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3227381
福州:百货随潮船入市(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10期
     福建省的城市很有趣,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当然是厦门,那里举办过金砖会议,那里有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则非泉州莫属,那里聚集着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企业,经济增速曾连续17年领跑全省;同样是沿海城市,对比厦门的名贵与泉州的豪气,省会福州多少有些小尴尬。历史上,人们就对福州的地理形势略有微辞。清人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每写到某府城大郡,都不免溢美之词,唯独“福州篇”言语吞吐,“府西阻重山,东带苍冥,南望交广,北睨淮浙,亦东南一都会也”,言下之意,福州凑合着也算是一个都会吧。至于原因,顾祖禹认为福州对外无可守之关隘,对内无辽阔之腹地用于经略,一旦起战事,便无险可守。他说:“然而延、建诸郡控我咽喉,福宁一州扼我项背,兴、泉诸郡,伺我肘腋。扬帆突至,则有海道之虞;逾险飙驰,实切上游之惧。封疆不可凭,山溪不足恃,国门以外,皆战场也。三山之险,诚不在近郊,而在四境矣。”

    从地形上看,福州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鼓山、五虎山、旗山、莲花峰从东南西北四面将福州合围,闽江和乌龙江自东而西横穿市区奔向大海。元代贡师泰说:“福州,中七郡而治,连山东驰,众水皆汇于海。地气磅礴,物产蕃阜。”山环水绕间土地平旷,赋予了福州人“小富即安”“安贫乐道”的休闲气质。走进今天的福州,虽不见茶馆遍地,但饮茶及以茶待客却是福州人最为看中的生活方式;虽没有满街的棋牌室,但好友间的麻将悠闲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种休闲似乎较之成都、杭州等地更加彻底。另一方面,福州又兼海路之利,长乐港曾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马尾港则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军港之一,扬帆出海闯荡江湖从来就是福州人的气魄和标签。宋元之间,朝廷曾在福州或长或短地设立过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清末,福州又是最早的五处通商口岸之一,那些年的福州“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对福州而言,是海洋塑造了它的“性格”。

    伴海而生一榕城

    清乾隆徐景熹的《福州府志》说:“福建于周为七闽,地处闽中,自无诸建国,风气至唐而开,至宋明而盛,海滨邹鲁之称有自来矣。”尽管福州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周代,秦时曾设闽中郡,但与中原城市相比,早期的福州历史显得模糊而遥远。自晋代衣冠南渡,北方移民大量迁徙起,至唐代风气渐开,成为东南一大都会。唐代时,“府东南二境皆滨海……闽县东五里有海堤,大和三年县令李茸筑。先是每六月潮水咸卤,禾苗多死。堤成,潴溪水殖稻,遂成良田”。海堤的修筑,不仅有效阻挡了海潮的侵袭,确保了大面积农田的耕种,而且在人与海之间划定了边界,为福州城市圈定了范围、塑造了形态。

    老福州城位于闽江之北,坐北朝南。从古城修筑的历史来看,福州城经历了汉代冶城、晋代子城、唐代罗城和明清老城的发展和演变,总的趋势是由北而南,不断扩大。受四围山势和闽江流向的影响,福州古城不甚方正规矩,北部细小,南部宽大,像一个葫芦。因环城皆山,有“三山藏,三山现,三山不可见”之格局,且城内于山、乌石山、屏山并列,有“三山”的别号。无论何时行走在福州,都能见到城内绿树成荫,苍翠欲滴。最常见的是榕树,这树枝干粗大,树叶浓密,呈狭椭圆形。其榕果细小,生于叶腋,在风与飞鸟的协助下,极易附生母树之上。在临海温暖潮湿的空气里,果子们汲取母树的养分,长出一根根悬挂的气根,这些气根自树顶而下,密密麻麻,远观似独木成林,近看如长者的胡须。福州种植榕树的历史久远,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知州张伯玉为解百姓暑热而栽种,当时就有“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之说,福州因此获“榕城”的美名。《太平寰宇记》记载:“其大十围,凌冬不凋,郡城中独盛,故号榕城。”

    进入城北的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远远就能看到一棵超级庞大的古榕横卧绿草之上。其树干直径达8米,最高处距地面20多米,粗大的主干在两米左右处四向伸展,宛若数朵巨浪在洋面碰撞,延伸的支叉竟形成了1300多平方米的冠幅,可以为上千人提供庇荫,可谓“榕荫半边天”。虽然树龄已达千年,但樹叶嫩绿如新,且两侧叶形各异,让人疑心这是两棵树的合体。在福州,树龄同这古榕的还有十多棵,它们分布在市区平原与山野各处,成为福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们说榕树凝聚了福州人的精气神,它生命力顽强,种子入土就能发芽,气根垂地就可以成枝;它拒绝平庸,能负势竞上,独木成林,傲然挺立于天地一角,庇荫一方水土;它又枝叶繁茂,气根森然,同根共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对老福州人而言,哪家没有几个漂洋过海远赴他国谋生的亲友,谁不能讲出几个遥远国度的故事,能聊几句异域的风情?还是《福州府志》总结得好:“福郡负山带海,生齿繁庶,无不垦之地,无不耕之民,而终岁民食,常仰资于上游各郡。至于商贾负贩百货,则皆来自海洋。自制府高文良公请开海禁,每年商舶冬出夏归,十余年以来,百物流通,市集充牛刃,米谷之至自外洋者,岁不下百十万。”

    长乐,江津通海福善地

    相对于泉州,福州海外贸易的历史要早些,汉初闽越王无诸就于此设立东至港,开辟了前往越南等地的海上航线,史载“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中唐以后,福州海上交通地位更加凸显,北向日本、南向东南亚的航线逐步成熟。晚唐诗人薛能在《送福建李大人》中赞赏福州:“秋来海有幽都燕,船到城添外国人。”五代十国时期,福州迎来海外贸易的辉煌,割据东南的王审知以福州为根据地建立闽国,在福州下游的长乐地区开辟了甘棠港,并“招揽海中蛮夷商贾”开展密集海上贸易。伴随着海上丝路带来的财富,福州迎来了贸易繁盛时期。 (刘小方)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