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7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051725
博物馆里的饮食文明(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5日 《百科知识》2017年第10期
     如今,马铃薯已遍布世界各地,它也有了很多别致的名字:意大利人叫它“地豆”,法国人叫它“地苹果”,比利时人叫它“巴达诺”,德国人叫它“地梨”,美国人叫它“爱尔兰薯”,芬兰人叫它“达尔多”,俄国人叫它“荷兰薯”,中国人则习惯叫它“土豆”。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马铃薯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个“土豆”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马铃薯生产的全过程,还能看到小如黄豆的微型薯、大如枕头的大土豆,还有红皮红肉、紫皮紫肉、黑皮黑肉的彩薯,适合炸薯条的夏波蒂、做菜的荷兰薯……还有一幅名画——《吃土豆的人》。

    通过珍贵的图片和丰富的实物,马铃薯的历史、现状、发展以及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等,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展厅里得到全面展示。

    榨菜博物馆

    榨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1898年,榨菜始见于中国四川涪陵(今重庆市涪陵区),时称“涪陵榨菜”,是中国著名特产品之一,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历来为素菜佳品。榨菜有特殊的酸味和咸鲜味,脆嫩爽口、浓郁鲜香,既可佐餐,又可炒菜,还能入汤。

    榨菜虽是一款调味小菜,但涪陵人把它做成了一张世界名片。涪陵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榨菜办”,全区的榨菜种植涉及到相关人口达60余万,超过涪陵区总人口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榨菜之乡”。如今,涪陵榨菜已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

    榨菜博物馆建在涪陵榨菜创始人邱寿安的故居附近,它不仅全面展示了涪陵榨菜的百年发展历史,还可以让游客在这里自己动手制作榨菜,亲身体验涪陵的榨菜文化。

    柑橘博物館

    柑橘是橘、柑、橙、金柑等的总称,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也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

    据研究,柑橘起源于中国云贵高原,途经长江而下,传至淮河以南、长江下游,直到岭南地区。1471年,葡萄牙人把中国甜橙带到地中海沿岸栽培,当地称为“中国苹果”。后来,甜橙又传到拉丁美洲和美国。1821年,英国人来中国采集标本,把金柑带到欧洲。英语把“柑”和“橘”总称为“曼达宁”,意为“中国珍贵的柑”。日本的柑橘也是唐代时日本和尚田中间守来中国浙江天台山进香时带回去的。

    我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是蜜橘之乡,中国柑橘博物馆就坐落于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凤洋村。这是我国第一座以柑橘和橘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2009年开馆,主体建筑由一栋一层圆形建筑和一栋一层、局部两层的长方形建筑组成。建筑物由一系列庭院与内室组成,馆内建有序厅、柑橘资源厅、柑橘生产厅、橘文化展示厅、柑橘多功能厅等多个展厅,游客可以从柑橘广场或水上码头步行到博物馆,这样既保持了博物馆的小环境,又保护了果园的自然环境。

    淮扬菜博物馆

    作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淮扬菜讲究“五味调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中和”理念;讲究“就地取材、土菜细作”,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文化内涵,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2001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扬州“淮扬菜之乡”的称号,扬州成为中国第一家以菜系之乡命名的城市。2010年1月,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在扬州开馆,该馆建筑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由主馆展示区和副馆体验区两部分组成。主馆以图片场景说史,以文字典籍论史;副馆则以体验盐商文化为补充,“看历史、品文化、吃风味”,两馆合璧,双区辉映。

    国外饮食文化博物馆

    泡菜博物馆位于韩国首都首尔。博物馆按泡菜的历史、种类、制作及保存方法、功效等主题划分陈列厅,展示了泡菜的演变文献、考古遗物以及见证泡菜制作过程的书画和容器等。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韩国泡菜,博物馆还展出各地方的泡菜模型,并按坛类泡菜、海鲜酱类泡菜进行展示。

    在日本大阪,建有一座“方便面博物馆”。1957年,日本日清食品会长安藤百福在大阪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塑料袋包装的“鸡汁面”。此后,安藤的方便面工厂不断壮大并最终成为日本最大的方便面王国。方便面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食品。为了纪念安藤的贡献,1999年,日本政府在大阪专门建立了这座“方便面博物馆”。

    香蕉博物馆是由美国人肖·班尼斯特经过33年的收藏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水果品种博物馆。在总共1.7万件的展品中,有会唱歌的音乐香蕉、金灿灿的香蕉金属装饰片、香蕉形状的钟、香蕉形状的沙发……和香蕉有关的东西这里都有。当然,真正的水果香蕉也是不可或缺的,从5厘米长的小香蕉到1.8米长的巨型香蕉,共有几百种之多,令人大开眼界。

    意大利面条博物馆位于意大利古城罗马市中心总统府附近,共有11个展厅,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了意大利面条900年的发展历史。在这里,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对面条的原料小麦的介绍。意大利的小麦有软硬之分,软小麦面粉呈白色,用于制作面包、比萨饼等食物;意大利面条选用的是硬小麦,面粉呈黄色。博物馆里还有一句名言:“如果白麦粉为银,黄麦粉就是金。”

    【责任编辑】王 凯 (梅红)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