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770730
王影:穿越战国话衣食(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2月15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4期
王影:穿越战国话衣食
王影:穿越战国话衣食

     根据上面的介绍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样灰头土脸,而是有着很多明艳的颜色。这在诗歌之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比如芈月的母国南方霸主楚国,其服饰的颜色种类比当时其他几个国家都要多,衣着服饰的光辉璀璨也常常在楚辞中表现出来。《九歌》中说“华采衣兮若英”,意思就是,五彩缤纷的衣服像花朵一样明艳动人;“红采兮辟衣,翠漂兮为裳”,红色的上衣配上翠绿色的下装原来是当时的时尚呢;还有像《离骚》中曾说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意思是要用亭亭玉立的荷叶做上衣,用娇艳欲滴的芙蓉做裙子,虽然也有人认为这里的芰荷、芙蓉指的是衣服上的纹饰,但从整体来看,楚国服饰的颜色种类应该还是很多的。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图》帛画

    据可查的历史资料,楚墓出土的丝织品颜色有红、黄、绿、蓝、紫、棕、褐、黑及藕色等。可见,楚人对色彩强烈的爱好,这种喜好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古代染色工艺的发展。丝绸是一种服饰材料,而服饰最能体现人的爱美心理,五颜六色的丝织品更能满足楚人对色彩的欲求。被誉为“丝绸宝库”的“马山一号”楚墓中可以看到灰白、黄、棕、红棕、紫红、藕色等12种颜色的服饰,其中红色、棕色、黄色是出现比例最高的颜色,虽不见了绿色、蓝色等,倒也符合“楚人尚红”的记载。刺绣的色彩更为复杂,有红、绿、蓝、棕、黄、褐黄、金黄、深红、朱红、橘红、草绿,等等。

    技术有限 物料珍贵

    《芈月传》中演员服饰最为人所诟病的,并非款式,而是色彩——种类太多,纯度和饱和度过高。虽然当时楚国制造业相对发达,《左传》中也提到楚国的丝织品色泽艳丽轻薄,绣品精美极致,但那毕竟是在近2300年前,列国割据,诸侯称霸,大夫专权,兼并不断,混战不休,连绵的战争使经济发展受到压制,生灵涂炭。抛开战乱不说,即便是在和平稳定、经济繁荣的社会环境下,按照彼时的科技条件,当时的古人也开发不出来那么多种颜色,也不可能有技术把衣服染得那么漂亮。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两类染色技术:一类是用矿物颜料着色,称石染,染色方法是采用黏合剂将已研磨成粉末状的矿物颜料涂绘于织物或画面之上;另一类是用植物染料染色,称为草染,染色工艺有套染和媒染两种。染色的染料品种甚多,其中矿物染料主要有染红的朱砂、赭石,染黄的石黄、黄丹;植物染料主要有染靛蓝色的蓝草(又名蓼蓝),染红色的茜草,染紫色的紫草,染黄色的栀子等。

    《周礼·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多次浸染的技术:“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重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意思是说,染3次得浅红色,染5次得深青透红的颜色,染7次得黑色。这个染色过程是以茜草或紫草作为红色染料,以明矾为媒染剂,交替媒染。随着媒染次数的增加,可以染出由浅红到深红以至黑色的颜色。

    《芈月传》中服装所用织物多为丝绸,丝绸染料以植物为主。红色染料主要使用茜草,也大量使用矿物颜料朱砂;蓝色用蓼蓝、菘蓝水解制靛染色;黄色则用黄栌、栀子;黑色用五倍子等。染色工艺多采用媒染法,主要的媒染剂是草木灰和含铁物质。印花技术则来自手工描绘。

    所以,古人所能拥有的颜色,也就局限于他们所能通过天然物质得到的颜色。尽管楚国当时的丝织印染技术较发达,也远没达到《芈月传》中所呈现出的情况。

    在《芈月传》中的服饰颜色,黑色和红色出现得很多;但以当时的经济条件,染黑、红两种颜色其实需要耗费极大的财力。红色的染料以朱砂、茜草为主;以朱砂算,如果要染1000克重量的服饰,就需要耗费等量的朱砂,如果要达到大红色的浓度,竟需要耗费3000克的朱砂。黑色的主要染料是五倍子、皂斗等,但黑色不是染一遍就能实现的,需要染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才可染得。所以,在战国时期,红、黑都是上等色,不可多得。即便是在当今,如果采用天然染料染红色、黑色,成本同样也很高。

    更何况,在当时,有些染料资源还是相当匮乏的,如红色(当时称为绛色)染料主要来源于朱砂、茜草,价格昂贵,用其染成的衣服,即便是一般官员和富豪也穿不起。而在《芈月传》中,除了楚王外,奴仆的衣着也一律大红,这不仅无法体现尊卑,而且也是不现实的。

    另外,虽然说战国时期,齐国尚紫,齐王好紫,但“五素不得一紫”。也就是说,在当时,1匹紫色的丝绸可以等价5匹白色的丝绸。可见,紫色服饰的染色成本在当时不会很低,绝不可能进入寻常百姓家。在电视剧中,却满眼都是紫色,就连奴婢都可以穿紫色,不论是从服色制度上讲,还是算经济账,都是不合理的。秦军兵马陶俑

    军服色杂 以绿为多

    电视剧《芈月传》中,秦国士兵军容整齐划一,威风凛凛。实际上,战国时期的秦国士兵穿什么服装的都有,衣服的颜色也并不统一。著名考古专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秦俑考古队负责人袁仲一解释说,这是由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军队并非由国家统一发放军服,而是由士兵自备服装。这样一来,士兵们的衣服不仅样式不统一,而且衣服的颜色也是各随所好,五花八门。

    根据已出土的陶俑身上的颜色残迹,考古工作者对不同兵种、不同个体的武士俑的服装颜色进行了细致研究。他们发现,战国时期的秦国三大兵种——步兵、车兵、骑兵都没有统一的服装颜色。

    兵马俑复原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士兵的甲衣色彩较为丰富,仅战袍就有朱红、玫红、粉红、紫红、石绿、宝蓝几种颜色;软领的色彩则更多,包括石绿、紫色、朱红、粉色、宝蓝、玫红、粉白等。

    虽然秦国士兵衣服颜色的数量较多,但其中以绿色为主。被称为“秦俑之父”的袁仲一曾做过一个统计:在277件陶俑上衣中,绿色的有118件,占到了总数的42.6%;在425件下衣中,有233件是绿色的,占到了总数的54.8%;在177件胫衣、182件壅颈(类似衣领)和239件袖口中,绿颜色的分别占到了57.6%、37.4%和41.4%,仍是占比最大的。由此可见,绿色为当时秦军的流行色。

    为什么绿色会成为当时秦国军装最流行的颜色呢?专家估计,这可能跟当时绿色染料来源充足有关。由于战国时期秦国士兵的服装都是自己筹备的,而磨制绿色染料的孔雀石在当时比较普遍,平民百姓也容易获得,绿色服装的大量出现也就不足为奇。另外,秦人很注意上下衣色彩的相异和搭配,采用对比强烈的色调,显得明快热烈,生机盎然。

    【责任编辑】赵 菲 (王影)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