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18期
编号:12710628
海龙囤(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9月15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18期
     相关链接

    贵州有被称作“囤”“屯”或“营盘”的遗迹近千处,是名副其实的“千屯之省”。其中,海龙囤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也最为完整。囤上所有的关隘、台基和踏道都是用加工规整的大石营建而成,石之大者重达数吨。如今石砌的雄关、古墙仍傲然屹立,虽残缺却不失美丽。这些坚固的石头经历战火和岁月的洗礼,穿越时空传递着别样的讯息。没有人统计过海龙囤一共耗费了多少石材,只知其数颇巨。观者常常望石兴叹。或因难以想象,遂有美丽传说。传说杨应龙有一条赶山鞭,常在鸡不鸣、犬不吠时赶石上山,石如猪奔,雄关遂成。然调查表明,所有石材均就近开采,并以人工搬移、垒砌,凝聚着山地人民的智慧和汗水。

    城垣合围的囤顶中部有建于南宋时期的“老王宫”遗址、兵营遗址以及明代阁楼遗址,在囤西两道山梁上,建有末代土司的“新王宫”。海龙囤最突出的特色是其强大的防御特征,但它还是一处可供居住生活的土司家园。海龙囤设计之初就包含诸多功能和场所,殿宇、宫室、厅堂、亭、阁、仓廪、营房、金银库、厨房、水牢等设施一应俱全,俨然一处功能齐全的小城。

    新王宫我们已无缘再见,土司杨应龙兵败自焚,杀红了眼的明军官兵怒火中烧,敌酋王宫被付之一炬。2012年底贵州文物考古所完成了对海龙囤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基本理清了海龙囤的平面结构和新王宫等建筑的建造规制。

    考古发掘显示,这是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其面积达1.9万平方米。平面布局上大体可分为宫殿区、祭祀区、东西寝宫区、休闭区、生活区等,保留了黔北仡佬族建筑中的“一条龙”模式。建筑群中有环宫的城墙,以中央踏道为中轴线,屋宇因地就势,沿山脊层层抬升,器宇轩昂,气象万千。新王宫并未处在海龙囤居中的位置,而是偏向西北、靠近后关。雄伟的石砌台基略呈“品”字形展开,中央轴线上的建筑可能为衙署,后端可能为寝宫,两侧则可能为府库、庖室、书房及役人之室。中央建筑有墙体与两侧屋宇相区隔,凡两组,一组居前,地势宽敞,被后之海潮寺所据,可能是囤上最高行政建制总管厅旧址;一组居后,为一面阔5间的大型建筑,其明间后部砌一石台,须弥座,传其上原有石雕龙椅,“龙位坪”因之得名,应为土司议事处。中轴线左后侧建筑尚存5级相连的高峻台基,其中央有踏道贯通,当地人称“三台星”,须弥座风格的基座和便捷的交通,彰显了它非同一般的地位,初步推测这里应为杨应龙的寝宫。中轴线两侧的建筑或为单栋的屋宇,或为带有天井的成组建筑,曲廊迂回,错落有致。宫内排水设施整齐划一,有暗渠将水顺山势层层引向低处,至今仍在发挥着良好的功能。宫内道路彼此贯通,四通八达,布局十分严密。

    2015年6月,海龙囤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经历烈火与时间考验的土司城终于迈出遗忘杂草的羁绊,以“表现出尤为显著的土司统治权力象征、民族文化交流和国家认同等土司遗址特有的共性特征”遗产精神,如马丘比丘一样惊现于世。, 百拇医药(刘小方)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