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23期 > 正文
编号:13264932
满绣:一针一线绘制锦绣芳华(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23期
     关于满族刺绣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金代的“女真刺绣”。满绣大约形成于明代,《李朝实录》对努尔哈赤的衣着有这样的记载:“身穿五彩龙文天盖,上长至膝,下长至足,背裁剪貂皮,以为缘。”这“五彩龙文”即为衣服上的刺绣。随着清帝国的建立,满绣走进紫禁城,摇身一变,成为宫绣,被称为“中国清朝皇族刺绣”。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满绣既保留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又借鉴了苏、湘、蜀、粤四大名绣的独家技艺,登上了艺术的顶峰。满绣见证了满族发展兴盛的光辉历史,2008年,满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满族刺绣分为宫廷刺绣和民间刺绣,宫廷刺绣用于绣制帝王龙锦、皇后凤袍和宫廷文武官袍,象征着皇权与地位、身份和等级。满绣绣风大气粗犷,柔中带刚,粗中有细,用气势恢宏的龙纹图案装饰龙袍,足以彰显皇家富贵尊荣、荣耀腾达的气派。

    流传于民间的满族刺绣,俗称“针绣”“扎花”,虽不像宫廷刺绣那般华丽显贵,却也风格独特、耐人寻味。以家织布为底衬,以象征八旗的红、黄、蓝、白各色丝线,经过图案设计、选择材料与工具、花样上布、绣布上绷、绣花、整理和装裱六个步骤,才能完成一件质量上乘的绣品。“层层剥皮,疏密相间,疏能跑马,密不透风”是传统满族刺绣的构图法则,精巧的绣品往往能够将点、线、面有机结合,各种几何图形巧妙穿插,且冷暖色调对比鲜明,呈现出凝重艳丽的色彩效果。

    满绣围裙

    满族民间刺绣记录着满族人民从渔猎游牧生活步入农耕定居生活的历史变迁,保留了满族先祖渔猎、农耕等生产生活方式的痕迹,造型质朴、粗犷,体现了本民族的原始思维意识、别具一格的审美特征和古朴厚重的民俗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满绣绣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山水、花鸟、草虫、走兽皆可入画,有时也以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为素材,绣品中“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纹样大多表达福禄寿喜、富贵吉祥等美好祝愿,“富贵牡丹”“福寿双全”“鸳鸯戏水”“比翼双飞”“钟馗捉鬼”“骑虎娃娃”“连生贵子”“榴开百子”……一幅幅情趣盎然、寓意深刻的绣品,反映了满族民众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枕头绣

    同时,满族绣品的实用性很强,在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中均有满绣的身影,如虎头帽、头帕、云肩、绣裙、肚兜、绣鞋、鞋垫等服饰上的绣品,荷包、香囊、幔帐、门帘、被面、枕头顶等日用品中的绣品,盖头、新娘嫁衣、寿帐、幡帐等喜庆节令绣品,个个图案精美,巧夺天工。

    此外,满绣与萨满文化联系密切。满族先民信奉万物有灵,遵循自然法则,敬畏天、地、山、水、植物、动物,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为题材的刺绣作品比比皆是,如“生命树”“柳树妈妈”“萨满祭祀”“嬷嬷人”等图案,反映了满族民眾心中根深蒂固的萨满信仰,具有浓郁的萨满文化气息。

    小轩窗前绮罗香

    满族民间刺绣主要流传于辽宁、吉林满族人民聚居地区。我国东北地区的冬季漫长而寒冷,长期生活于此的满族先祖养成了“猫冬”的习惯,百姓室内活动相对较少,刺绣成为女性消磨时间、增进情感、交流技艺的重要活动,母女婆媳的物传心授、姑嫂妯娌的交流切磋、邻里之间的相互教授使刺绣技艺代代相传。

    《考工记》有云:“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一朴素的工艺观,指引着满族民众在刺绣时不仅讲究天时地利,而且注重材美工巧,四者皆宜才能绣制出花生香、鸟能鸣、虎能跑、人传神的作品。满族姑娘主张因材施艺,根据材料的自然品质选用适宜的图案、题材、针法和技法,使得刺绣的底布、绣线、点缀品相得益彰,充分展现作品的匠心和情致。

    “三月里来柳丝长,大姑娘窗下绣鸳鸯……”这是满族女性的日常生活场景。女人们围坐在热炕头上,边唠家常边绣花样,“替样”“描稿”“纳纱”“绣锦”……因此,满族民间刺绣又被称为“炕上活”。

    在古代,心灵手巧的满族少女们从十三四岁起就开始学刺绣,绣枕头顶、幡帐、鞋帮等作为嫁妆。满族的枕头用布缝制,在枕头的两个堵头上绣花纳朵以作装饰,于是产生了枕头顶刺绣艺术。枕头顶刺绣是满族民间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满族婚俗、生产生活方式与居住气候环境息息相关,地方特色鲜明,民族特性浓厚,形式多样、题材丰富、针法繁多,是姑娘们施展刺绣技艺的重要载体。

    满绣作品

    “天打雷,地下雨,张家姑娘过大礼。两脚蹬着描金柜儿,扎花枕头十六对儿……”结婚前,姑娘们要绣几十对甚至上百对枕头顶,绷到苫布上,称为“枕头帘子”,作为嫁妆送到夫家,以展示新娘的手艺。《海龙县志》记载:“结婚当天红男绿女咸来瞻仰,不夸刺绣好,即称活计高。”绣品的好坏是评价新媳妇的标准,来赶礼的亲朋邻里往往以此来品评新媳妇的勤勉和手艺,一手上好的针线活远比一张漂亮的脸蛋更讨喜,甚至决定了女子婚后在夫家的地位,因此刺绣技艺被满族姑娘视为第一女红。

    结婚第二天,新娘要把象征如意吉祥的绣花枕头作为见面礼分送给公婆、兄嫂、小姑、小叔等婆家人,俗称“认大小”“散箱子”。剩下的枕头顶则要小心珍藏起来,终身相伴或传给后人。据说,每个满族姑娘都有一个精心收藏的绣样本子,是姑娘们的贴身之物,出嫁时要作为陪嫁一起带到婆家。妯娌、姑嫂之间互换枕头顶,品评绣样,切磋刺绣技艺,以此增进沟通,交流情感。满族刺绣是少女们灵魂深处绽放的绚烂之花,承载着她们的喜怒哀乐和所思所想,上下翻飞的纤纤玉指,拨动着人们的心弦,为满族民间艺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 (冯姝婷)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