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17
编号:13812838
神秘的鄱阳湖水神信仰(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17
     星子县龙王庙遗迹位于紫阳门内横街,建于清嘉庆年间。据传当时久旱不雨,星子县百姓不得不前往三峡桥的龙潭举行祈禳仪式。没过多久,天降大雨,一场甘霖缓解了旱情。百姓们认为是龙王显灵,遂修建龙王庙以告慰天神。

    在众多遗存至今的龙王庙中,尤以建昌县龙王庙的修建时间最早。建昌县龙王庙位于西门外,以祭祀龙王神为主。相传,此处龙王庙建于东晋年间,宋代时官府赐“灵济庙”匾额,元代至正年间惨遭焚毁,明代永乐年间重建。此外,湖口县的龙王庙距今也有1000余年的历史了,相传此处龙王庙由南唐尉赵元鼎所建。明万历年间,周边乡民开始侵占庙址,知县林翘楚得知后,派人详细测量庙址,确立此庙横纵十丈宽,使龙王庙得以保存至今。

    人格水神—晏公

    晏公是鄱阳湖地区较为著名的水神。据史料记载,兴盛之时,县县有庙,府府祭祀。晏公究竟为何许人也?据明代江西《清江县志》记载:晏公,名戌仔,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今江西樟树)人。元代初年,因文才卓著,他被朝廷拔擢为官,担任文锦局堂长。但是令人扼腕的是,晏公不久就罹患疾病去世了。好友将其殓葬入棺后,乘船护送棺椁回乡里安葬。回到家中,亲人开棺一看,发现棺内一无所有。乡里百姓以为他升天做神仙了,于是立庙祭祀。
, 百拇医药
    ▲ 晏公庙

    ▲ 许真君画像

    據说,晏公时常于江河湖海之中显灵。渔民遇到风波汹涌,便叩头跪拜晏公,总能出现“水途安妥,舟航稳载,风恬浪静,所谋顺遂”的景象。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听闻后,册封晏公为“神霄玉府晏公都督大元帅”,命天下建庙祀之。永乐年间,朝廷又敕封其为“平浪侯”。作为江西本土水神的晏公,因朝廷的大加褒奖和推广,遂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水神。一时间,晏公信仰十分盛行,仅鄱阳湖临近的南昌县就有四座晏公庙,九江府一带也广建晏公庙。

    据明代《鄱阳县志》记载,每逢祭祀晏公之时,“官民舟楫出泊必祷”,由此可见,对晏公的信仰已深植民间。时光荏苒,历经百年光阴,如今在鄱阳县依旧可寻得晏公庙,在管驿前村的西南处就有一座晏公庙。历史上,管驿前村被称为柳林津,与地方志中的记载相吻合。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晏公庙也多次重建,现今所存的庙宇并非原物。此庙甚为广阔,占地近1000平方米。庙内至今仍栽有两株古树,据传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成为晏公庙的历史见证者。
, 百拇医药
    人格水神—许真君

    许真君,原名许逊,是魏晋时期道教净明派祖师,生于东吴赤乌二年(239年),死于东晋宁康二年(374年),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今南昌县麻丘乡)人。许逊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为道教“四大天师”。相传,西晋太康元年(280年),许逊举孝廉出仕,后担任旌阳县令。许逊不仅博闻广识,而且爱民如子。为官期间,他清正廉洁,政绩昭昭,深受百姓爱戴,于是民间称其为“许旌阳”。泰熙元年(290年),许逊辞官不做,回归乡里,过着清修的日子。许逊返乡后不久,鄱阳湖遭受大水侵害,他带领乡民一起治水,还前往临近的荆州、岳阳一带治水,留下了“斩蛟龙治水”的神话传说。东晋大兴四年(321年),许逊隐居在豫章(今南昌市)近郊的梅岭修道炼丹,并修建了梅仙祠,创办了道院,名为太极观,从此潜心修道。宁康二年(374年)八月初一,据传许逊已得道,全家42人一起飞天成仙,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缘出于此。

    东晋朝廷为了表彰许逊的功德,将旌阳县更名为德阳县(今四川德阳)。因许逊在江西治水有功,江西百姓对其颇为敬仰,称其为“福主”“许福主”等。鄱阳湖周边一带的百姓,更是将许逊视为治水之神,广建观宇祭祀。如今,位于南昌新建区西山镇的万寿宫,就是为纪念许逊所建。万寿宫是江南著名的千年古观,素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二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八福地”之称。明清时期,许真君信仰已深植民间,许真君成为江西的地方神祇,人们将其视为水神,敬奉其为“息水患,救民众”的代表。清代道光年间,靖安县训导在其文集《梅花阁集》中载有《重建万寿宫碑记》一文,记述:“其能如真君之神功骏烈,昭著人间者,蓋寡。国家祀典,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真君之大有造于江西也,享祀丰隆,久而弗替,固理数之常,他省江西会馆,靡不奉祀。”从文中记载可知,许真君神功骏烈,除公害,能御大灾,捍大患,造福江西民众,百姓普祭,祭祀隆重,许真君民间水神形象极为生动。
, http://www.100md.com
    此外,据《九江县志》记载,明清之际县内城乡修建三宫殿、三官庙、吕祖庙、许真君庙多处,仅万寿宫多达七所,本为民间奉祀的神庙,然所祀神主又系道家崇拜的偶像,神道不可分割。清嘉庆年间,许真君被敕封为“灵感普济之神”,春秋致祭。

    忠臣水神—三十六忠臣

    明清时期,鄱阳湖一带孕育出不少由忠臣衍化出的水神,可谓是独树一帜。余干县的忠臣庙,就是为了祭祀陈友谅与朱元璋鄱阳湖大战中,战死的丁普郎、韩成等三十六名忠臣所建。其庙始建于元末明初,为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而祭。此后,庙宇多有重建,至今仍矗立于余干县康郎山上。

    此外,在鄱阳县的莲华山以及九江县(今九江市柴桑区)的鄱阳之滨,都修建有忠臣庙。清代道光年间文人程直仞在登临忠臣庙后,留下诗作《舟泊康山谒忠臣庙》一首:“汉兵已压南昌境,吴王提兵亲决胜;两雄鏖战鄱湖中,洪涛倒沸蛟龙震;桓桓三十六忠臣,驾浪挥军正酣兴;将军头落血淋漓,植立如山气犹劲;王舟四面敌重围,仓卒衣冠效纪信;湖天黯淡愁云屯,猛将冲坚刀搅阵;那顾狂贼排关来,杀贼未尽死飞刃;英风凛冽须眉豪,老槐参天绿交映。”, http://www.100md.com(暨江)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