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772456
牛车水 新加坡华人的原点(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3期
牛车水 新加坡华人的原点(下)
牛车水 新加坡华人的原点(下)

     2002年8月4日,务舍葛帕喇大和尚决定将在1980年发现的佛牙交由法照法师监护,并嘱咐法照法师若有因缘成就,发心兴建寺院供养佛牙舍利,让世界各地佛教徒能齐集新加坡瞻礼佛牙,藉此与佛结缘。

    法照法师接受托付后,决定以佛教曼陀罗的概念结合唐代佛教的建筑风格来兴建新的佛寺,并取名为新加坡佛牙寺。古老雄浑的建筑风韵,自然要和历史悠久的地点相配合。牛车水,这个南来华人的发祥地,他们所承继的中华文化的根基所在,同样也是法照法师幼年的成长之地,自然成为兴建新加坡佛牙寺的首选之地。

    佛牙寺的山门按照唐代风格设计,共有左中右三道。朱红色的大门上安装鎏金铜钉,庄严华美;山门之上覆盖灰色唐代风格的日本瓦片飞鸟一号,两端的一对飞檐则裹以鎏金铜饰,灰色和金色两相辉映,峻伟而辉煌。山门上的斗拱,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设计和工程技术的独到之处,并使整座山门更显典雅。镇寺之宝——佛牙舍利被置于重达320 千克的金制舍利塔之中。

    牛车水是包容的。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除了天福宫和佛牙寺外,在牛车水,居然还有印度寺庙。这座小印度地区最古老的印度庙——维拉玛卡里雅曼兴都庙,据说早在1855年就已建成。它是由一群在19世纪中晚期,于甘榜加卜石灰窑工作的淡米尔劳工创建的。从神庙的原名 “石灰村的神庙”之意可以得知,这些劳工对这座庙宇极具影响力。1908年后,劳工接管神庙,便建造了主要的膜拜殿堂和神社,摆置各尊兴都教重要神明雕像,也从印度运来了卡莉女神的神像。在“二战”中,神庙不仅是信众膜拜的地方,也成为一个避难所。深信卡莉女神庇佑的信徒们都到这座神庙里避难,躲避日军的空袭。天神或许真的显灵了,因为神庙和所有的神像都没有遭到任何损坏。

    如今的牛车水,遍布色彩鲜艳的建筑,不过虽然是唐人街区,这里也不仅仅具有华人特色,也有清真寺、兴都庙,说明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也聚居此处。天福宫

    被重新创造的记忆

    牛车水沉淀着上一代新加坡华人移民的共同回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到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位于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河南岸的牛车水却破败、拥挤,与周围的现代化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改变牛车水日益衰败的社区状况和超高的人口密度,新加坡政府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在早期,以现代建筑取代衰败的店屋,同时要求在此过程中保证社会稳定,并且确保改造的节奏掌握在政府手中,避免市场自发的无序开发现象;后来,到1989 年,政府将牛车水正式划定为历史保护街区,开始实施旧城保护,试图把牛车水建设成为具有新加坡南洋特色的名胜景区。

    这场规模宏大的改造,不可避免地招致许多批评。特别是近10年来,新加坡旅游局积极推动本地旅游业,致力打造牛车水旅游胜地形象。这使牛车水的市民景观披上了浓郁的旅游色彩,令一些拥有老牛车水记忆的当地华人感叹,“精神故乡”已被新兴的商业活动淹没了。

    一些华人直言不讳地表示,牛车水的主要街道已经变成游客的乐园,而且还是针对西方游客而设,比如大量古玩店、茶馆、廉价精品店等,驱绝了生活气息,刻意表现其中国特色,十分庸俗。有人甚至指责说,这是一次旅游化、迪斯尼化的大翻新,让牛车水变成了东南亚最干净和了无生气的华人根据地。不少人认为:“这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牛车水了。”

    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牛车水的确变得年轻、时尚了许多——这被称为“一种有品味的改变”。

    这种“有品味的改变”正在牛车水的一些边缘地带发生着。其中不少小街道,如恭禧街、客纳街,尚未经过刻板的商业规划,保留了战前店屋的结构和立面。这些老街区还有不少会馆、庙宇及老字号等。广告人、设计师等看中了这些独特的商住两用商铺,纷纷搬进来。其后也添加了不少富有异国情调的餐馆、个性小店、时尚酒店等,为这些老房子注入了新的色彩,使其成了新加坡最时尚的地区。

    经过改造,现在的牛车水已经变成一个新旧共存的特色区,道路两旁到处是多功能的多层店面,比如传统的中药行或金铺,楼上则是电影制作公司,设计公司和广告公司等前卫新兴行业。

    正当一些华人认为牛车水已安抚不了他们的乡愁时,这场大规模的改造却正在重新创造着他们的往昔记忆。

    2002年7月,华人商会在政府支持下,利用宝塔街三间商铺和居民楼开设了一个牛车水原貌馆,复原了昔日华人经商与居住的场景,如苦力屋、鞋匠店、裁缝铺等,开放至今,观众已接近百万。

    在那里,早期新加坡华人生产、生活的情景被真实再现:一间八九平方米、没有窗的木板房要沙丁鱼似的挤进十来个人;走道狭窄阴暗,异味扑鼻,杂物堆得使人难以通行;一个楼面,100多人使用一个厕所和厨房……这一切,都在告诉下一代,当年拓荒者的艰难与坚韧。

    经过精心施工,1983年,一座现代化建筑——牛车水大厦拔地而起,戏院街从此更加繁荣和摩登起来。牛车水大厦占地1.35公顷,计有两座被称为“政府组屋”的大厦,还建有停车场、屋顶花园、羽毛球场和儿童游乐场等。佛牙寺

    这是全新加坡最大的小贩中心。那些多年来风吹雨淋在路边设摊做小生意的小贩们,全部搬入了设备先进、装饰讲究的牛车水大厦。小贩中心的商品应有尽有,许多艺术爱好者还能在那里买到木刻、书画和古董等。传统的露天市场消失了,昔日杂乱喧闹的街景不见了,街道也更加宽阔宁静、整齐清洁。在官方与商家合力推动下,传统节庆气氛,美食与特色店汇集的休闲享受,依旧保留下来。

    有人说,新加坡一直都是贸易港,吸收的东西很多,忘记得也很快,适应能力强,不惧改变。的确,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建设在变化中和消失中的城市,如果改变无法避免,那么怎样改变的主动权就该掌握在自己手里。

    事实上,所有的历史都会被重新解读,上一代的记忆会被新一代再创造。也正因如此,这份记忆不再是被时光染黄的标本,而是年年岁岁都可以来去的花。

    有人把牛车水说成是新加坡的唐人街,其实这并不准确,因为整个新加坡华人比例将近80%,岂是一个“街”所能容得下的。

    【责任编辑】赵 菲 (王吉健)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