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5年第19期
编号:12710601
食物中的动物和植物激素(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百科知识》 2015年第19期
食物中的动物和植物激素

     对于这种情况,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要求相关部门进行大剂量的短期动物试验。在连续28天的试验中,老鼠被喂的rbGH剂量高达奶牛注射的rbGH剂量的100倍,但是没有发现老鼠各项生理指标有异常。据此,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认为,食物中的rbGH不会被吸收,因而不必进行长期的安全性试验也能得出安全的结论。

    原因在于,无论是牛身上天然的bGH还是注射进重组的rbGH,这些激素的本质都是蛋白质。蛋白质被吃之后,都会被消化成氨基酸碎片才能被吸收,因而不会产生副作用。但是现在不能排除蛋白质整体或者大片段被人体吸收的可能,如此就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其他影响,因而需要进行长期的检测来确定其是否对人有害。

    尽管对牛使用rbGH不会让牛奶和牛肉中的rbGH含量增加,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发现,rbGH的使用会增加牛奶中另一种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的含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也被称作促生长因子,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与胰岛素类似的多肽蛋白质。IGF-1对婴儿的生长和成人体内持续进行合成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一些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IGF-1似乎与前列腺癌等癌症有一定关系。如果是这样,饮用含rbGH的牛奶就有潜在健康风险。
, http://www.100md.com
    对此,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也予以了回应。根据研究,rbGH固然可以导致IGF-1增加,但幅度很小,小于牛奶中IGF-1的正常波动。对一头奶牛使用rbGH之后,所产的奶中IGF-1的含量会有微弱上升,但是上升之后的含量还是会低于许多不使用rbGH的牛奶。此外,人体内本身含有IGF-1,不管所喝的牛奶是否使用过rbGH,所获得的IGF-1跟人体内本身含有的IGF-1相比都微不足道。

    另外,经过加热、消化、吸收之后,IGF-1在人体内也不再具有生物学活性。所以,IGF-1与癌症的关系只是一种多因素的相关性,迄今并没有证据说明IGF-1是致癌的原因。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也与美方的观点一致,认为牛奶中的IGF-1对人的健康不构成隐患。因此,美国并没有禁止养牛业使用rbGH。

    不过,美国禁止对牛使用其他的一些激素,如己烯雌酚,要求在牛屠宰前10天停止喂含己烯雌酚的饲料。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就从1981年开始禁止对养殖的动物使用己烯雌酚和己烷雌酚。这些激素加入动物饲料可促进动物生长。后来,陆陆续续有研究发现,残留于肉类食品中的这些激素一旦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会明显影响机体的激素平衡,有的致癌、致畸;有的引起机体水、电解质、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紊乱,还可能引起儿童性早熟等。
, http://www.100md.com
    如果严格按照动物饲料添加剂法规和畜牧业养殖法的规定,动物食品中包含的激素是难以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4年2月1日实施)共有220多种饲料添加剂产品。养殖者能否严格按规定执行是肉类食品中激素类物质是否超标的重要原因。此外,在220多种饲料添加剂产品中,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仅有60多种,只占总数的30%。这也造成了难以控制饲料中的添加剂,包括激素使用量,因而可能成为一种健康隐患。

    食物中的植物激素

    上文已经阐明,植物激素分两类:一是对植物有作用的激素,如刺激作物生长;二是植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与人体中的激素结构相似,有类似人的激素的功能,如异黄酮。从饮食营养的角度指称的植物激素其实是植物化学物的一部分。

    植物化学物包括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如异硫氰酸盐)、类黄酮、异黄酮、植物多糖等。植物化学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抗氧化作用、调节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抗感染、降低胆固醇、延缓衰老等。它们的总体功能是,维护人体健康,预防许多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和各种各样的癌症等。
, http://www.100md.com
    人们比较熟悉的植物激素是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生物活性。由于是从植物中提取,与雌激素有相似结构,因此大豆异黄酮又称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类、谷类、水果、蔬菜等300多种植物中,日常饮食中除大豆及其制品外,小麦、黑米、扁豆、洋葱、苹果、石榴、银杏、葵花子和橙汁等食物中含量也相对较多。

    大豆异黄酮能发挥人体雌激素的功能或作用是因为其既能代替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雌激素样作用,又能干扰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为抗雌激素样作用。大豆异黄酮显示雌激素活性或抗雌激素活性主要取决于人体本身的激素代谢状态。对高雌激素水平者,如年轻动物和雌激素化的动物及年轻女性,可显示抗雌激素活性;对雌激素水平较低者,如幼小动物、去卵巢动物、绝经女性,则显示雌激素活性。

    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对老年女性和许多因雌激素水平较低而诱发的疾病,如血脂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此外,由于大豆异黄酮物质结构和雌激素相似,能结合到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激活其抗癌机制,可减少女性患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危险。另外,大豆异黄酮还可以使癌细胞转化为具有正常功能的细胞,并抑制不良肿块结构,因而能防止肿瘤增生和癌细胞扩散。
, 百拇医药
    另外,从饮食营养的角度看,类黄酮也是一种植物激素,主要存在于柑橘类、苹果、梨、红葡萄、樱桃、黑莓、桃、杏等水果和胡萝卜、芹菜、西红柿、菠菜、洋葱、西兰花、莴苣、黄瓜等蔬菜中,而谷物、豆类、红薯、茶叶、葡萄酒、咖啡豆和可可豆中也含量丰富。大量研究表明,类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抗过敏、消炎等作用,有利于防治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

    真正意义上的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的几类微量化学物质,即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这些植物激素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有些人会对蔬菜瓜果等使用外源性植物激素,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

    例如,对未成熟的水果,种植者和经销商会使用乙烯来催熟。植物自己产生的乙烯当然对人体无害,那么在水果中人为添加的乙烯是否对人有害呢?这个问题已经有明确的答案,一般是无害的。因为,只需少量添加乙烯就能对水果,如香蕉、芒果、猕猴桃等起到催熟作用,多余的乙烯会释放到大气中,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被催熟的水果跟自然成熟的水果一样,对身体无害。既然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即便施加少量外源性乙烯,也只能催熟水果,不会影响人体发育和健康。, http://www.100md.com(王小莜)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