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8年第2期
编号:1162750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应用新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4月1日 《右江医学》 2008年第2期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型;转基因技术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222-04中图分类号:R 512.62文献标识码:A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是目前知道的最小的嗜肝DNA病毒,在易感宿主细胞内易于附着、侵入和复制,并可长期持续感染。然而,HBV的易感宿主范围很狭窄,仅限于人、黑猩猩等灵长类动物,故很难在普通实验动物中建立疾病模型。因此,建立适合于HBV研究、简单易得的实验模型一直是研究者们追求的目标。在过去的20多年间,国内外学者陆续建立了多种相应的嗜肝DNA病毒模型,但尚无一个理想的模型可准确地代表人HBV感染的所有特征。自转基因技术出现以后,HBV转基因小鼠的研制使HBV研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人鼠嵌合模型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将从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两方面对模型在HBV研究中的应用作系统综述。

    HBV感染基因及原代培养的细胞模型

    细胞模型目前研究的有人肝癌细胞和HBV感染原代培养的肝细胞两个模型。人肝癌细胞模型有三个不同的细胞系建株:

    ①PLC/PRF/5细胞系,由人肝癌细胞建株,具有不产生清蛋白,不含HBV DNA的游离分子(所有HBV DNA分子均整合到细胞DNA中),只表达少量HBsAg,不产生抗壳抗原和Dane颗粒等特点,故此细胞系主要用于研究感染HBV后,相关细胞因子对肝脏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如抑制因子对肝细胞的作用[1];也可用于一些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如反义寡核苷酸等对HBsAg的抑制作用[2]。

    ②HepG2细胞系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2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