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101
编号:13787036
中国为世界定义“硒”(2)
http://www.100md.com 2021年1月1日 《百科知识》 202101
     硒元素被发现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基本上是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器方面的研究和生产。直到20世纪初,才被学术界一些人士零星试用于医学领域。

    中国科学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终于发现并证实了硒元素与克山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1976年开始,通过硒元素预防克山病的措施开始陆续在全国各重病区推广,克山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此后再未出现暴发流行。

    由于特殊时期的“保密”规定,有关克山病的文章不允许公开发表,直到1979年,“防治克山病科研小分队”才第一次公开发表硒与克山病关系成果的中英文文章。文章发表之前,小分队将英文稿寄给了6位国际知名专家,其中澳大利亚微量元素权威安德伍德教授看后非常兴奋,随即在回信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邀请小分队参加1980年在美国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硒研讨会。在研讨会上,小分队的报告引起了极大轰动,因为这是硒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第一份直接证据。会后,国际硒研讨会组委会与小分队负责人陈孝曙、葛可佑、陈君石协商,决定第三届国际硒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百拇医药
    1984年,第三届国际硒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当时,国际上公认硒是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比如羊缺硒会得白肌病,所以在硒研究领域几乎都是农业、畜牧业方面的专家,而与人体防治疾病有关的研究也只有动物实验,完全没有人体实验数据。因此,中国科学家关于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尤其是大规模的人群硒干预试验填补了国际空白,被誉为硒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防治克山病科研小分队”也因此集体荣获了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家协会1984年度的“施瓦茨奖”。

    然而,中国专家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因为专家们发现,克山病的流行地区多分布在中、低山区和丘陵地带以及相邻的部分平原地区,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燕山到西北黄土高原,从云贵高原到青藏高原,从四川的大巴山、大凉山到云南的横断山均为病区,而这些地区恰恰也是低硒地带,其环境样品硒含量明显低于非发病地区,研究同时发现克山病病区人群均处于低硒状态。补硒能有效预防克山病,这揭示了硒缺乏是克山病发病的基本因素,也证明了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由此,又一个工作任务摆在了专家们的面前:人体需要摄入多少硒才不会得克山病,同时还要研究硒摄入过多是否会产生中毒问题。
, 百拇医药
    ▲ 矿物信息图

    从1982年到1990年,“防治克山病科研小分队”杨光圻工作组在低硒的四川克山病区和高硒的湖北恩施地区进行了长达8年的硒的需要量和安全量的研究,最后得到了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体硒的最低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和安全摄入量数值。这些数值成为中国营养学会、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粮农组织(FAO)/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专家委员会、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相应机构制定膳食硒推荐摄入量和安全摄入量的依据。

    国际上开展宏观营养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而早在1943年,美国就公布了膳食营养素的供给量建议,许多国家均以此为人群合理营养的科学依据。但对于硒的人体最低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和安全摄入量值,各国营养学界都认可并应用了中国科学家的成果。硒与克山病关系的研究成果,也成为国际营养学界确立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主要依据,这一发现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对世界预防医学和营养学的重大贡献,我国的硒研究工作也由此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 百拇医药
    

“中国硒”再降病魔



    当科学家们与克山病不屈不撓斗争时,另一种地方病悄悄在中国蔓延,最终侵袭了14个省(区),366个市(县、旗),21267个村。这就是被百姓称为“柳拐子病”“矮人病”的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是一种多发性、变形性的骨关节病,该病在我国分布范围广,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发生,主要集中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该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病变表现为关节透明软骨变性、坏死以及继发的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增粗变形,肌肉萎缩,运动障碍,身材矮小、畸形,甚至会导致终生残疾。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重病区的儿童群体中,该病的X线检出率普遍达70%以上,最高可达90%。1997年,中国防治大骨节病策略被纳入国家防病规划。

    从世界范围看,大骨节病在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均有流行。国际上对此病的病因有真菌毒素说、有机物中毒说,还有苏联学者提出生物地球化学说,认为该病由一种或几种元素过多、不足或不平衡所致。
, 百拇医药
    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杨建伯教授是地方病防治中的又一位“于维汉”。他在受命研究大骨节病病因与防治对策的过程中,历经数年,初步认为大骨节病的致病因子是生物性的,其传播途径的载体是病区的玉米和小麦,并系统地证明了病区粮食的镰刀菌T-2毒素是大骨节病的致病因子。1972年,杨建伯教授主持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矿区新村换粮防治实验,用5年时间消灭了一个病区的大骨节病流行。

    深入黑龙江工作的杨建伯教授及其团队发现,黑龙江省的大骨节病的病区和克山病的病区分布几乎完全重合。与此同时,营养学家也发现,大骨节病有明显的地区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到西南的温带森林和草原内的低硒带,这种地区分布与大骨节病的分布相吻合。

    在对大骨节病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骨节病患者如果离开病区到非病区生活,其症状就得到缓解,甚至可以自愈;但如果返回病区,其病情会再次出现并会继续发展。同时,非病区的健康人若迁入病区后也有可能患上大骨节病,这也证明了,大骨节病的发病与硒缺乏密切相关。

    ▲ 富含硒的食物, http://www.100md.com(段梅红)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