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230125
千秋英雄灯下舞,万古豪杰手内提(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4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8期
    

    皮影戏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29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中,把中国皮影戏称作“电影的先驱”。皮影戏表演时,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影人,借灯光投射在半透明幕布上,伴随音乐和唱腔进行表演。

    皮影戏,又称纸影戏、驴皮影、灯影戏等,是一种集表演、歌唱、绘画、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古老的综合性艺术,被称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源远流长的历史

    中国的皮影戏历史悠长,始于先秦,兴于汉代,盛极于宋代,元代传播到西亚和欧洲各国,绵延至今。

    如果上溯追源,最早可追溯到武王伐纣时期。过去皮影戏艺人供奉黄龙真人,传说他是“影戏之祖”。黄龙真人是阐教教主元始天尊手下玉虚十二弟子之一,在一次为周武王守城战中,巧设空城计,以纸糊住城门,张灯晃动影人,外敌疑城中兵多将广,便不战而遁,后人便说皮影戏的鼻祖是黄龙真人。之后有皮影戏发源于春秋战国之说。山西孝义皮影戏供奉子夏,相传子夏率门徒到魏国的孝义讲授孔子儒学,为招揽听众而开创皮影戏。这两种说法都是民间口头相传。

    历史上比较可靠的文字记载出现在汉代。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不已,终日神情恍惚,不理朝政。大臣们都十分着急,却也无可奈何。这时,恰好有一个方士云游到了长安,他说能让死者显灵,武帝便请他进宫一试。方士问清楚了李夫人的长相和衣着后,便要了一间空房,承诺三天后可叫武帝见到李夫人。三日后,汉武帝来到,只见房内门窗紧闭,挂着薄纱,纱后燃着蜡烛。方士在幕后作法,一会儿工夫,李夫人就姗姗而来。武帝见美人虽云鬓半掩,却与李夫人相貌相同,正想扑过去,倩影倏忽不见了。见而不得,相思更深,汉武帝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个被记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最早文字记载。

    到了唐代,皮影戏获得了快速发展。唐代元稹在《灯影》诗中说:“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后面两句说的是当时人们用皮影戏表演唐太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太平广记》中记载韦庄年幼时常与同伴玩耍,后追忆往事,作《涂次逢李氏兄弟感旧》一诗,诗云:“御沟西面朱门宅,记得当时好兄弟。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孩童夜晚无事,“夜隈灯影弄先生”,孩童们弄的“先生”即影人,大家凑在一起玩皮影戏,可见五代时期皮影戏已经开始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

    宋代是皮影戏发展的黄金時期,成为最受市民喜爱的文艺活动之一。张来《明道杂志》中记载京师有一个富家子弟,平日里甚是喜好皮影戏,每次皮影戏表演演至关羽时,他都会为之伤心流泪,不得不让弄影的人停一停,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知道当时的皮影戏表演感人至深。据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京城里面“瓦肆”很多,“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可容数千人”,演出的“百戏”剧目不可胜数,其中还有专门演皮影戏的场地。每每到了良宵佳节,城里各地都设有乐棚,万人空巷,人山人海,从白天到夜晚,唱腔与音乐不绝于耳,一片繁华景象。除了大型的乐棚之外,还有很多临时搭建,供普通百姓娱乐、消费的小棚子,“每一坊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观棚子,以防本坊游人小儿相失,以引聚之”,这里的表演可随时开始。

    南宋范成大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可见,到了南宋时期,皮影戏的内容已经非常丰富,表演成分非常浓重。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载杭州还出现了名为“绘革社”的组织,“绘革社”里面有“镞影人”,专门负责刻镂影人。又在《百宝总珍》中记载,南宋时杭州皮影戏班使用的影箱—“影壳篓子”里人物分大、中、小三种,影人的头、身、脚要分开存放,准备随时调用。一个皮影戏班“有人头一千二百个,大小影身一百八十身,杂使公、茶酒、马车共计一百二十余件”。同时,皮影戏的道具材料也发生了变化。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有弄影戏者,初以素纸雕镞,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从此段记载可以看到,皮影材料先是用纸来雕刻结缀,后来出于避免损坏、长期使用的考虑,才换成了皮革。

    明代的皮影戏继承了唐宋以来的历史叙事方式,重点表演历史故事,瞿佑《看灯诗》中说:“南瓦新开影戏场,堂明灯烛照兴亡。看看弄到乌江渡,犹把英雄说霸王。”

    清乾隆年间赵本植在《庆阳府志》中记载当地乡村皮影戏流行,正月闹元宵,唱《大回窑》;二月二土地菩萨生日,唱《土地会》。在四川北部,一年四季都有皮影戏,春季要演“还愿戏”,四五月演“秧歌戏”,七八月演“求水戏”,冬天要演“火神戏”。这时,皮影戏不仅受到百姓喜爱,皇室贵族们也钟情于它,当时出现了著名的“宫影戏”。很多八旗王府、官家府邸、乡绅大户,都以专设皮影戏道具、聘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 (邵凤丽)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