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为何多“古稀”?
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今年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0岁,其中“最年轻”的65岁,多数人超过72岁。追溯到20世纪的前50年,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的平均年龄“只有”56岁。在科学迅猛发展、研究领域日益细分的背景下,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一些研究诺贝尔奖的专家说,现在的诺贝尔奖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几十年前的科学和发展成就。诺贝尔博物馆馆长古斯塔夫·谢尔斯特兰德说,大约100年前,世界上只有大约1000名物理学家;如今,全球范围内的物理学家大概有100万人。即使是同一个细分领域,开展类似研究的科学家也可能数以千计。因此,即使有科学家很年轻就有重大研究发现,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执行相当高的验证标准,在经过十多年乃至几十年的同业评估论证后,颁发相关奖项。谢尔斯特兰德提到,20世纪初,量子力学创立,现代物理学研究迎来革命性的发展期,相关领域频频有重大发现,不少物理学家非常年轻。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维沃纳·海森伯和保罗·狄拉克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仅31岁。而现在诺贝尔奖则“反应滞后”,这意味着几十年前的成果在今天才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可,也意味着今天的成就可能在几十年后才会得到认可。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