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曾与人类错过300年(2)
为什么郑和七下西洋没有出现坏血病
同样是远航,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前后7次,船只200多艘,人数最多时一次达2.7万人,却从未见有坏血病的记录。这是为什么呢?
航行前的充足补给自不必说,但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于中国人的智慧和饮食文化。中国人有种菜的“天赋”。在万全准备之余,一担担土方被运到船上,一块块田地就“铺”成了,播下种子与菜苗,一路上的青菜就有了。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善用豆类是中国人的“独门绝技”。德国有家生产豆浆的企业,他们的广告词耐人寻味:“为什么几千年前的中国人能造出长城,因为他们吃大豆!”在位于马六甲的郑和文化馆内,展出的器具中就有用于磨豆浆的石磨,并有记载称,郑和船队携带了卤水来点豆腐。
有“豆”就有“豆芽”。在所有的蔬菜中,豆芽的生长周期几乎是最短的,从“种”到“收”不过几天,不用土壤和肥料,也不需要辛勤劳作,亦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而它奉献给人们的营养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那能剿灭坏血病的维生素C。
, 百拇医药
为礼尚往来、促进通商,郑和船队总要运载大量瓷器。海上颠簸,瓷器易损,把豆子当作填充物放入瓷器中,一来可以防震,二来可以发成豆芽,一举两得,我们的祖先真是太聪明了!
作为蔬菜,豆芽在我国战国时代就诞生了,史载名称为“黄卷”,传说主要是作为药用的。我国有关食用豆芽的最早记载是南宋时的《山家清供》,书中记有豆芽的制作方法:“以水浸黑豆,暴之及芽,以糠秕置盆内,铺沙植豆,用板压,及长,则复于桶,晓则晒之,欲其齐而不为风日捐也。”当时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鹅黄豆生。算来,豆芽菜的菜龄已有800多年了。
“豆”与“豆芽”可谓“父子”之属,而豆芽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干豆中几乎不含维生素C,但一旦发芽后,其所含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能进一步合成维生素C,使其含量明显提高。13世纪的郑和不可能懂得维生素C,但中国饮食文化的智慧让远航的先人躲过了坏血病这个海上大劫。
基于维生素C对人的重要意义,豆芽菜被美、日等国列为唯一的国防战备菜。
, http://www.100md.com
别以为坏血病是“远途专利”
坏血病最初发生于远海航行,豆芽作为战备菜也是考虑到长途跋涉与供给问题。但你若以为坏血病只是“远途专利”那就错了,它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或许能让你感到震惊。
1967年4月的一天,美国,一位年近五旬的女士到医院看病,她痛苦地告诉医生,一年来她月经过多,而且已腹痛一个多月,不仅四肢无力,而且肌肉关节也非常疼痛,最可怕的是全身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血肿、瘀斑,腹部严重胀大,但医生就是找不到血肿或血管瘤的证据。最后,医生判断该女士是子宫内膜异位,于是进行了手术,切除了她的子宫、卵巢及盲肠。4个月后,这位女士因同样原因再次住院,又一位医生断定是肠梗阻,于是第二次手术中拉直了她直肠的一小段扭结,并在手术中对某些渗血的地方进行了处理。然而,痛苦远未结束,到1970年,这位女士因同样的原因经历了6次手术。
, http://www.100md.com
1971年3月,52岁的她再次发病住院,这次医生们已经有些无所适从了。就在此时,一位营养学家偶然听到这起病例,便来到她的病房,问她是否常吃水果蔬菜。这位女士表示,她几乎从来不吃水果和蔬菜,在随后的检查中也发现她的血液中幾乎不含维生素C。医生立刻给她开了每天1000毫克的维生素C的处方,嘱咐她坚持服用,结果病症完全消失了。
5年之后,这位女士因为同样的症状再次入院,值班医生看过她的病例后问她是否还在坚持服用维生素C。这位女士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已有段时间没有服用了,她的血液中再次被测出没有任何维生素C。这一次,医生向她详细解释了积极服用维生素C的必要性,此后她再未因此就医。
想想真是令人唏嘘,如果最初看病时能有医生询问她的饮食情况,如果这位女士的饮食习惯能改改,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她就不会失去那么多重要的身体脏器,也不会承受那么多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虽然今天因为物质丰富而几乎没有坏血病了,但很多人还是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C。
, 百拇医药
除了预防坏血病,维生素C还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抗病能力,保持呼吸道安然无恙,预防感冒。最新研究显示,春季时多摄入维生素C还能帮助缓解花粉过敏。
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中,辣椒、茼蒿、苦瓜、豆角、菠菜、土豆、韭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丰富;水果中,酸枣、鲜枣、草莓、柑橘、柠檬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多;在动物的内脏中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
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这类维生素如果未被吸收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几乎无毒性,但摄入过大(非生理)剂量时,会干扰其他营养素的代谢。但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难出现,更多的情况是摄入不足。维生素C的营养状况,可根据膳食摄入水平、临床缺乏症状、血和尿中的含量等进行评价。我国对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RNI)为100毫克/天。
食物中的维生素C在烹调加热、遇碱或金属时易被破坏而失去活性,蔬菜在切碎、浸泡、挤压、腌制时也会损失维生素C。所以,在烹调食物时采取一些具有保护性措施的烹饪方式,就能使维生素C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 百拇医药
烹炒蔬菜时,尽量采用旺火急炒的方法,以缩短烹饪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维生素C的损失率。炒菜出锅前可以淋一些芡汁,使汤料混为一体,将浸出的维生素C及其他一些营养成分连同菜肴一同食入。
维生素C很容易被氧化,因此它在热环境中很不稳定,但酸性环境可以保护维生素C。我们日常烹炒某些蔬菜时,如炒豆芽,可以放些醋,除了提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维生素C。炒土豆丝时也会放些醋,如果用蒸或煮的方式,维生素C的损失就会更少些,因为淀粉可以保护维生素C。
有些人喜欢先切菜再洗,这样容易清洗,但这样做很容易损失维生素C,因为它是水溶性的。
制作蔬菜馅料时难免会挤去多余的菜汁,这样的菜汁最好不要弃掉,可以用来和面或搅拌肉馅,把挤出的维生素C用到别处。
总之,只要在烹饪方法上多用心思,便可以让我们留下本会丢失的营养素。, http://www.100md.com(丹若)
同样是远航,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前后7次,船只200多艘,人数最多时一次达2.7万人,却从未见有坏血病的记录。这是为什么呢?
航行前的充足补给自不必说,但重点不在这里。重点在于中国人的智慧和饮食文化。中国人有种菜的“天赋”。在万全准备之余,一担担土方被运到船上,一块块田地就“铺”成了,播下种子与菜苗,一路上的青菜就有了。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善用豆类是中国人的“独门绝技”。德国有家生产豆浆的企业,他们的广告词耐人寻味:“为什么几千年前的中国人能造出长城,因为他们吃大豆!”在位于马六甲的郑和文化馆内,展出的器具中就有用于磨豆浆的石磨,并有记载称,郑和船队携带了卤水来点豆腐。
有“豆”就有“豆芽”。在所有的蔬菜中,豆芽的生长周期几乎是最短的,从“种”到“收”不过几天,不用土壤和肥料,也不需要辛勤劳作,亦不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而它奉献给人们的营养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那能剿灭坏血病的维生素C。
, 百拇医药
为礼尚往来、促进通商,郑和船队总要运载大量瓷器。海上颠簸,瓷器易损,把豆子当作填充物放入瓷器中,一来可以防震,二来可以发成豆芽,一举两得,我们的祖先真是太聪明了!
作为蔬菜,豆芽在我国战国时代就诞生了,史载名称为“黄卷”,传说主要是作为药用的。我国有关食用豆芽的最早记载是南宋时的《山家清供》,书中记有豆芽的制作方法:“以水浸黑豆,暴之及芽,以糠秕置盆内,铺沙植豆,用板压,及长,则复于桶,晓则晒之,欲其齐而不为风日捐也。”当时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鹅黄豆生。算来,豆芽菜的菜龄已有800多年了。
“豆”与“豆芽”可谓“父子”之属,而豆芽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干豆中几乎不含维生素C,但一旦发芽后,其所含的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能进一步合成维生素C,使其含量明显提高。13世纪的郑和不可能懂得维生素C,但中国饮食文化的智慧让远航的先人躲过了坏血病这个海上大劫。
基于维生素C对人的重要意义,豆芽菜被美、日等国列为唯一的国防战备菜。
, http://www.100md.com
别以为坏血病是“远途专利”
坏血病最初发生于远海航行,豆芽作为战备菜也是考虑到长途跋涉与供给问题。但你若以为坏血病只是“远途专利”那就错了,它其实离我们并不远。
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或许能让你感到震惊。
1967年4月的一天,美国,一位年近五旬的女士到医院看病,她痛苦地告诉医生,一年来她月经过多,而且已腹痛一个多月,不仅四肢无力,而且肌肉关节也非常疼痛,最可怕的是全身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血肿、瘀斑,腹部严重胀大,但医生就是找不到血肿或血管瘤的证据。最后,医生判断该女士是子宫内膜异位,于是进行了手术,切除了她的子宫、卵巢及盲肠。4个月后,这位女士因同样原因再次住院,又一位医生断定是肠梗阻,于是第二次手术中拉直了她直肠的一小段扭结,并在手术中对某些渗血的地方进行了处理。然而,痛苦远未结束,到1970年,这位女士因同样的原因经历了6次手术。
, http://www.100md.com
1971年3月,52岁的她再次发病住院,这次医生们已经有些无所适从了。就在此时,一位营养学家偶然听到这起病例,便来到她的病房,问她是否常吃水果蔬菜。这位女士表示,她几乎从来不吃水果和蔬菜,在随后的检查中也发现她的血液中幾乎不含维生素C。医生立刻给她开了每天1000毫克的维生素C的处方,嘱咐她坚持服用,结果病症完全消失了。
5年之后,这位女士因为同样的症状再次入院,值班医生看过她的病例后问她是否还在坚持服用维生素C。这位女士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已有段时间没有服用了,她的血液中再次被测出没有任何维生素C。这一次,医生向她详细解释了积极服用维生素C的必要性,此后她再未因此就医。
想想真是令人唏嘘,如果最初看病时能有医生询问她的饮食情况,如果这位女士的饮食习惯能改改,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她就不会失去那么多重要的身体脏器,也不会承受那么多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虽然今天因为物质丰富而几乎没有坏血病了,但很多人还是因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C。
, 百拇医药
除了预防坏血病,维生素C还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抗病能力,保持呼吸道安然无恙,预防感冒。最新研究显示,春季时多摄入维生素C还能帮助缓解花粉过敏。
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中,辣椒、茼蒿、苦瓜、豆角、菠菜、土豆、韭菜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丰富;水果中,酸枣、鲜枣、草莓、柑橘、柠檬中的维生素C含量最多;在动物的内脏中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
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这类维生素如果未被吸收可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几乎无毒性,但摄入过大(非生理)剂量时,会干扰其他营养素的代谢。但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难出现,更多的情况是摄入不足。维生素C的营养状况,可根据膳食摄入水平、临床缺乏症状、血和尿中的含量等进行评价。我国对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RNI)为100毫克/天。
食物中的维生素C在烹调加热、遇碱或金属时易被破坏而失去活性,蔬菜在切碎、浸泡、挤压、腌制时也会损失维生素C。所以,在烹调食物时采取一些具有保护性措施的烹饪方式,就能使维生素C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 百拇医药
烹炒蔬菜时,尽量采用旺火急炒的方法,以缩短烹饪时间,从而有效降低维生素C的损失率。炒菜出锅前可以淋一些芡汁,使汤料混为一体,将浸出的维生素C及其他一些营养成分连同菜肴一同食入。
维生素C很容易被氧化,因此它在热环境中很不稳定,但酸性环境可以保护维生素C。我们日常烹炒某些蔬菜时,如炒豆芽,可以放些醋,除了提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护维生素C。炒土豆丝时也会放些醋,如果用蒸或煮的方式,维生素C的损失就会更少些,因为淀粉可以保护维生素C。
有些人喜欢先切菜再洗,这样容易清洗,但这样做很容易损失维生素C,因为它是水溶性的。
制作蔬菜馅料时难免会挤去多余的菜汁,这样的菜汁最好不要弃掉,可以用来和面或搅拌肉馅,把挤出的维生素C用到别处。
总之,只要在烹饪方法上多用心思,便可以让我们留下本会丢失的营养素。, http://www.100md.com(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