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3297329
科学流言榜(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12期
     简单地说,决定这些蔬果是否安全的标准不是“是否检测到农残”,也不是“检测到多少种农残”,而是“是否检测到农残超标”。

    根据PDP的检测结果,常规蔬果中的农残并不值得担心;然而,环保工作组织(EWG)并不认可“脱离剂量无从谈毒性”这个基本的毒理学概念,更不认可“低于EPA的农残标准就不会危害健康”的共识。所以,所谓“最脏蔬果”榜单并不具备科学性。

    当然,无论果蔬是否被“打农药”,我们都应该充分将其清洗后再食用。

    美国癌症疫苗研发成功治愈率达97%

    流言:有传言称,美国癌症疫苗研发成功,彻底治愈率达97%。

    真相:《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今年1月披露了一项癌症治疗新成果。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罗纳德·利维博士主持的这项研究,直接向肿瘤部位注射小片段特殊的DNA,该DNA片段进入肿瘤后,可以激活肿瘤内的免疫细胞,放大T细胞表面一种叫作OX40的激活受体,进而使得T细胞变得活跃起来。同时注射的还有一个抗体。这个抗体会特异性地跟OX40结合,进一步大幅度激活T细胞,使它具有强大的抑制肿瘤能力。两种物质同时注射,而且是直接注射进肿瘤内,就只会激活存在于肿瘤内的T细胞。这样既避免了T细胞体外合成的复杂性,又确保T细胞不会攻击正常细胞。

    动物淋巴瘤模型的治疗实验显示,经过这种方法治疗后,90只患淋巴瘤的小鼠中有87只的肿瘤彻底消失。虽然其中有3只小鼠病情复发;但经过再次治疗后,肿瘤生长受到了抑制。实验表明,该疗法对动物的乳腺癌、大肠癌、皮肤癌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流言中的研究及其成果的确是真实的;不过,所谓“治愈率达97%”纯属误读。

    目前,这项研究仍处于动物(小鼠)实验阶段,90只小鼠模型换算下来,治愈率約为97%;不过,这只是小鼠的治愈率,并不代表应用于人体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今春沙尘天变多缘于“三北”防护林被砍

    流言:有传言称,今年北京的沙尘天数比往年多,是由于“三北”防护林的树被砍了。

    真相:可以肯定的是,“三北”防护林并没有“被砍伐”。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调查,“三北”工程实施以来,我国防沙与治沙实现历史性突破,重点治理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和沙化程度呈“双降”趋势。

    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以来,我国沙尘天呈明显减少趋势。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地区春季年平均大风日数超过20天;2000年以来,减少至15天以下。2011~2017年,年平均出现沙尘天气10.3次,较1981~2010年减少4.6次。

    沙尘发生的动力因素是大风。近年来,大风呈减少趋势;同时,内蒙古、新疆等沙尘源地,春季降水量增多。空气湿度增加,有利于土壤墒情和植被生长,进而抑制了沙尘的发生。

    近期,沙尘天气频繁出现与天气特点是紧密联系的。今年以来,不仅北京基本没有降水,北京周边地区降水也偏少;加上气温升高迅速,地表土壤基本解冻,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沙尘天气的生成。

    总体来说,“三北”防护林对治理沙尘是有效的,但效果有限。这是因为,“三北”防护林工程所形成的林带还是太少。目前的“新沙源”是西北农业荒地和耕地、河套地区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等。这些地方需要尽快进行植树绿化、植被覆盖。

    乘坐扶梯时“靠右站立,靠左急行”

    流言:乘坐自动扶梯,“靠右站立,靠左急行”。

    真相: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乘坐自动扶梯时,确实要求“靠右站立,靠左急行”;不过,这种方式会使电梯长时间承受不平衡压力,导致严重倾斜,影响电梯寿命,增加风险。

    调查表明,约95%采用右侧站立的自动扶梯,右侧梯级链明显比左侧磨损严重,导致梯级轻微倾斜,梯级两侧挡板及梳齿板磨损加剧。

    虽然自动扶梯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长时间承受不平衡压力的最大载荷能力;但“左行右立”的使用方式仍会导致扶梯局部部件承受过多的疲劳冲击,缩短设备寿命,使得扶梯故障频繁。

    另外,自动扶梯留出一侧通行也不科学,因为在扶梯上走动并不安全。自动扶梯的梯级高度与一般楼梯的台阶高度不一样,高于公共场所楼梯要求的15厘米高度,人员在上面行走,容易踏空或被绊倒;而且,行走过程中,也容易挤碰到他人,从而导致意外发生。

    事实上,国内外许多城市已叫停了所谓“左行右立”的做法。

    用“达·芬奇睡眠法”每天只需睡两小时

    流言:据说,著名画家达·芬奇不需要整晚睡觉,只要每4小时睡15~20分钟。这样,他一天只需要睡两小时左右,节省下的时间可以用来从事创作,而且能保持充沛的精力。

    真相: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所谓“达·芬奇睡眠法”是达·芬奇提出来的。而且达·芬奇本人是否按照此方法睡眠,更无从考证。

    所谓“达·芬奇睡眠法”也被称为“多相睡眠”或“多阶段睡眠”,即把完整的睡眠时间分割开来,以达成减少睡眠时间的睡眠方式。对于这种睡眠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特殊时期或者短时间内用此方法或许可行。如战争时期,人的确可以做到24小时、36小时甚至48小时不眠不休;但那只是特殊情况下的应激反应。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都会大打折扣。

    当我们无法保证一次完整的6~8小时睡眠时,稍稍打个盹的确可以缓解疲劳;但是持续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睡眠,并不能达到传说中的高效休息。事实上,用打盹代替睡眠从而增加工作时间得不偿失。这种睡眠方法会破坏人体的昼夜节律,剥夺正常的睡眠需求,会使人出现身心疲倦、情绪焦虑紧张、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北京科技报》、果壳网、蝌蚪五线谱、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科学大院微信公众号、全民较真微信公众号、饮食参考微信公众号、广州地铁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悟空问答”徐颖的认证回答)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