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15
编号:13824796
珞珈山下话武大(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15
     2020年6月6日,位于武汉市武昌区街道口劝业场的武汉大学校门牌坊遭搅拌车撞击后受损,消息一出,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驰名中外的百年名校,武汉大学的校门牌坊见证了武大人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武汉大学,矗立在长江之滨的武汉三镇,它倚靠珞珈山,面朝东湖水,校内古树参天,曲径通幽,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三月赏樱,唯有武大”,每当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狮子山下的樱花大道上游客如织。人们迎着晨曦,在美丽的校园内鉴赏樱花、品读武大。除了樱花之外,中西合璧的古朴建筑、优雅的人文风貌以及百年积淀的学术底蕴,也让每一位亲临武汉大学的游客沉醉其中。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所百年名校,探寻其背后的岁月沧桑。

    

百年沧桑话武大



    武汉大学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当时正值洋务运动高潮,张之洞、李鸿章等开明官绅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冀望“师夷长技以自强”,继而达到“徐图自强”的目的。鉴于此,张之洞首倡在武昌创办自强学堂,以奖掖后进, 培养国用之才。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在武昌发动起义,旋即成立湖北军政府,由此打响了清王朝覆灭的第一枪。辛亥革命的爆发,宣告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武汉这座“首义之城”也永载史册。1913年,北洋政府成立后,在方言学堂的基础上创办了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随着北伐军进驻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将原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学校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1928年7月,国民政府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由此成为近代中国首批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也是湖北省第一所高等学府。1928年底,国民政府选址在武昌珞珈山下修建国立武汉大学校舍,一直赓续至今。民间有言“武昌有个珞珈山,珞珈山上建黉门”,珞珈山成为武汉大学的代名词。1932年春,全校师生迁入珞珈山新校舍。全面抗战初期,武汉很快落入日军铁骑之下,全校师生随国民政府内迁大西南,并在四川乐山复课。1946年10月,又迁回武昌珞珈山复校。至1946年底,国立武汉大学已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六大学院,包括21个系和8个研究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 百拇医药
    ▲ 民国时期的老照片—武汉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迎来了新的曙光。尤其是1952年的全国院校调整,武汉大学的学科门类得以充实,专业设置更为全面,实力颇为雄厚。改革开放以后,武汉大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新世纪以来,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推行高等教育体系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如今,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57位。

    现行的武汉大学校徽为1993年庆祝百年校庆时所设计。武汉大学的校徽图式为圆形,上方为武汉大学的英文校名,呈弧形状,表达了学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与价值追求。居中为武汉大学优秀历史建筑之一的狮子山图书馆造型,表达了学校独有的地标特征和文化内涵。中间下书的阿拉伯数字“1893”,表明了武汉大学的建校历史。下书“武汉大学”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由毛泽东同志题写。武汉大学校庆日为11月29日,其源于1893年11月29日湖广总督张之洞向光绪帝上奏《设立自强学堂片》并获得批准之日,自强学堂遂由此创办。
, 百拇医药
    ▲ 鸟瞰武汉大学

    

中西合璧的武大建筑



    武汉大学占地近5000亩,建筑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共有四个校区。其中,文理学部所在的校区是武汉大学的老校区,也是主体校区。校区内拥有众多民国时期历史优秀建筑群,其中15处被列为国务院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东湖风景区游览景点。2016年9月,武汉大学优秀历史建筑群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如果仔细查看武汉大学校园鸟瞰图,可以发现置于建筑群中间的是狮子山建筑群,两侧半包围的建筑屹立至今。最左侧包围的建筑是老外文楼,最右侧包围的建筑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前面的建筑从左到右依次是学生宿舍和宇字斋、地字斋等,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主要参照中式轴对称形制分列。学校整体规划依山就势,以狮子山图书馆为整个校园的制高点,将各个学院、工厂、宿舍以及农场等建筑物,依照各自的性质、功能以及武汉的风向气候等,采取“三点、放射状”布局。校园建筑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西方古典建筑特征有机融合,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形式最后设计出了融贯东西、中西合璧的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武汉大学优秀历史建筑大多兴建于1928年。当时,南京国民政府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并邀请著名林学家叶雅各先生对校址进行踏勘。叶雅各先生认为武昌郊区东湖之滨、罗家山一带风景秀丽,适合办大学。李四光先生前往考察后认为,这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并亲自测定校址范围。正如首任校长王世杰先生后来回忆道:“珞珈山一带优点有三:一为风景优美,有山有水;二是当地农田有限,不致占去很多耕地;三是在此建校,启发文化,为天下先,对武汉居民特别有利。”经过多方论证,最终选取东湖之濱的珞珈山一带作为新校址,珞珈山校区因此而建。, 百拇医药(暨江)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