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3272669
金融霸主盛衰记(1)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0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20期
    

    英国是世界现代金融业的策源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又名富时100指数,堪称英国经济的晴雨表,是欧洲乃至全球最重要的股票指数之一。创办于1888年的英国金融时报是全球最早的财经类报刊,以报道英伦三岛的经济与金融著称,读者群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英国金融集团的喉舌。

    事实上,英国不仅是现代金融业的策源地,而且从17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直都领跑全球,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从银行业的快速发展,到后来衍生出的证券业、保险业等新兴行业,无不展现出英国金融业史诗般壮阔的发展宏图。

    金融业的产生与勃兴

    经过英法百年战争的洗礼,16世纪的英国迈入都铎王朝时代。都铎王朝被誉为资本主义的胎动期,这一时期英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手工工场的规模与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毛纺织业已成为利润颇丰的“民族工业”。仅1470~1510年间,英国的毛呢出口从每年3万匹一跃增加到9万匹。商业的空前繁荣使得社会对资本的需求量急遽增大,尤其是海外贸易的茁壮发展,滋生了金融服务业产生的土壤。

    17世纪初,英国部分羊毛、谷物、纺织品等行业巨商以及金匠等手工业者,在从事主业的同时还兼营金属货币的保管、放贷、外币兑换等服务,衍生出现代金融服务业的雏形。伦敦的金匠们拥有大量的金属货币,而且有着较为安全、稳定的保管设施。他们详细记录了客户的支取情况,赢得了伦敦富商及贵族们的青睐。尤其是17世纪中叶,国王与议会间为夺取权力而引发的内战兵燹逐渐延烧至全国,各地的富商和贵族们将可以调拨的头寸(金融行业用语,指的是可以调用的款项)交付伦敦金匠们暂为保管,为金匠们赢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了招徕更多客户,他们还定期向存户支付一定利息,并创造性地发明了支票。但是这种散存散取的方式,依然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缘于皇室牢牢掌控着造币厂以及货币的发行渠道,民众呼吁建立国家公共银行的呼声日益高涨。海峡咫尺相隔的尼德兰地区(即今天的荷兰、比利时一带)已成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并推动了贵金属交易市场的发展。这些新的成就,诱发了英国银行业的勃兴。

    1685年,查理二世逝世,詹姆士二世继位。他长期奉行专制主义,迫害清教徒,引发了英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弹,起义与反抗此起彼伏。1688年,由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等阶层联合发动的“光荣革命”将英国引领进新的时代,一部《权利法案》的诞生成为英国历史重要的转折点,很快君主立宪制度便建立起来。同年,英国加入了由荷兰、奥地利、勃兰登堡、巴伐利亚、西班牙、瑞典等国共同组成的反法“奥格斯堡同盟”,并一度成为骨干力量。为了筹措军费,以获取长期稳定的战争借款来源,英国政府于1694年成立了英格兰银行。

    英格蘭银行是一家股份制银行,由王室特许成立,通过给予其贸易垄断和商业特权,从而为英法战争筹措军费。成立之初,英格兰银行为政府募集了120万英镑,而政府仅需按约定支付8%的利息和每年4000英镑的管理费,且不承负债务清偿等责任,这一举措赢得了英国王室的支持。英格兰银行仰仗国家信誉为支撑,基于其稳定的价值和便捷的流通方式,所发行的银行券很快在社会上流通开来。原本从事金融借贷的富商也纷纷摒弃自行发售的银行券,转而使用英格兰银行发行的银行券。1697年,英格兰银行的资本金增加到100万英镑,并相继获得了王室所赋予的各种特权。譬如,英格兰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受到法律保护、严禁伪造;英格兰银行免于交纳地产税,延长其经营牌照;英格兰银行存在期间,禁止其他任何具有银行性质的股份制有限公司成立。这些特权使得英格兰银行在伦敦的金融市场上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其发行的银行券也成为伦敦金融市场的硬通货。

    与此同时,英国证券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开始大量发行公债,这些公债在二级市场上频繁交易,使得伦敦的政府债券市场日益庞大。1695年,股份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发行了大量的股票和债券,将除商人之外其他社会阶层的闲散资金都吸纳进来,并投放到海外贸易之中。

    英格兰银行

    随着证券交易类型的层出不穷,金融衍生品与日俱增,远期、期权、经纪人制度纷纷确立,并在伦敦广阔的金融舞台上演绎出一幕又一幕奇迹。尽管当时的投资者缺乏完备的法律体系保障,且投资风险也较高,但伦敦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与现代证券交易制度的建立,为英国快速迈向金融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海公司泡沫事件

    很快,囿于急遽膨胀的金融市场中法制与规范的缺失,最终导致了可怕的噩梦。1711年,为了打破西班牙对南美洲贸易的垄断,英国议会通过法案成立了南海公司,授权其从事奴隶贸易的特权,并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永久性退税政策。1719年,南海公司决定以5%的利率接收英国政府1727年以前的债务余额,并以4%的利率接收此后英国政府的所有债务。缘于英国政府允许投资者用政府债券购买南海公司股票,加之当时南美贸易障碍基本荡除,使得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显著提高,投资者趋之若鹜,就连英国王室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随即,南海公司的股票价格一路狂飙,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蹿升至8月份的每股1050英镑。在南海公司效应的带动下,英国所有股份制公司的股票都成为商界投机的对象。为了阻止资金流入其他公司,南海公司对国会施压并通过《泡沫法案》,规定了严格的股份公司成立条件。随着一些股份制公司的解散,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南海公司的收益根本无法提供高额的回报,于是投资者大量抛售南海股票,南海公司的股价一落千丈,12月份跌至124英镑,大量投资者一夜之间破产。 (韩宇豪)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