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3263911
朝宗两宋(下)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24期
    

    宋代绘画种类繁多,除了《画说科技史之四—朝宗两宋(上)》中介绍的《清明上河图》《耕织图》等名家大作,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如花鸟画、风俗画和界画,其中也藏着很多与古代科技有关的故事。

    名画中的杂交锦鸡

    201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几位研究人员在北宋的一幅名画中有了惊天发现—他们发现了迄今我国最早的杂交鸟的形象。北宋名画如何帮助了科学家?这还得从宋徽宗说起。

    岳飞有一首著名的词《满江红》,其中有一句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里的“靖康耻”便与宋徽宗有关。北宋靖康二年(1127),金军攻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掳掠了徽宗、钦宗二帝到北方,由此北宋灭亡;宋室随即南渡,是为南宋。宋徽宗后来客死他乡,异常悲惨。他的一生如同整个宋代一样吊诡:宋代国力积贫积弱,却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方面空前繁荣;宋徽宗在政治上碌碌无为,但在绘画、书法方面有极高造诣,加上他热心倡导、身先垂范,极大地推动了宋代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北宋晚期的翰林图画院盛极一时,便与他有直接关系。

    绘有杂交鸟的是宋徽宗的御题画《芙蓉锦鸡图》(图1),现藏故宫博物院。画面的主体绘有两枝芙蓉和一只锦鸡,右上方绘有两只蝴蝶,左下方绘有几株菊花。右侧中上及右下有宋徽宗的题诗、落款和钤印。此画虽有宋徽宗御题,但据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鉴定,该画并非赵佶亲绘,而是画院中高手所作。画中这只锦鸡,羽毛明艳绚丽,姿态优雅,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科学家如何判断出它是一只杂交锦鸡呢?

    原来,锦鸡仅有两种,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顾名思义,红腹锦鸡腹部通红,白腹锦鸡腹部银白。首先,我们要知道,画中的锦鸡是一只雄性锦鸡,因为它头上有羽冠、色彩华美,而雌性锦鸡没有羽冠,且色彩暗淡。其实这是动物世界的普遍法则,是性选择的结果,达尔文很早就论述过。比如,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雄孔雀拥有可以开屏的华丽尾羽,而雌孔雀尾巴短,无法开屏。其次,《芙蓉锦鸡图》上的锦鸡兼有红腹、白腹两种锦鸡的特征(图2)。从羽冠上看,雄性红腹锦鸡金黄色的羽冠披覆在后颈上,而雄性白腹锦鸡紫红色的羽冠像小辫似地披散在后颈。《芙蓉锦鸡图》中的锦鸡羽冠符合雄性红腹锦鸡的特征,但在颈部的扇状羽上,又符合雄性白腹锦鸡的特征,因为白腹锦鸡的扇状羽由白色镶黑边的羽毛组成,而红腹锦鸡的扇状羽由棕橙色镶蓝黑边的羽毛组成。因此可以判断,画中的锦鸡是两种锦鸡杂交的结果。

    图1 《芙蓉锦鸡图》

    图2 《芙蓉锦鸡图》(局部)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利用了动物的杂交优势,比如公驴与母马交配后生的骡子,融合了马和驴的优点,既有耐力又有力量。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就记载,赵简子非常喜爱他的两匹白骡。可见,春秋时期已出现了骡子。不过,我国动物杂交的最早图像,便是北宋的《芙蓉锦鸡图》了。

    一丝一缕总关情

    在隋唐、五代部分,我们谈过敦煌壁画中的立式纺车,也捎带提了一下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图3)。敦煌壁画中的立式纺车年代早,画得并不清晰,也不够准确,到了宋代,才出现了几幅栩栩如生的纺车图像,它们都可以归到风俗画的范畴。我们不但得以一窥那时的纺织机具,还能体察画中表现的家庭生产劳作关系。

    图3 《纺车图》

    画面上的核心人物是右侧坐在板凳上的中年妇女和左侧双手持线团的老妪,这位老妪应该是中年妇女的婆婆(下文分析)。中年妇女左手抱着婴儿,右手转动纺车。在她身后是一蓬头小儿,手持一木棍,棍上系细绳,绳子末端系一青蛙。小儿正用青蛙戏逗妇女身前的黑狗。中年妇女肩上和老妪膝盖上的补丁非常显眼,这正是下层贫苦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从纺织技术上看,这是在加工粗麻,或者说给粗麻加捻、牵伸,纺成细的麻纱,用于织造麻布。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纺车装有两个锭子,对应到老妪手中的两个麻团。在古代“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下,对于这种需要两人配合才可进行的劳作,若是女性一起,无非是婆媳、妯娌、姑嫂这几种关系,显然《纺车图》最合理的解释是婆媳合作。

    那么,宋代有没有一人便可操作的纺车呢?答案是:有。宋代不但出现了后世流传广泛的卧式手摇纺车,还出现了高效的脚踏五锭纺车。卧式手摇纺车的图像,最早出现在山西高平开化寺的北宋壁画中(图4)。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壁画,完成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距今近1000年,壁画面积近9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寺观壁画。2011年寒假的一天,笔者与表弟冒雪“拜访”开化寺,结果大雄宝殿的大门被一道上锁的铁栅栏封住了。殿内光线很暗,隔着栅栏几乎看不见什么。表弟看到右侧一小屋内有灯光,便前去询问,在讨价还价后,我们得以花50元进去参观20分钟。在大雄宝殿的西壁上,看到了学界关注许久的立式织机和卧式手摇纺车。望着土墙上历经千载得以幸存的壁画,既激动又感慨。2017年4月,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為“千年壁画、华彩重生”的展览,主题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高清呈现开化寺的壁画。笔者亲到现场,那次看到的画作更精细,赏画过程也更从容。 (史晓雷)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