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9期
编号:12716568
一条石板路 千年磁器口(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9期
一条石板路 千年磁器口
一条石板路 千年磁器口

     如果说,四合院体现的是老北京皇城根下的大家气象,石库门代表了旧上海中西合璧的精细;那么,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则是巴渝居民最原生态的生活符号,诠释了山地原住民“借天不借地”、在逼仄错落的山水之间寻求生存空间的智慧。在重庆母城——渝中半岛,有一条千年老街将这些吊脚楼和巴渝居民的生活场景串了起来,成为老重庆遗留在城区最后的巴渝生活标本。在歌乐山下、嘉陵江畔,这条老街悠然吸着巴山渝水的灵气,奇迹般倔强地延续千载。

    这条老街,就叫磁器口。

    在山城重庆几百年依崖为垣、弯曲起伏而成的众多街道中,磁器口并不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它的走势宛如汉字中的偏旁——“丿”,从沙坪坝斜斜地“撇”到童家桥。水码头上的石阶似列列龙骨,在青青石板路上绵绵密密的百姓生活中注入了嘉陵江的潮湿水汽,在依山临水的环境中,漫漫长街留住了无数座旧时民居,将2000多年山城的人情风物浓缩成一道影子,凝固在巴渝先民用脚步打磨光滑的石板路上,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小重庆”。
, 百拇医药
    数壁花墙,几片青瓦,错落起伏在石板街道两旁。宝善宫里,嘉陵小学旧房子里依稀有书声;钟家院子,庭院深深;宝轮寺主殿,香烟缭绕;龙隐门下,装卸货人声鼎沸……合着老街居民蒸煮的炊烟,炸麻花的香油味、千张的豆腥气、毛血旺的麻辣味,声声叫卖,打更报时,各种视觉、听觉、味觉合成“六感道场”,从四面八方夹击着这条石板路上的人们,让人切切实实触摸到久违的人间烟火。

    粉墙青瓦 风韵宛然

    和所有曾经繁华过的川东古镇一样,磁器口背山临水而兴。一壁白色的巨石成为这里最初命名之源。宋代,初见航运经济雏形,作为嘉陵江边货物交易转运码头之一,这里早早便形成场镇,是为白崖场。明清之际,水运贸易鼎盛,“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来万盏明灯”。鳞次栉比的商铺、穿梭往来的货船,摩肩接踵的客商,搬运不赢的瓷器、山货,熙来攘往的九宫十八庙……清末民初,从白崖场到龙隐镇,再到磁器口,三易其名的古镇已经成为嘉陵江上各州县货物集散中心,瓷器成为大宗商品,川人“瓷”“磁”相通,古镇也因此定名,沿用至今。
, 百拇医药
    名为古镇,磁器口的主体其实就是一条石板街。这条石板老街最宽处近7~8米,是水码头连接老街的“Y”型街口,便于人货转圜;最小的巷道2~3米宽,仅容二人携物对面而过。更多的地方约3~4米宽,有六七块石板的长度。这是适合人行、骡马载货的宽度,也是不紧不慢、徐徐而过的老尺度,至今如故。不远亦不近,恰到好处地擦肩而过与相向而行,自然而妥贴。小重庆碑

    老街最美的风景,是街边随石板路错落起伏、高高低低的房屋。最高的石阶坡顶到平地街心,落差几乎有10多米。从街心往高处远眺,白粉墙、小青瓦的竹木老吊脚楼似在云端,衬着屋边几株亭亭如盖的茂密老榕树、黄桷树,满满的诗情画意就这么顺着石台阶缓缓氤氲开来,让人很容易酲醉其中。

    如果说石板路串起的吊脚楼群是涂抹磁器口风情的底色,那么九宫十八庙的存在,就是点缀其中的亮点。

    货运繁忙,商旅频至,南来北往的客居者在老重庆修建了不少同乡会馆与结社集会的场馆;热闹的水码头也往往不乏庙宇道观,这是几百年来川东地区的传统,禹王宫、南华宫、天后宫、万寿宫……大大小小,不一而足。磁器口,名曰“小重庆”,九宫十八庙虽多为虚指,但老街沿途庙宇道观并不少见,不同朝代遗存下来的宝善宫、文昌宫、宝轮寺、天上宫以及少为人知的云顶寺、复元寺,铺陈在石板路延伸的蜿蜒街道上,经石阶不断爬升,可见翘角飞檐高插入云,钟鸣钹响,香烟缭绕。
, 百拇医药
    宝轮寺位于水码头上正街街口转角处,建于宋真宗年间;亦有传说发端自唐代,云有砖石镌“尉迟敬德建”字样,寺有僧众几百,占地方圆十几里之说;也有传为南北朝时西魏大都督、益州刺史尉迟迥主持修建寺庙,但皆已不可考。最为确凿的传说是,明建文帝避叔父朱棣难,没入寺中,剃度为僧,寺庙因之留名,白崖场遂因沾了龙气而得名“龙隐镇”。寺庙依歌乐山而建,庙宇临空层叠,化峭壁高坡为莲花佛地。主殿大雄宝殿榫卯结构筑成,位居高处,俯瞰悠悠嘉陵,日光映照,金光闪耀,成为老街仰头可视一景,蔚为壮观。

    较之于宝轮寺的宝相庄严,隐于市井的道观——宝善宫则多了份浓浓的红尘气息。宝善宫是磁器口街头百年道观,建于清代,建筑按道家“金、木、水、火、土”的阴阳五行观念布置,大门不在道观轴线正中,偏向东南,面向嘉陵江,寓意水火相克(木房怕火,便用水来相克)。或许正因为如此,道观多次躲过劫难,甚至在抗战时期的大轰炸中也没有受损,至今保存完好。在清末民初创办新学的潮流中,范仲林先生创办嘉陵小学,宝善宫被改造为校舍。抗战时期,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随父母来到重庆,曾在此上了4年学,成为一段佳话。
, 百拇医药
    点缀在磁器口吊脚楼群中不可不看的风景还有两处,一是藏在街口深巷书香气息的翰林院,一是有神秘色彩的钟家院子。

    此处翰林院并非官府衙门或者翰林世家。据传,院子为清末孙姓秀才授业处,其学生中出了3位举人,其中,黄钟音、段大章进士极第,授予翰林院编修。“一门三举子,五里两翰林”之说,使得这里成为学子向往之地。院子不过是寻常川东民居格局,三面相连,一面通巷道,因为隐在巷道深处,尤显静谧,是个适宜潜心读书的地方。院子贵在存留了巴渝传统民居种种细节,长出檐,方天井,雕花门、圆月窗保存完整,风韵宛然。

    钟家院子的建成时间约在1890年左右,主人是在磁器口长大的钟云亭老先生。钟氏传为慈禧时代采办,告老还乡之后,把北方的四合院构造囫囵搬到了重庆,修建了属于自己退休之后的理想乐园。主人因为曾居京师,大院图纸据说为主人从京师带回,是官派建筑师亲绘,可谓源自北方的标准制作。四合院中轴对称,天井轩敞的格局中规中矩,全然是北方四合院韵味,比起普通人家来多了几分富贵景象;但整个院子没有朱门大户咄咄逼人的霸气,院子里平常日子的烟火气掩盖了主人以往出入宫廷的神秘感以及更多不愿为人知晓的传说,似乎雾霭晨光里做的都是归隐田园的梦。, 百拇医药(舒莺)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