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6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955203
人工智能思想家马文·明斯基(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15日 《百科知识》2016年第16期
人工智能思想家马文·明斯基

     今年1月24日,著名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者、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名誉教授马文·明斯基,因脑溢血在波士顿去世,享年88岁。

    明斯基是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程院院士,曾出任美国人工智能学会的第三任主席。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科学思想家,其思想的深度与原创性有时远在许多人的理解范围之外,在其科学生涯早期也受到质疑并引起争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文·明斯基的思想逐渐得到认可并开始广泛传播。作为跨越科学和科幻领域的人工智能先驱者,明斯基所从事的工作影响极广,从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作品到数字国际象棋冠军“深蓝”,甚至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人工智能HAL都与他开创的研究领域息息相关。马文·明斯基

    初探人脑与电脑

    明斯基生于1927年8月9日,他的父亲亨利·明斯基是西奈山医院的首席眼科医生,同时还是一位艺术家,他的母亲梵妮·雷瑟尔则是一位社会活动积极分子和犹太复国主义者。由于父母的原因,明斯基接触的人基本都属于知识分子阶层。早在明斯基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他就对电子学和化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出于对电子工业和科学研究的痴迷,明斯基进入了位于曼哈顿的菲尔德斯顿学校学习。著名的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罗伯特·奥本海默就是这里的毕业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斯基应征加入海军,并在芝加哥北部的大湖海军培训中心进行训练。据明斯基后来回忆说,这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和非学术界的人员长期相处。在海军短暂服役之后,明斯基于1946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物理,学习期间他选修的课程十分广泛,从电气工程、数学到遗传学等多个学科专业,有一段时间他甚至还在心理学系参加过课题研究。在哈佛大学进行本科学习的时候,明斯基就对人类智能和思想的奥秘十分痴迷。在他看来,人类和机器在思考过程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后来明斯基改修数学,并于1950年毕业,之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生院继续深造。1951年,明斯基提出了关于思维如何萌发并形成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打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随机连接神经网络学习机,他将其命名为Snare。虽然以现在的标准来看Snare还较为初级和粗糙,但这毕竟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最早的尝试之一。在Snare的基础上,明斯基综合利用他丰富的多学科知识,解决了使机器能基于对过去行为的“认知”预测其当前行为的结果这一问题,并以《神经网络和脑模型问题》为题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于1954年获得博士学位。

    人工智能的起点

    毕业之后,明斯基继续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了3年,其间他还与人工智能科学家麦卡锡、“信息论之父”香农等人一起发起并组织了成为人工智能起点的“达特茅斯会议”。后来,在冯·诺伊曼和香农等人的引荐下,他成为哈佛大学的助理研究员。在正式进入科学研究领域之后,明斯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聚焦扫描显微镜,这是一种拥有极高分辨率和图像质量的光学仪器,现在依然被广泛应用在生命科学领域。1958年,明斯基从哈佛大学转至麻省理工学院工作,进入林肯实验室。一年后,他与麦卡锡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

    明斯基最早与其他科学家一起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他坚信人的思维过程可以用机器去模拟,机器也是可以有智能的。对此,明斯基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大脑无非是肉做的机器而已。”他还是虚拟现实(VR)的最早倡导者。1985年,明斯基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此后他一直在这里进行研究工作。

    充满智慧的“明斯基老人”

    除了科研活动以外,明斯基还坚持在麻省理工学院给学生们上课。他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了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其中一位高徒帕特里克·温斯顿在明斯基退休后接班,继续执掌实验室。他的另一个学生回忆说:“明斯基教授教会我如何思考,他独成一格,而且有一种寓学于乐的好奇心,这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总是激励你质疑现状。他喜欢你与他争辩。”他折服于老师的智慧和魅力,以至于不断地激励自己,最终进入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在那里工作。

    明斯基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而且智慧超群,在校园里,他有一个绰号——“明斯基老人”。同样,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他也始终活跃在第一线。这些从他那些充满哲学思考的论著中可以得到体现。明斯基的开创性著作《精神社会》(The Society of Mind,又译《心智社会》)于1985年出版。在书中,他总结了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并推测“思考”这一复杂现象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简单、特定的过程,就如同在一个社会中协同工作的各独立个体一样。一如明斯基在他的网站上所写的那样,这部著作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他的观点:“智能不是任何单独的机制的产物,而是来自于众多各异的有能力的‘代理(agent)’之间存在的一种受到管理的互动。”明斯基是定义计算和计算研究内容的先驱者之一。明斯基和他的团队认为“人类和机器之间没有真正的区别”,人类实际上就是某种机器,人类的大脑是由许多半自主但不智能的“代理”所构成的。他们还认为,在进行不同的任务时,“需要的是从根本上就完全不同的机制”。

    明斯基在其另一力作《情感机器》中延续了《精神社会》中的一些理念,反映了他近20年来新的研究成果。《情感机器》是明斯基试图构建未来会思考的机器人的蓝图(这是一种会自我反省的人工智能),使人们朝可预见的未来又迈出了一步。在书中,明斯基有力地论证了情感、直觉和情绪并不是人类与众不同的东西,而只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其核心思想是,人类作为一种独特的、足智多谋的动物,能够用多种方式去处理任何事情。如果一种方式行不通,人类可以迅速转换到其他方式,这就是为什么人类在处理各种情况时都能应对自如的原因。其他动物和人类的区别就在于不能够想象,只有人类能够形成想象的画面,然后运用语言或者是逻辑来描述这一场景。明斯基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思维之所以有时需要理性推理,而有时又会转向情感的奥秘。通过对人类思维方式建模,明斯基剖析了人类思维的本质,为大众提供了一幅创建一个能理解、会思考、具备人类意识、常识性的思考能力乃至自我观念的情感机器的路线图。 (杨涤非)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