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34849
替米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左心室内径及心脏射血分数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桂见军 唐忠梅
第1页

    参见附件(252KB,2页)。

     【摘要】 目的 研究替米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内径及心脏射血分数(EF)的影响。方法 将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n=34例)及对照组(n=31例),对照组予地高辛、卡维地洛及双氢克尿噻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后左心室内径及EF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左心室内径缩短程度,EF增加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替米沙坦能够逆转左心室肥厚及增加心脏射血分数,可作为心衰治疗的一线药物。

    【关键词】 替米沙坦;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内径;心脏射血分数

    为研究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作用,我科自2003年6月~2005年1月使用替米沙坦(美卡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4例,现将治疗前后患者左心室内径及EF变化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45例为门诊病人,21例为住院病人。年龄35~72岁,男37例,女28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5例,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关闭不全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3例,缺血性心脏病9例。均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岁),其中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25例,Ⅳ级3例;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岁),其中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16例,Ⅳ级11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休息、限盐、针对心衰病因及诱因治疗,并联合应用地高辛0.125 mg/d,卡维地洛6.25~25 mg,每日2次,双氢克脲噻25 mg/d或间断使用速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20 mg/d开始,若血压稳定,2周后逐渐加至80 mg/d,观察治疗6个月。

    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CHF左室内径及EF比较 两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均缩短(P<0.05),EF均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缩短更明显(P<0.05),EF增加程度更大(P<0.01)。见表1。

    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昏2例、咳嗽3例,均能耐受,无首剂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对照组出现头昏3例、咳嗽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3,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比较(略)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P<0.01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患者的20%,但病死率却占40%,提示预后极差。目前已经明确,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心室重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的再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ECM)量和组成的变化,临床表现为心肌肌重、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形状的改变(模径增加→球状)。心室重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确切的机制还不甚明了,有多种因素参与作用,包括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细胞因子的活化、细胞内信息传导通路的改变,基因表达的异常和多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心室重塑的促进因子有RA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等;拮抗因子有缓激肽、NO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系统(AIIACE系统)、肾上腺素能系统[1]。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已经由过去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发展为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ng Ⅱ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强心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慢性肾上腺素能系统的激活可介导心肌重塑,而β1受体信号转导的致病性明显大于β2、α1受体。这就是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卡维地洛兼有β1、β2和α1受体阻滞作用,长期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改善临床情况、左室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2]。AngⅡ受体阻滞剂阻断经ACE和非ACE途径产生的Ang Ⅱ 和Ang Ⅱ1受体结合,因此理论上此类药物对Ang Ⅱ不良作用的阻断比ACE抑制剂更直接、更完全。ARB对缓激肽的代谢无影响,因此极少发生与之相关的咳嗽反应及血管神经性水肿。替米沙坦的半衰期为18~24个小时,用药后1~4小时即可起效,药效作用时间可达35小时,是目前ARB中仅有的只需一日服用1次的两个药物中的一个,依从性好,且因对缓激肽的代谢无影响,其致咳嗽的副作用少于ACEI。刘成伟等[3]报道替米沙坦有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本研究表明替米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明确的逆转心室肥厚及增加心脏射血分数的作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可以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线用药。

     参考文献

    [1]陶则伟,黄元伟.心衰学说的发展与防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3,24(1):67-69.

    [2]胡大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代观点与最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6-8.

    [3]刘成伟,汪道文,邓又斌,等.替米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的作用[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2,18(6):251-252.

    (编辑:梁明佩)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广西百色 53300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