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工智能参与到抗震救灾?
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仅25秒,全国人民就已经收到了相关信息播报。惊讶之余,人们才知道,这是一个由“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自动编发的稿件。
机器人写稿是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的新贡献。就地震灾情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来看,人工智能占了上风,但是,就抗震和灾后重建等更大范围来看,人工智能是否还有更多的应用呢?这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
虽然人工智能写稿和发稿比记者快得多,但是,在有关地震原因、灾情分析、后果评估,甚至更长远的目标——地震预测和预报方面,人工智能现在还刚刚起步,有些方面甚至尚未涉足。例如,在对此次九寨沟地震的原因分析上,人工智能还不足以担当重任。人们对地震的消息需要完整性,即5个W,但人工智能写出的报道只能提供地震时间、地点、震中位置等信息,以及更进一步的震中的简介,地震发生地的地形、人口、经济情况,地震后的天气等,对于更深层次的地震成因以及地震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就难以解答。
这些问题只有在后期通过记者采访或专家出面,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来分析,才能为公众答疑解惑。震后几个小时,国家地震局的专家解释了为何九寨沟会发生地震以及此次地震有多大后果。九寨沟地区原本是地震多发区域,地震震中位于岷江断裂、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附近。岷江断裂是西倾的全新世逆断裂。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是全新世断裂。发震构造推测为塔藏断裂南侧分支和虎牙断裂北段。
专业人员还根据震中周边情况预测此次地震可能造成2.4万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11.2万间房屋一般损坏,数十人至上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这个预测在震后灾情中得到初步验证。
由此自然产生一个推论,既然专业人员可以在已有文献和数据基础上进行预测,人工智能为何不能呢?而且,在处理大数据上,人工智能更有优势。只需要教会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就有可能让其预测地震后果、分析地震原因,并触及到防震救灾的核心——地震的预报。
尽管人工智能在精确分析、逻辑推理、预见性、依靠经验和举一反三上远不及人类,但是,讓人工智能介入抗震救灾,至少也能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简岩)
机器人写稿是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中的新贡献。就地震灾情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来看,人工智能占了上风,但是,就抗震和灾后重建等更大范围来看,人工智能是否还有更多的应用呢?这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
虽然人工智能写稿和发稿比记者快得多,但是,在有关地震原因、灾情分析、后果评估,甚至更长远的目标——地震预测和预报方面,人工智能现在还刚刚起步,有些方面甚至尚未涉足。例如,在对此次九寨沟地震的原因分析上,人工智能还不足以担当重任。人们对地震的消息需要完整性,即5个W,但人工智能写出的报道只能提供地震时间、地点、震中位置等信息,以及更进一步的震中的简介,地震发生地的地形、人口、经济情况,地震后的天气等,对于更深层次的地震成因以及地震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就难以解答。
这些问题只有在后期通过记者采访或专家出面,根据专业知识和理论来分析,才能为公众答疑解惑。震后几个小时,国家地震局的专家解释了为何九寨沟会发生地震以及此次地震有多大后果。九寨沟地区原本是地震多发区域,地震震中位于岷江断裂、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附近。岷江断裂是西倾的全新世逆断裂。塔藏断裂和虎牙断裂是全新世断裂。发震构造推测为塔藏断裂南侧分支和虎牙断裂北段。
专业人员还根据震中周边情况预测此次地震可能造成2.4万间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11.2万间房屋一般损坏,数十人至上百人死亡,上千人受伤。这个预测在震后灾情中得到初步验证。
由此自然产生一个推论,既然专业人员可以在已有文献和数据基础上进行预测,人工智能为何不能呢?而且,在处理大数据上,人工智能更有优势。只需要教会人工智能进行深度学习,就有可能让其预测地震后果、分析地震原因,并触及到防震救灾的核心——地震的预报。
尽管人工智能在精确分析、逻辑推理、预见性、依靠经验和举一反三上远不及人类,但是,讓人工智能介入抗震救灾,至少也能成为人类的好帮手。 (简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