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999198
姜椿芳:中国现代百科全书事业的奠基人(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15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8期
     1978年11月18日,国务院为此发布了文件。于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上马的号角吹响了。

    筚路蓝缕

    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根据党中央1978年5月末的批示,即决定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筹备组,姜椿芳于6月开始紧张的筹备工作。8月筹备组另外两位主持人朱语今、曾彦修分别从西安、上海到京。参加筹备工作的还有张友渔、刘尊棋、倪海曙、唐守愚、阎明复、王纪华、王顾明等。

    编辑百科全书为一项巨大工程,然而是白手起家。最初是借用中央编译局的一间办公室,并以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传达室作为筹备组的联络点,借了40元作为临时开销之用。后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王子野的联系,借用版本图书馆三间仓库作为办公室,总算有了立足之地。

    创业,百绪千端。要拟定编辑方针,制定编辑规划,创立体例细则;要物色人才,建立机构;要购买图书(特别是各国的百科全书、辞书),积累材料;要组织编纂队伍;要筹划印刷、出版、发行;且不说张罗办公场所、桌椅板凳,安排生活之类了。姜椿芳在提到创业时说:“正因为是第一次编辑百科全书,没有过去积累的资料可作基础,没有过去的经验可作参考。一切要从调查研究着手,摸索前进。”

    姜椿芳在筹备组成立之前已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在他的指导下,金常政等同志对世界上著名百科全书进行了比较研究,调查内容包括全书的宏观状况和条目的微观结构,还选译了马克思主义、宪法、基本粒子、哥德巴赫猜想、计算机、生产管理、联合国、奥运会、百科全书、第二次世界大战、明治维新、屈原、罗斯福、希腊、日内瓦等26个条目,既在一种百科全书内做纵向比较,也在各种百科全书间做横向比较。在分类编排情况方面,调查了古今中外百科全书的编排形式及其演变,并译出《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的《百科类目》。

    筹备组成立后,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翻译了《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4版和第15版、《苏联大百科全书》第2版和第3版、《拉鲁斯百科全书》和日本一种百科全书的全部条题(包括条头、学科分类、定性语、字数、插图数等),供《中国大百科全书》选条参考。

    姜椿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在总体设计上按大类分卷出版的设想,最初的规划分为五六十卷。这个设想得到1978年10月7日召开的总编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会议的原则批准,会上并批准以《天文学》为开端。

    作为同社会联合的渠道,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1979年5月1日创刊《百科知识》杂志。姜椿芳写了《为什么要出〈中国大百科全书〉》作为代发刊词,第一次向社会公开宣布中国要出版大百科全书。文章说明了《全书》的性质和读者对象:“我们要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就是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适于中国广大读者需要的书。所以称为‘大百科’,就是因为它是综合性的、以大学生和相当于大学程度的广大读者为对象的大型百科全书。”

    “天文”起步

    《中国大百科全书》最先编辑出版的是《天文学》卷。这一部署,姜椿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曾经说过,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天”应该放在第一位。写历史、讲故事,从“盘古开天”讲起;过去的启蒙读本,《千字文》是從“天玄地黄,宇宙洪荒”开篇的。当然,《中国大百科全书》以天文学发端,也同中国天文学会在“文革”后首先恢复学术活动有关。担任《天文学》卷责任编辑的是百科全书专家金常政和天文学家林盛然。

    中国百科全书第一批开拓者称得起快节奏、高速度。1978年6月刚开始筹备,8月《天文学》卷就上马了。姜椿芳在9月上旬举行的中国天文学年会上做了关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的发言。年会期间,初步商定了“天文学编辑委员会”成员。姜椿芳对《天文学》的编纂,既做组织工作,又直接参加制定框架、分支审稿、条目加工、成书编辑每一过程,为编辑人员解决疑难问题。由于目力不济,他用“书不成行”的字修改编辑文件,用放大镜审阅条目。定稿发排后,他已年近古稀,但仍不顾体弱多病,忍受来回20多个小时长途汽车颠簸,从上海赶到皖南山区的海峰印刷厂向工人同志做报告,期望他们做好百科全书的排版、印刷、装订工作,为国争光。

    《天文学》卷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试制品”,全卷150万字,800幅图。从1978年8月调研开始,到1980年12月出书,一次“试制”成功。《天文学》的编辑实践,积累了百科全书编纂经验,总结出编辑流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全书》编辑骨干力量。

    姜椿芳确立了百科全书编纂的框架设计理论,他认为“框架是以科学分类(或知识分类)为基础,根据百科全书基本性质的要求把人类知识组织成便于读者快速寻检并表示知识内在联系的条目系统”。他的框架设计理论在《天文学》卷编纂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天文学》卷出版后,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赞扬。

    天道酬勤

    曾经参加百科全书创业工作的著名记者、编辑家刘尊棋在悼念姜椿芳的文章中说:“椿芳同志是一个基本自学成才、学识颇渊博的人,比一般‘专家’编辑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他不囿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否则就不可能承担所计划出版的75个学科不同的书籍。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他的办法是以超常人的辛勤劳动——不惜多病和几乎双目失明的躯体,努力拼搏,移樽就教,广采博闻。”

    “超过常人的辛勤劳动”,贯穿于姜椿芳的一生,他的学识、才能和业绩,都是靠他的“超过常人的辛勤劳动”取得的。他的一位生前好友,写了挽词“天道酬勤”来总结他的一生。

    天道酬勤,使这位只学了一年俄文的人译著等身,而且领域甚广,他翻译了多位作家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集,之后他主动把翻译重点转移到戏剧方面,其中喜剧译作最多;同时,他的翻译作品还有戏剧论著和诗歌等。

    天道酬勤,他勤于开拓,成绩斐然。他创办《时代》周刊,凭着他的创业精神,很快把它发展成为出报、出书、出期刊的系列化出版事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创建则是规模更宏、任务更巨、难度更大。姜椿芳凭着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呕心沥血,披荆斩棘,在平地上营造起中国百科全书的大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他把全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文化教育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凝聚起来,共同编纂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他用心血铸成的皇皇巨著将作为知识宝库长留人间。

    (本文作者黄鸿森是辞书编纂家、翻译家,获中国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

    本文原载《辞书研究》1988年第4期,有删节

    【责任编辑】王 凯 (黄鸿森 张曼真)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