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9年第4期
编号:11811373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右江医学》 2009年第4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09)04-0494-03

    中图分

    类号:R 542.22;R47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7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严重的临床类型,是因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治疗的根本在于早期恢复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静脉溶栓治疗仍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多年内治疗AMI最主要手段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的使梗死血管相通。溶栓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对于溶栓的成功非常重要。现就与溶栓有关的护理问题作简要综述如下。

    一、溶栓的基本药物及其疗效

    目前国内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溶栓的机理为以纤维蛋白溶酶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而溶解完善冠状动脉内的血栓。UK及SK均为第一代溶栓药物,SK为最早使用的溶栓药物,是C链B溶血链球菌在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抗原性,使用前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常用剂量为150万U溶入生理盐水100 ml于30~45 min内静脉输入。SK由于可引起致热原反应及过敏反应等,目前已较少使用,逐步被rSK代替,rSK较SK纯度高,溶栓作用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欧美使用较为广泛,国内则较少使用。尿激酶是我国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为自然的溶酶原激活剂,从成人的新鲜尿液中提取,经30余年的临床治疗评价,认为具有作用快,强度高,无变态反应,血栓复发率低的优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AMI患者。被大多数临床医师接受的剂量和方法是将尿激酶1.5×106u溶入生理盐水100 ml于30 min内静脉输入,前10 min进入总量的2/3,后20 min进入总量1/3。于娜娜等[1]报道按Blus法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47例高龄AMI患者,体重≤50 kg者使用200万~250万IU,>50 kg者使用300万IU,先半量20 ml生理盐水稀释,5 min内静脉滴注,另半量100 ml生理盐水稀释于25 min内滴完,用后辅以肝素治疗,结果完全及部分再通为33例(71%)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0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