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8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3263457
冬日的草根美食(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2月15日 《百科知识》2018年第24期
     研究发现,红薯中含有一种氧化酶,这种酶容易在人的胃肠道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红薯含糖量也较高,如一次吃红薯过多,会使人产生腹胀、呃逆、打嗝、泛酸、排气等不适,因此,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红薯,消化不良、胃酸过多者也不宜多食。

    同时,吃红薯应讲究科学,注意做到:吃熟不吃生。红薯中含有大量淀粉,其细胞外面包裹着一层坚韧的细胞膜,这是难以消化的物质,只有蒸熟煮透,才能被人体吸收;也只有如此,方能将大部分氧化酶破坏掉,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使人减轻服食后的不适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红薯发芽后千万不可生食,也不能食用有黑斑的红薯。发芽后的红薯称为凤凰薯,有剧毒。曾有农民把挖去芽后的生红薯喂猪和牛,出现猪牛中毒死亡的案例。另外,黑斑里的病毒不易被高温破坏与杀灭,食用后容易引起中毒,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一系列中毒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与此同时,红薯也不宜与柿子一同食用。红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进食后会产生大量果酸,如果与柿子同时食用,果酸可与柿子的单宁、果胶起凝聚作用,形成胃结石。如果食量多的情况下,应该至少相隔5个小时以上。

    红薯的块根除供食用外,还可以制糖、酿酒、制酒精,也可制取淀粉、粉条和凉皮,提取果胶等。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其富含淀粉、糖分的特性,做出五花八门的美味菜肴。比如,烤红薯、拔丝红薯、红薯饼、红薯粉、红薯丸子、湖北的“苕面窝”、四川的红薯粑、广东的红薯糖水……昔日传奇救荒粮,现在已经变成了餐桌上的百变美食。

    红薯到底有多少种叫法?

    红薯名字里的“薯”字,是因其属性与我国传统薯类相似,“红”则是来自皮和瓤的颜色。最初,陈振龙将红薯带回中国,向金学曾介绍时,也是根据颜色,叫它“朱薯”。闽人感谢金学曾推广红薯、解救灾荒之德,又管它叫“金薯”。由福建传到广东,广东人得知它是外来的洋货,就称它“番薯”。推广到其他地方之后,由于它含糖量高,味道甘甜,又有“甘薯”之名,还有的地方叫“地瓜”“苕”,北方一些地方则将瓤的颜色浅黄的品种叫为“白薯”。

    最终植物學家采用了“番薯”作为这种植物的中文正式名,但老百姓还是叫着各种俗名。有的俗名换个地域,指的就是另一种东西,所以点餐配菜时,也会发生混乱,比如山东称“地瓜”,但要是山东人到了湖北,说句“地瓜”,端上来的多半是一盘豆薯(凉薯)。 (刘国信)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