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627696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增厚的消退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梁权兴 魏广兴 闫向民
第1页

    参见附件(1235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消退作用。

    方法 将8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服用倍他乐克25 mgBid、双氢克尿噻12.5 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5 mg Qd,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心率、SBP、DBP、空腹血糖、TG、TC等的变化。结果 服药12周后,观察组颈动脉IM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SBP、DBP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R、血糖、TG、TC变化甚微,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对颈动脉IMT增厚有消退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旋氨氯地平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157-02中图分类号:R 544.05 文献标识码:A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改变早于斑块的发生。颈动脉IMT增加是一种早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1]。晚近研究认为颈动脉IMT不仅能反映颈动脉局部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情况,也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评价指标[2]。以颈动脉IMT为观察终点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采用药物干预能有效阻遏、逆转颈动脉IMT增长,其中以钙拮抗剂的效果最引人注意。为此,我们采用新型长效钙拮抗剂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IMT的消退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入选对象 2005年3月~2007年3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3例。男43例,女40例;年龄56~74岁,平均63.1±5.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病,均无明显的感染性疾病、心、肝、肾功能异常。6个月内未发生急性心、脑血管意外,常规尿蛋白定性为阴性。

    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间的年龄、性别、吸烟者、治疗前血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颈动脉IMT测量方法 采用SIEMENSpremier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3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