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9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3261004
走进中国年画之乡(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1日 《百科知识》2019年第3期
     春节贴年画,在我国由来已久。每逢春节,人们都喜欢买些鲜艳悦目的年画,贴在门上或室内,增添节日的祥和气氛。

    年画,古称“门神画”,其最早的名称叫“门画”。据《风俗通义》记述,先秦两汉的年节宗教信仰中有祀門之习俗,故神荼、郁垒成为我国最早的司门之神。晋代宗懔《荆楚岁时记》道:“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

    年画虽形成于宋代,但此时并没有年画这一称呼,而是称作“纸画”;明代宫中叫作“贴画”。清朝初年,北京把年画叫“卫画”,因为当初北京销售的年画多出自天津的杨柳青。在南方,杭州称其为“欢乐图”,苏州称作“画张”。这些泛指年节之时张贴的民俗画,亦即年画。直至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才第一次出现了“年画”这一说法,并被沿用下来。

    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并称中国三大木版年画产地的山东潍坊杨家埠,自古就是闻名的“年画村”。春节前夕,笔者走进了这个闻名已久的中国年画之乡。

    潍坊“年画村”

    杨家埠村在山东省潍坊市东北15千米处,这里的年画生产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代,杨家埠的年画印量每年达到了7000万张,名扬天下。

    快到杨家埠时,还没下车,路旁商店里形形色色的年画广告就映入眼帘,喜庆的气氛让人觉得像是到了春节。走在年画作坊里,看到的、听到的、谈到的总离不开年画。有人问一位印画的女工:你这样每天站着印画,机械地重复着一个动作,累不累?女工笑答:不累啊,你看这年画多好看!我们感觉天天都在过年。

    据《杨氏宗谱》记载,杨家埠的杨氏是在明代洪武初年从四川省梓潼县迁来的,四川在宋代是有名的刻版中心,由此可以推断杨家埠木版年画之源流与四川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杨氏家族带着刻版印刷技术迁居潍县后,受其他地区年画风格的影响,并根据山东当地的风俗民情,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明代中叶,杨氏年画家庭作坊迅速发展,其当时的年画产品主要以刻印门神、灶王、财神、菩萨等神像为主。在明代隆庆二年(1568)以后,杨家埠年画艺人创立了“恒顺”“同顺堂”“万曾城”“天和永”等四家画店。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战乱频繁,杨家埠木版年画也遭到破坏,濒于毁灭。

    刻版

    清朝康熙年间,社会日趋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活跃,木版年画也有了长足进步,技法趋于成熟,年画风格日趋质朴,表现形式多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杨家埠木版年画开始兴盛,并在咸丰年间达到鼎盛,一时间,当地出现了“画店百家,年画千种,画板万余”的盛况,杨家埠木版年画行销大半个中国。与此同时,年画的刻印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由过去的工笔缜密向着简率奇巧的方向发展,形成了线条流畅稳健、画面潇洒生动、构图灵活多样、色彩鲜艳悦目的风格。当时的民谣中有“三府登、莱、青,办些新样画;年年来盼冬,客人把财生;一到杨家埠,全家老少乐盈盈”的精彩描写,可见杨家埠年画当时的盛况。

    民国年间,由于多年的战火,加上石印年画与其争夺市场,杨家埠年画日渐失宠,走向了萧条与败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民间艺术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起,对年画进行了整理和改革,杨家埠年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并出现了大批新年画。

    年画木刻雕版

    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从2002年起,杨家埠就被定位为“中国民俗文化遗产村庄”和特色民俗旅游村。如今,杨家埠的年画销售量每年高达数千万张,除满足当地需要外,还销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等地。

    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娃娃

    其实,杨家埠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也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杨家埠木版年画与风筝都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土之韵

    木版年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反应了社会民俗风情与世态百相。杨家埠木版年画也不例外,它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以及乡土气息,犹如民俗文化百科全书中的一部图画辞典,以文化含量密集、地域风格突出、艺术形式和载体多样而著称。

    按郑振铎的研究,“北方的木刻画精致富丽而稍流于板涩,南方的木刻潇洒生动而略领于简率”。这里提到的南北木刻年画指的仅仅是苏州桃花坞和天津杨柳青版画。就杨家埠木版年画而言,它的宗教画保留了北派的古朴,风俗画则趋近于南方的生动,其总体风格游刃于南北之间。

    杨家埠年画的工夫在版上。当地的年画制作至今还保留了古法,从印制墨色线条到上颜彩,全在画版上完成。一些民间艺人手中至今保存有明清传下来的木版。制作时,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在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之后,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程序,进行手工印刷。年画印出来后,还要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更为生动自然。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这样评价杨家埠年画:“颜色浓艳抢眼,画面满满腾腾,人物壮壮实实,胖娃娃个个都得有二十斤重,圆头圆脑,带着憨气,傻里傻气地看着你。再看画上的姑娘们,一色的方脸盘,粗辫子,两只大眼黑白分明,脸蛋儿红扑扑,好比肥城的桃儿。” (吴菊香)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