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与春节的历史溯源
颛顼提出“元旦”概念
元旦,意指岁首一天,古人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一说。通俗理解,元旦就是新年第一月的第一天,一月因此又称为“元月”或“端月”“履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序》开篇语,“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很早就有“元旦”概念了,1960年大汶口时期陵阳河遗址出土灰陶上便发现了“旦”字。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
元旦的别称很丰富,汉多称为“正月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多称“元正”“元日”“元会”“元辰”“元春”,隋唐及以后有称“元朔”“岁日”,民间多叫“新正”“新年”,等等。
由此可见,今天已十分流行的“元旦”一词,在古代并不太受青睐。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 百拇医药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史上“元旦”有五个不同日子
孙中山将元旦改定在阳历1月1日,在“新文化运动”大兴的20世纪初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况且,将“元旦”改换日子,在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且不只一次。
, 百拇医药
据司马迁《史记》,将“元旦”定在阴历一月一日,就是汉武帝刘彻所为。在此之前,汉代一直沿用秦历,元旦设在阴历十月一日。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编修《汉历》。
元封七年,《汉历》修成。这年五月,汉武帝改年号为“太初”,颁行《汉历》,后世因此将汉武帝的《汉历》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其重大改变是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以元月为岁首,并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设“闰月”。
《太初历》以孟喜月(一月)为岁首元月,这与上古夏朝的历法一致,故民间仍习惯认为是《夏历》。与《夏历》不同,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岁首元月,周朝的《周历》又提早一个月,以冬月(十一月)為岁首元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再提早一个月,以阳春月(十月)为岁首元月。
, http://www.100md.com
古人习惯以十二地支来命名十二个月份,十月为亥月,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元月为寅月,故史书上有“秦建亥”“周建子”“商建丑”“夏建寅”的说法。
由此可见,包括目前元旦在内,中国至少已有阴历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一月初一和阳历1月1日5个不同的元旦日。
现代意义的“元旦”始于民国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 百拇医药
1912年1月l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1912年2月17日,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发布公告:“应自壬子年正月初一日起,所有内外文武官行用公文,一律改用阳历,署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八日,即壬子年正月初一日字样。”
“春节”:因立春而产生的节日
“春节”古代全名为“立春节”,就是因立春而产生的节日。立春乃“二十四节气”之首,“立”乃开始之意,意思是从立春这天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故名。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在这一天会举行多种活动,逐渐形成了“春节”。
今天意思差不多的“岁”和“年”,在古代是有严格区别的:从上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或从上一个立春到下一个立春,共365日,称为“一岁”;从上一个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平年354日,闰年384日,谓之“一年”。
, 百拇医药 因为立春为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故古人视立春为“岁始”。这时的春节也因此被称为“岁节”,而以一月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在一月一日过年的元旦,则被称为“年节”。
古人过“岁节”,往往比过“年节”的声势还大。在春节那天,从皇家到民间都要举行多种活动,皇帝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郊祀“迎春”,以祈求丰收。唐代诗人沈佺期《奉和立春游苑迎春》中所谓“东郊暂转迎春仗,上苑初飞行庆杯”,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古代春节的主题是“鞭打春牛”、祭祀春神“勾芒神”,以示春耕开始,有劝农之意。春节打春牛风俗汉代已有,王充《论衡》中已提到“立土牛”风俗,唐宋流行开来,一直到明清仍然盛行。, http://www.100md.com(倪方六)
元旦,意指岁首一天,古人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一说。通俗理解,元旦就是新年第一月的第一天,一月因此又称为“元月”或“端月”“履端”。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序》开篇语,“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很早就有“元旦”概念了,1960年大汶口时期陵阳河遗址出土灰陶上便发现了“旦”字。据说,它是由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帝提出的,规定了一年从元旦这天开始。但是,颛顼提出了元旦概念,并没有确定“元旦”这一名词。
元旦的别称很丰富,汉多称为“正月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多称“元正”“元日”“元会”“元辰”“元春”,隋唐及以后有称“元朔”“岁日”,民间多叫“新正”“新年”,等等。
由此可见,今天已十分流行的“元旦”一词,在古代并不太受青睐。开始为“元”,天明即“旦”,元旦应该是古代文人杂合了“正旦”“元正”等词汇要素,慢慢叫出来的。
, 百拇医药
“元旦”固定组合,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南朝梁萧子云《介雅》诗中有“元旦”一词。雅,系当时的“国乐”,逢重大节庆、祭祀活动时才演奏,《介雅》为十二雅中的一雅,格式为三曲五言,乐名取自《诗经·大雅·既醉》中的“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给天子祝寿便要唱《介雅》。萧子云所写《介雅》便是供新年第一天使用的歌词,他在其中一曲里创造性地使用了“元旦”:“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到宋元以后,“元旦”已不再是生词,当时的志书、笔记中渐多。如宋陆游父子参订的《嘉泰会稽志》中有一句:“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史上“元旦”有五个不同日子
孙中山将元旦改定在阳历1月1日,在“新文化运动”大兴的20世纪初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况且,将“元旦”改换日子,在中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且不只一次。
, 百拇医药
据司马迁《史记》,将“元旦”定在阴历一月一日,就是汉武帝刘彻所为。在此之前,汉代一直沿用秦历,元旦设在阴历十月一日。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编修《汉历》。
元封七年,《汉历》修成。这年五月,汉武帝改年号为“太初”,颁行《汉历》,后世因此将汉武帝的《汉历》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其重大改变是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以元月为岁首,并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设“闰月”。
《太初历》以孟喜月(一月)为岁首元月,这与上古夏朝的历法一致,故民间仍习惯认为是《夏历》。与《夏历》不同,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岁首元月,周朝的《周历》又提早一个月,以冬月(十一月)為岁首元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再提早一个月,以阳春月(十月)为岁首元月。
, http://www.100md.com
古人习惯以十二地支来命名十二个月份,十月为亥月,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元月为寅月,故史书上有“秦建亥”“周建子”“商建丑”“夏建寅”的说法。
由此可见,包括目前元旦在内,中国至少已有阴历十月初一、十一月初一、十二月初一、一月初一和阳历1月1日5个不同的元旦日。
现代意义的“元旦”始于民国
“元旦”一词真正热起来,应始于民国。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时代,也结束了惟用天干地支纪年的历史,进入了西历(阳历)与中历(阴历)并存的“二元”历法新时期,以西历公元为标准纪年,将1912年1月1日确定为民国元年的元旦。
, 百拇医药
1912年1月l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编印新历书。1912年2月17日,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发布公告:“应自壬子年正月初一日起,所有内外文武官行用公文,一律改用阳历,署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八日,即壬子年正月初一日字样。”
“春节”:因立春而产生的节日
“春节”古代全名为“立春节”,就是因立春而产生的节日。立春乃“二十四节气”之首,“立”乃开始之意,意思是从立春这天起,时序就进入春季了,故名。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在这一天会举行多种活动,逐渐形成了“春节”。
今天意思差不多的“岁”和“年”,在古代是有严格区别的:从上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或从上一个立春到下一个立春,共365日,称为“一岁”;从上一个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平年354日,闰年384日,谓之“一年”。
, 百拇医药 因为立春为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故古人视立春为“岁始”。这时的春节也因此被称为“岁节”,而以一月为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在一月一日过年的元旦,则被称为“年节”。
古人过“岁节”,往往比过“年节”的声势还大。在春节那天,从皇家到民间都要举行多种活动,皇帝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郊祀“迎春”,以祈求丰收。唐代诗人沈佺期《奉和立春游苑迎春》中所谓“东郊暂转迎春仗,上苑初飞行庆杯”,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古代春节的主题是“鞭打春牛”、祭祀春神“勾芒神”,以示春耕开始,有劝农之意。春节打春牛风俗汉代已有,王充《论衡》中已提到“立土牛”风俗,唐宋流行开来,一直到明清仍然盛行。, http://www.100md.com(倪方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