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19年第11期
编号:13373878
假人须当真人弄,一口能传万口言(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日 《百科知识》 2019年第11期
    

    “刻木为偶,以偶作戏”,说的就是木偶戏。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中国木偶戏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是传统艺苑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木偶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中国木偶戏的历史非常悠久。关于木偶戏的起源,通常认为早期的木偶并非是为了娱乐,而是主要在丧葬仪式上使用,它的前身是俑。商周时期,奴隶主死后常常要用奴隶殉葬,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的主体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用活人殉葬的习俗逐渐被废止,于是就出现了用草、木制作的假人。早期制作的俑造型比较简陋,只是粗略具备了人体形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俑的制作工艺不断精进,并从中发展出一种可以灵活活动的木俑。
, http://www.100md.com
    木俑最初在丧葬仪式中使用,模拟方相氏驱祟逐鬼,被称为“丧家之乐”,直到汉代末期才开始在一些喜庆娱乐场合使用。《魏书·杜夔传》中记载,三国时期,扶风人马钧能利用水力激发,让木人击鼓吹箫,还能让木人跳丸、掷剑、倒立等。可见当时木偶的制作技艺已经非常高超。

    到了隋唐时期,木偶戏的发展日臻成熟。一方面木偶戏已经能演出比较复杂的故事。隋炀帝曾和众大臣在曲水观看水上木偶,演出的节目共“七十二势”,有《周处斩蛟》《许由洗耳》《巨灵开山》《屈原遇渔父》《刘备过檀溪》等故事。另一方面,当时木偶戏在民间流行也很广,成为一种深受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集异录》中记载,唐玄宗十分喜好斗鸡,贵臣外戚也都趋之若鹜,一些贫寒的人虽也喜欢斗鸡,但是只能用木偶表演斗鸡。从这则记录中可以推测当时木偶戏已经非常普及。

    关于当时木偶戏的种类,唐代文人梁煌在《傀儡吟》中说:“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刻木牵丝”指的就是提线木偶。到了宋代,木偶戏已成为当时戏剧领域最古老而又富有特色的一个剧种。南宋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木偶戏艺人。《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崇观以来,在瓦肆技艺中,有杖头傀儡任小三、悬丝傀儡张金线和药发傀儡李外宁等。另外,周密在《武林旧事·诸色技艺人·傀儡条》中也记载:“傀儡有悬丝、杖头、药发、肉傀儡、水傀儡五种不同类型。”
, 百拇医药
    唐代《朝野佥载》中也记载了一个有关木偶的故事:杭州杨务廉制作了一个十分精巧的木偶,这个木偶不仅能用手捧着一个木碗沿街乞讨,还会发出声音,每天都有几千人给木偶施舍钱财。洛州殷文亮制作的小木人还可以有条不紊地给人斟酒、敬酒,兩旁的“木歌女”唱歌吹笙,如果酒没喝完,“木歌女”就会用乐声催促,如果一饮而尽,小木人就会上来斟酒。

    唐宋以后,随着雕塑、绘画、文学的蓬勃发展,木偶的动作越来越灵活,木偶戏的剧情也日益复杂。当时老百姓最爱看名叫“鲍老”“郭郎”的木偶表演,它们穿着宽松衣裳,表演滑稽,还配有唱词,常常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元、明曲中的《鲍老儿》《憨郭郎》等曲名就是这样得来的。

    木偶戏常用鼓和笛子两种伴奏乐器,黄庭坚诗云:“万般尽被鬼神戏,看取人间傀儡棚。烦恼自无安脚处,从他鼓笛弄浮生。”在明清时期的日常生活中,木偶戏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一点从明清两代的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无论古今,有了木偶戏,孩子们的生活就有了无穷的乐趣:“广场上,大戏台,小朋友,坐排排。锣鼓敲,咚锵锵,木偶戏,演起来。小蝌蚪,找妈妈,小白兔,拔青菜。锦鲤鱼,跃龙门,孙悟空,打妖怪。说唱蹦跳真精彩,笑声阵阵飞天外。”
, http://www.100md.com
    幕后真人牵线索,台前假偶振衣冠

    在木偶戏表演中有一种提线木偶,又称“悬丝傀儡”,艺人通过提拉丝线来控制木偶做出各种动作。提线木偶比较大,一般高两至六尺(0.6米~2米)左右,由偶头、笼腹、四肢、偶衣、提线和勾牌等部件组成。

    木偶的偶头不仅造型精致,而且特别灵活,多用柳木、樟木等原料雕刻,中间是空的,内部安装联动机关,用来操控偶头的各种动作。笼腹一般是用竹子制成,分量较轻,容易提举。木偶的手分挥扇走笔的“文”和舞枪弄棍的“武”两种,脚分旦、赤、靴等,如果是女性,就穿绣花鞋;如果是身份地位比较低的男性,就光着脚不穿鞋;如果是文臣、武将等社会地位较高的男性,脚上就穿靴。勾牌是艺人通过提线操控木偶关节活动的终端。

    提线木偶戏以流行于闽南地区的泉州木偶戏为重要代表。在泉州地区,每逢婚丧嫁娶、寿辰、婴儿周岁、修盖新房、迎神赛会等重要日子,都必须演提线木偶戏以示郑重。因此,泉州地区自古以来就称提线木偶戏为“嘉礼戏”。至今还保存着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独特的“傀儡调”,并且形成了一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

    一口能传千古事,两手举起百万兵

    杖头木偶,又名杖头傀儡、举偶,这种木偶高约二尺(0.6米)左右,头部和四肢多为中空,装有3根操纵杆,头部的操纵杆是主杆,双手及其他是侧杆。艺人表演时一手持主杆,一手持侧杆,将木偶举过头顶进行表演。如果将手杆放在木偶衣服里面进行操作,叫作内操纵杖头木偶;如果手杆放在木偶衣服外面进行操作,叫作外操纵杖头木偶。, 百拇医药(邵凤丽)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