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不敢“冒名顶替”
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不敢“冒名顶替”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古代的科举考试甚是严格,而且对于考试作弊的惩罚也十分严厉。为防止科举考试作弊,一般采取七个措施:锁院 (提前封锁考院和出题考官以防漏题);搜检(以防夹带);监考(以防偷看);糊名誊录 (考卷上交后由专人誊写再送阅以防通过笔迹辨认考生);挂帘(内外帘隔以防串通);复试(场后复试以防冒名);回避(考官要回避以防徇私)。考生的实名担保制度,盛行了很长时间。考生听到学政 (省里主管教育的长官) 点名,不但要大声应答,还须走到学政面前,喊“某人保”。保人通常是考生花钱请来的廪生 (即生员,也称秀才,明清两代经考试入府、州、县的学者,由公家给予膳食),这廪生也要接着应答“某人保”。有的地方还要层层作保,甚至每层都要多人担保。考生如有“冒籍”“冒名”,保人是要被革除功名并下大狱的。因此,买通保人找“替枪”,十分困难。考生科场作弊,统统取消资格;考中的则取消名额,执送刑部问罪甚至禁锢终身。考官没有尽责,导致考生“冒籍”“冒名”成功,轻者降级调用,重者革职查办,甚至被流放、问斩。
花样游泳原是比赛中的啦啦队表演环节
花样游泳项目由游泳、技巧、舞蹈和音乐编排而成,有“水中芭蕾”之称,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德、英等欧洲国家。花样游泳最初只是游泳比賽间歇时的水中表演项目,就像NBA比赛中场休息时,活力四射的啦啦队表演环节一样。花样游泳成为比赛项目后也保持了这个特点,一直只是女子项目。直至1984年,花样游泳才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面包曾被当作抹布
我们吃西餐的时候,经常会发现面包除了被当作主食以外,有时候还会被当作盛菜的容器或者用于擦拭刀叉。其实在欧洲的历史上,面包在餐桌上的用途确实是多种多样的。中世纪时刀叉餐具尚未普及,人们用餐时都同用一把刀,所以当把刀具传给另一个人前,往往会把面包当作抹布将其擦干净;有时,面包还会被当作隔热布垫在菜肴下面;用旧面包当作餐碟的做法也非常普遍……这些用法还被长时间地保留下来。这在中餐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我们不太可能用米饭或者面条类主食来干这么多的事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