一步加剧了相对贫困,即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 (谢仁宁)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