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蕨:菜之美者生水中
2015年10月,江西省吉水县醪桥镇黄家边村的一片3000亩水稻田里,金灿灿的稻穗挂满了枝头。然而,面对丰收的景象,当地的干部眉头紧锁,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原来,为了提高灌溉水平、促进增产增收,按照立项计划,这片良田在水稻收割完毕后将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就在两个月前,当地农业部门在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这片良田的水沟底部长满了大量的“不速之客”。经鉴定,这批不知从何时起萌生出来的水生植物,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植物——水蕨,有整整500亩之多。如何妥善处理好国家惠民工程与濒危野生植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地政府面临一场考验。
奇妙的叶里乾坤
这种让人纠结的水蕨究竟是怎样一种植物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吧。
水蕨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池沼、水田或水沟的淤泥中,有时漂浮于深水面上。水蕨的株高约30~80厘米,全株绿色、多汁;其根茎短而直立,以一簇须根固着于淤泥中……乍一看,似乎跟普通的草本植物没啥大的区别。
事实上,水蕨可不是一般的草本植物。虽然从外观上看,水蕨就是一种普通的杂草,奇妙的是,这种“杂草”从不开花结籽,却能旺盛地繁衍生息。奥妙在哪里呢?原来,水蕨是一种比较特别的蕨类植物。众所周知,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其植株虽然已有真正的根、茎、叶和维管组织的分化,却不会开花和结果,更不产生种子,而是依靠孢子进行繁殖。此外,蕨类植物大多为陆生或附生,只有少数是水生的,水蕨便是这少数派之一。
正因为与其他陆生蕨类的生存环境大不相同,水蕨的植株形态也因水湿条件的不同而变幻出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水蕨的叶片,真可谓是“叶里乾坤大,蕨中日月长”。
水蕨的叶片簇生,有能育叶和不育叶二型之分。蕨类植物的叶片通常兼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和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双重功能,故称“同型叶”。水蕨则不一样,其同一植株上的叶片可分为形态和功能各异的孢子叶和营养叶两种:孢子叶的背面可产生孢子囊,形成孢子进行繁殖,故又称能育叶;营养叶则仅有光合作用功能,不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故又称不育叶。
水蕨的不育叶光滑无毛,叶柄长10~40厘米,绿色,圆柱形,肉质,叶片直立或漂浮,狭矩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二至四回羽状深裂,裂片5~8对,互生,斜展,彼此远离,末回裂片披针形,角果状;能育叶的叶柄与不育叶的相同,叶片则要大于不育叶,呈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二至三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条形,宽约2毫米,边缘薄而透明,反卷达于主脉,主脉两侧的小脉联结成网,无内藏小脉,孢子囊沿能育叶裂片的网脉着生,稀疏,棕色,幼时为反卷的叶缘覆盖,成熟后张开,孢子四面体形,按一定方向排列。
浪漫的云梦之美
作为一种姿态婀娜、叶形秀美的古老水生蕨类植物,水蕨很早就受到了人类的关注与青睐。早在两千年前,人们就开始采撷尚未展开的水蕨叶芽和幼嫩叶柄食用,并将这种美味的野菜称为“ [蕨][岂]”。《吕氏春秋》所记载的“菜之美者,有云梦之 [蕨][岂]”,指的便是水蕨。到了北宋年间,一部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的韵书再次用“菜似蕨,生水中”这般简洁而形象的描述,向人们介绍了水蕨。
除了“ [蕨][岂]”这样一个古朴冷僻的称谓之外,水蕨还有其他很多浪漫而又美丽的别称。清代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中,水蕨又名龙须菜;在《广西药植名录》中,水蕨被称为龙牙草。这些与“龙”相关的别称,不仅充分展示了水蕨的植物形态特征,而且赋予了人们对这种植物的深厚情感,既形象,又神秘。
需要注意的是,以“龙须菜”“龙牙草”等为名的植物还有不少,比如百合科天门冬属有一种龙须菜,也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蔬菜;葫芦科的佛手瓜,其瓜苗也被称为“龙须菜”;蔷薇科有一个龙牙草属,该属的“龙牙草”则是多年生的耐寒草本植物。不过,由于水蕨是蕨类植物,仅从不开花不结果、靠孢子繁殖这个特性上,就很容易和其他的龙须菜、龙牙草区分开来。
水蕨的另一个别称是“水芹菜”。其实,真正的水芹菜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野生蔬菜,又名野芹菜。水蕨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被称为水芹菜,其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水蕨与野芹菜无论从外观上看,还是从生存环境、药用实用价值看,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是就被人们混为一谈;二是水芹的古称“ [蕨][岂]”字音qi,与芹字音近,故有人将《吕氏春秋》记载的“云梦之 [蕨][岂]”写成“云梦之芹”,水蕨于是也被视为了“水芹”。
此外,水蕨还有水松草、水铁树、水扁柏等别称,意思虽然都很直白,却也不免令人浮想联翩。
神奇的解毒功效
水蕨自古以来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野生蔬菜,其鲜薹或嫩叶色泽翠绿,无论清炒、凉拌、做汤,均不变色,不仅口感嫩滑、清爽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脂肪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未经处理过的蕨菜往往会有苦涩味,需要用水煮过后,再换水浸泡三四天,才能去除涩味;水蕨则无需煮泡,只要将老的茎叶去除,洗净后,便可直接加工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水蕨菜一经洗好,就应尽快下锅,带一点水,味道才更鲜嫩。
除了食用之外,水蕨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环保价值。其叶形多变,既可种植在水缸、花坛等大型水景容器中作为观赏性植物,又可种植于景观水池或流速较缓的溪流中用来营造水面景观,是一种集观赏和净化水体于一身的经济环保型植物。
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水蕨的药用价值。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水蕨性味“甘、苦,寒,无毒。主治腹中痞积,淡煮食,一二日即下恶物”。《华南千种草药》《广西药植名录》《海南植物志》等多种药典也俱记载称,水蕨性味甘、淡,凉,有活血、解毒、止痢、镇咳、化痰等功效,主治痞积、痢疾、胎毒、咳嗽、淋浊、跌打损伤等症。
在诸多药效中,水蕨的解毒功效令人瞩目。其茎叶入药,治疗胎毒的效果尤为神奇,因而被视为一种产后的良药。
水蕨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其野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如今在我国境内已呈易危状态,故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责任编辑】赵 菲 (陈博君)
原来,为了提高灌溉水平、促进增产增收,按照立项计划,这片良田在水稻收割完毕后将启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就在两个月前,当地农业部门在植物资源调查时发现,这片良田的水沟底部长满了大量的“不速之客”。经鉴定,这批不知从何时起萌生出来的水生植物,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植物——水蕨,有整整500亩之多。如何妥善处理好国家惠民工程与濒危野生植物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地政府面临一场考验。
奇妙的叶里乾坤
这种让人纠结的水蕨究竟是怎样一种植物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吧。
水蕨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池沼、水田或水沟的淤泥中,有时漂浮于深水面上。水蕨的株高约30~80厘米,全株绿色、多汁;其根茎短而直立,以一簇须根固着于淤泥中……乍一看,似乎跟普通的草本植物没啥大的区别。
事实上,水蕨可不是一般的草本植物。虽然从外观上看,水蕨就是一种普通的杂草,奇妙的是,这种“杂草”从不开花结籽,却能旺盛地繁衍生息。奥妙在哪里呢?原来,水蕨是一种比较特别的蕨类植物。众所周知,蕨类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其植株虽然已有真正的根、茎、叶和维管组织的分化,却不会开花和结果,更不产生种子,而是依靠孢子进行繁殖。此外,蕨类植物大多为陆生或附生,只有少数是水生的,水蕨便是这少数派之一。
正因为与其他陆生蕨类的生存环境大不相同,水蕨的植株形态也因水湿条件的不同而变幻出较大的差异,尤其是水蕨的叶片,真可谓是“叶里乾坤大,蕨中日月长”。
水蕨的叶片簇生,有能育叶和不育叶二型之分。蕨类植物的叶片通常兼具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和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双重功能,故称“同型叶”。水蕨则不一样,其同一植株上的叶片可分为形态和功能各异的孢子叶和营养叶两种:孢子叶的背面可产生孢子囊,形成孢子进行繁殖,故又称能育叶;营养叶则仅有光合作用功能,不产生孢子囊和孢子,故又称不育叶。
水蕨的不育叶光滑无毛,叶柄长10~40厘米,绿色,圆柱形,肉质,叶片直立或漂浮,狭矩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楔形,二至四回羽状深裂,裂片5~8对,互生,斜展,彼此远离,末回裂片披针形,角果状;能育叶的叶柄与不育叶的相同,叶片则要大于不育叶,呈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二至三回羽状深裂,末回裂片条形,宽约2毫米,边缘薄而透明,反卷达于主脉,主脉两侧的小脉联结成网,无内藏小脉,孢子囊沿能育叶裂片的网脉着生,稀疏,棕色,幼时为反卷的叶缘覆盖,成熟后张开,孢子四面体形,按一定方向排列。
浪漫的云梦之美
作为一种姿态婀娜、叶形秀美的古老水生蕨类植物,水蕨很早就受到了人类的关注与青睐。早在两千年前,人们就开始采撷尚未展开的水蕨叶芽和幼嫩叶柄食用,并将这种美味的野菜称为“ [蕨][岂]”。《吕氏春秋》所记载的“菜之美者,有云梦之 [蕨][岂]”,指的便是水蕨。到了北宋年间,一部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的韵书再次用“菜似蕨,生水中”这般简洁而形象的描述,向人们介绍了水蕨。
除了“ [蕨][岂]”这样一个古朴冷僻的称谓之外,水蕨还有其他很多浪漫而又美丽的别称。清代植物学专著《植物名实图考》中,水蕨又名龙须菜;在《广西药植名录》中,水蕨被称为龙牙草。这些与“龙”相关的别称,不仅充分展示了水蕨的植物形态特征,而且赋予了人们对这种植物的深厚情感,既形象,又神秘。
需要注意的是,以“龙须菜”“龙牙草”等为名的植物还有不少,比如百合科天门冬属有一种龙须菜,也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蔬菜;葫芦科的佛手瓜,其瓜苗也被称为“龙须菜”;蔷薇科有一个龙牙草属,该属的“龙牙草”则是多年生的耐寒草本植物。不过,由于水蕨是蕨类植物,仅从不开花不结果、靠孢子繁殖这个特性上,就很容易和其他的龙须菜、龙牙草区分开来。
水蕨的另一个别称是“水芹菜”。其实,真正的水芹菜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野生蔬菜,又名野芹菜。水蕨之所以在一些地方被称为水芹菜,其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水蕨与野芹菜无论从外观上看,还是从生存环境、药用实用价值看,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于是就被人们混为一谈;二是水芹的古称“ [蕨][岂]”字音qi,与芹字音近,故有人将《吕氏春秋》记载的“云梦之 [蕨][岂]”写成“云梦之芹”,水蕨于是也被视为了“水芹”。
此外,水蕨还有水松草、水铁树、水扁柏等别称,意思虽然都很直白,却也不免令人浮想联翩。
神奇的解毒功效
水蕨自古以来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野生蔬菜,其鲜薹或嫩叶色泽翠绿,无论清炒、凉拌、做汤,均不变色,不仅口感嫩滑、清爽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脂肪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未经处理过的蕨菜往往会有苦涩味,需要用水煮过后,再换水浸泡三四天,才能去除涩味;水蕨则无需煮泡,只要将老的茎叶去除,洗净后,便可直接加工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水蕨菜一经洗好,就应尽快下锅,带一点水,味道才更鲜嫩。
除了食用之外,水蕨还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环保价值。其叶形多变,既可种植在水缸、花坛等大型水景容器中作为观赏性植物,又可种植于景观水池或流速较缓的溪流中用来营造水面景观,是一种集观赏和净化水体于一身的经济环保型植物。
最值得关注的,还是水蕨的药用价值。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水蕨性味“甘、苦,寒,无毒。主治腹中痞积,淡煮食,一二日即下恶物”。《华南千种草药》《广西药植名录》《海南植物志》等多种药典也俱记载称,水蕨性味甘、淡,凉,有活血、解毒、止痢、镇咳、化痰等功效,主治痞积、痢疾、胎毒、咳嗽、淋浊、跌打损伤等症。
在诸多药效中,水蕨的解毒功效令人瞩目。其茎叶入药,治疗胎毒的效果尤为神奇,因而被视为一种产后的良药。
水蕨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其野生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如今在我国境内已呈易危状态,故被列为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责任编辑】赵 菲 (陈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