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大餐都吃啥(1)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宗教性的节日称为“喘息的时刻”,而一位早期的希腊基督徒则认为:“过节没有别的,就是欢乐。”喘息也好,欢乐也罢,大凡过年过节,人们都离不了吃吃喝喝。国人如此,外国人也概莫能外。譬如说,按照我们的传统习俗,过春节时,农村人一般要杀猪宰羊,置办酒席;西方人过圣诞节,同样讲究在圣诞夜准备一顿丰盛的大餐,同样是大鱼、大肉、大酒,“吃吃喝喝过大年”。
众所周知,圣诞节是庆祝圣婴耶稣基督降临人间的节日,是西方基督教最重要的节庆之一。圣诞大餐的习俗则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那时的人们用一个从12 月17 日开始、长达一周的祭餐来欢宴农神——地球的主宰者。后来,罗马人的尼凯尔教会则把一年一度的“农神祭宴”改为圣诞节,流传至今,并在欧美国家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圣餐食俗。
大块吃肉 大碗喝酒
国人平时大多省吃俭用,在吃喝上不甚讲究;逢年过节,却总免不了要挥霍一番,特别是在吃喝上,一定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与我们的年夜饭一样,西方人的“年夜饭”——传统的圣诞大餐也离不开酒和肉。
最初,欧洲人过圣诞节时讲究吃烤猪、烤火腿。这是因为,在天主教国家的传统里,猪象征着富裕。在靠天吃饭的年代,物质匮乏,食物短缺,饿肚子自然是常有的事情;而在过年的时候享受一顿可以“大块吃肉”的晚宴,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提到圣诞大餐中的食物,许多人的脑海里头一个浮现出的就是火鸡。没错,如今,圣诞大餐中最经典的菜品是火鸡,它不仅可以供人大快朵颐,而且也作为餐桌中央的应景点缀;但那是后来的事情了。圣诞火鸡
据说,在1620年的圣诞节,大批来自英国的移民抵达美洲的普里茅斯山。由于当时那里除了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的火鸡外,几乎没有别的食物,于是,他们只好烤火鸡过节。也有人说,欧洲人最初喜欢吃烤鹅,但后来移民到美洲后,没有适宜的条件养鹅,于是才吃火鸡。这些美洲大陆的新移民发现,火鸡不仅比鹅好吃,而且很容易得到。于是,烤火鸡便逐渐成为他们在圣诞节等重要节日中必不可少的菜式。不管怎样,火鸡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西方人的青睐。圣诞节吃火鸡从此延续下来,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虽然感恩节火鸡更加有名一些,但庆祝圣诞节的大餐上也是需要一只火鸡的。如今,在西方的圣诞大餐里,火鸡这道主菜就如同我们年夜饭中的鸡与鱼一样,不但兼顾了菜色的美观和视觉的丰富性,而且是全家人团聚一起享用大餐的象征。
或许有人以为,烤火鸡十分简单,只要把火鸡抹上油,在火上烤一烤,就可以吃了。其实没那么简单,圣诞火鸡的口感与鸡肉的部位、烧制时间及火候掌握、调料优劣等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道好的圣诞火鸡大菜一定是表面金黄、内里鲜嫩,吃起来外香内滑,既解馋,又不至于太油腻。在许多国家,圣诞大餐上的火鸡肚子里面被塞满了各种馅料。一般英国家庭都喜爱自行烹调火鸡,将大量的蔬果,如甘笋、西芹、洋葱、栗子等,塞进火鸡肚子里,再在表层抹上多种香料,然后放入焗炉烤。英国的许多超市就提供火鸡馅料填装服务。吃火鸡时,还要准备配菜,如炖孢子甘蓝或是一些根类蔬菜。圣诞火鸡除了单独成菜外,还可与鱼、牛肉和菌类相配,烹制成圣诞火鸡配比目鱼、圣诞火鸡配鳕鱼、火鸡什菌汤、圣诞火鸡配牛排等,搭配不同,口感各异。姜饼
既然是“大块吃肉”,那就免不了要“大碗喝酒”。除了丰盛的肉类食物,西方人的圣诞大餐一般还要有红酒。在基督教的教义里,红酒象征着耶稣的血。耶稣替人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应该被纪念的。
相传最古老的圣诞节风俗就已经和酒有关。人们在一个如同锅一般大小的祝贺杯里加入苹果汁、白兰地、麦酒和其他香料,然后把这只盛满酒的杯子悬挂在以榆树枝堆积成的火堆上,以保持酒的温度。
到了后来,或许是人们越来越怕麻烦,就把圣诞大餐上的酒换成了红葡萄酒。圣诞大餐中的红酒有特殊喝法:在酒中加入红糖、橘皮、橘肉、葡萄干等作料;然后,在火上一边加温一边搅拌(不可开锅);最后,淋上一点儿伏特加。起锅之后,一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圣诞布丁
品类丰富 花样多多
除了酒肉,圣诞大餐上的独特美食还有许多,可谓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德国最著名的圣诞食品是姜饼。这是一种介乎于蛋糕与饼干之间的小甜点。传统的姜饼以蜂蜜、胡椒粒为材料,又甜又辣,口感刺激。现在的姜饼都经过改良,外面洒上一层糖霜,不但口感丰富,外型也相当讨巧。这种圣诞食品历史悠久,大约在中世纪的时候就出现了。姜饼会被做成小人儿的样子或者姜饼屋。据说,姜饼屋的形状来源于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两个善人用姜饼做的屋子招待饥饿的流浪儿)。德国纽伦堡的姜饼很有名。姜饼从德国流行开来,如今已出现在许多国家的圣诞大餐中。
圣诞蛋糕则是欧美许多国家的圣诞大餐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甜点。圣诞蛋糕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开始流行,其主体类似胡萝卜蛋糕,内有各种坚果和果干;不同的是,蛋糕表面会有一层杏仁糖衣或者糖霜。 (吴友仁)
众所周知,圣诞节是庆祝圣婴耶稣基督降临人间的节日,是西方基督教最重要的节庆之一。圣诞大餐的习俗则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那时的人们用一个从12 月17 日开始、长达一周的祭餐来欢宴农神——地球的主宰者。后来,罗马人的尼凯尔教会则把一年一度的“农神祭宴”改为圣诞节,流传至今,并在欧美国家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圣餐食俗。
大块吃肉 大碗喝酒
国人平时大多省吃俭用,在吃喝上不甚讲究;逢年过节,却总免不了要挥霍一番,特别是在吃喝上,一定要“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与我们的年夜饭一样,西方人的“年夜饭”——传统的圣诞大餐也离不开酒和肉。
最初,欧洲人过圣诞节时讲究吃烤猪、烤火腿。这是因为,在天主教国家的传统里,猪象征着富裕。在靠天吃饭的年代,物质匮乏,食物短缺,饿肚子自然是常有的事情;而在过年的时候享受一顿可以“大块吃肉”的晚宴,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提到圣诞大餐中的食物,许多人的脑海里头一个浮现出的就是火鸡。没错,如今,圣诞大餐中最经典的菜品是火鸡,它不仅可以供人大快朵颐,而且也作为餐桌中央的应景点缀;但那是后来的事情了。圣诞火鸡
据说,在1620年的圣诞节,大批来自英国的移民抵达美洲的普里茅斯山。由于当时那里除了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的火鸡外,几乎没有别的食物,于是,他们只好烤火鸡过节。也有人说,欧洲人最初喜欢吃烤鹅,但后来移民到美洲后,没有适宜的条件养鹅,于是才吃火鸡。这些美洲大陆的新移民发现,火鸡不仅比鹅好吃,而且很容易得到。于是,烤火鸡便逐渐成为他们在圣诞节等重要节日中必不可少的菜式。不管怎样,火鸡体大肉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西方人的青睐。圣诞节吃火鸡从此延续下来,成为一种传统习俗。虽然感恩节火鸡更加有名一些,但庆祝圣诞节的大餐上也是需要一只火鸡的。如今,在西方的圣诞大餐里,火鸡这道主菜就如同我们年夜饭中的鸡与鱼一样,不但兼顾了菜色的美观和视觉的丰富性,而且是全家人团聚一起享用大餐的象征。
或许有人以为,烤火鸡十分简单,只要把火鸡抹上油,在火上烤一烤,就可以吃了。其实没那么简单,圣诞火鸡的口感与鸡肉的部位、烧制时间及火候掌握、调料优劣等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一道好的圣诞火鸡大菜一定是表面金黄、内里鲜嫩,吃起来外香内滑,既解馋,又不至于太油腻。在许多国家,圣诞大餐上的火鸡肚子里面被塞满了各种馅料。一般英国家庭都喜爱自行烹调火鸡,将大量的蔬果,如甘笋、西芹、洋葱、栗子等,塞进火鸡肚子里,再在表层抹上多种香料,然后放入焗炉烤。英国的许多超市就提供火鸡馅料填装服务。吃火鸡时,还要准备配菜,如炖孢子甘蓝或是一些根类蔬菜。圣诞火鸡除了单独成菜外,还可与鱼、牛肉和菌类相配,烹制成圣诞火鸡配比目鱼、圣诞火鸡配鳕鱼、火鸡什菌汤、圣诞火鸡配牛排等,搭配不同,口感各异。姜饼
既然是“大块吃肉”,那就免不了要“大碗喝酒”。除了丰盛的肉类食物,西方人的圣诞大餐一般还要有红酒。在基督教的教义里,红酒象征着耶稣的血。耶稣替人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应该被纪念的。
相传最古老的圣诞节风俗就已经和酒有关。人们在一个如同锅一般大小的祝贺杯里加入苹果汁、白兰地、麦酒和其他香料,然后把这只盛满酒的杯子悬挂在以榆树枝堆积成的火堆上,以保持酒的温度。
到了后来,或许是人们越来越怕麻烦,就把圣诞大餐上的酒换成了红葡萄酒。圣诞大餐中的红酒有特殊喝法:在酒中加入红糖、橘皮、橘肉、葡萄干等作料;然后,在火上一边加温一边搅拌(不可开锅);最后,淋上一点儿伏特加。起锅之后,一杯下肚,真是又香又暖。圣诞布丁
品类丰富 花样多多
除了酒肉,圣诞大餐上的独特美食还有许多,可谓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德国最著名的圣诞食品是姜饼。这是一种介乎于蛋糕与饼干之间的小甜点。传统的姜饼以蜂蜜、胡椒粒为材料,又甜又辣,口感刺激。现在的姜饼都经过改良,外面洒上一层糖霜,不但口感丰富,外型也相当讨巧。这种圣诞食品历史悠久,大约在中世纪的时候就出现了。姜饼会被做成小人儿的样子或者姜饼屋。据说,姜饼屋的形状来源于格林童话中的一个故事(两个善人用姜饼做的屋子招待饥饿的流浪儿)。德国纽伦堡的姜饼很有名。姜饼从德国流行开来,如今已出现在许多国家的圣诞大餐中。
圣诞蛋糕则是欧美许多国家的圣诞大餐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甜点。圣诞蛋糕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开始流行,其主体类似胡萝卜蛋糕,内有各种坚果和果干;不同的是,蛋糕表面会有一层杏仁糖衣或者糖霜。 (吴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