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976921
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对比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兰 琳
第1页

    参见附件(937KB,2页)。

     【摘要】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9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酞普兰组31例,文拉法辛组28例,分别给予西酞普兰、文拉法辛治疗6周。采用HAMD和SERS量表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及6周进行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进行CGISI评定。 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第2周末、第4周末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程结束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及85.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西酞普兰组治疗后第2周末、第4周末HAMD评分较文拉法辛组高,提示用药有选择性意义。但两组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轻。

    【关键词】 西酞普兰;文拉法辛;抑郁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2-0163-02 中图分类号:R 27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2.024

    抑郁症,是一种“离我们最近的心理疾病”。在西方常常被称为“情绪感冒”,意思是说抑郁症像伤风感冒一样的一种常见精神疾病。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具有昼重夜轻的特点。首次发病年龄以16~25岁最多,其次是26~35岁,平均病期6个月,预后良好。最新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其中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将死于自杀。与抑郁症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而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本文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31例,并与文拉法辛治疗的28例作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6月门诊患者59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项)[1],HAMD总分≥16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癫痫、闭角型青光眼、有药物过敏史、妊娠、或哺乳妇女;血、尿常规及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酞普兰组31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7例,年龄18~60岁,平均(35.9±13.7)岁,总病程平均(13.4±6.1)个月,本次病程平均(3.7±1.2)个月,治疗前HAMD评分为(28.8±6.0)分;文拉法辛组2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为16~59岁,平均(34.0±11.1)岁,总病程平均(12.7±6.4)个月,本次病程平均(3.3±1.0)个月,治疗前HAMD评分为(29.0±8.2)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HAMD评分对应项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经1周的药物清洗期后再给予治疗,治疗期不合用其它抗抑郁剂。西酞普兰剂量为20~40 mg/d,文拉法辛剂量为25~250 mg/d,两组疗程均为6周。严重失眠者可于晚间服用少量苯二氮卓类药物。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

    3.疗效评价 采用HAMD和Asberg抗抑郁剂不良反应量表(SERS)[1]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及6周评定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按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1,2]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定。以HAMD减分率≥75%为痊愈,<75%为显著进步,<50%为好转,<25%为无效。痊愈+显著进步+好转合计为总有效。

    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结果比较 两组治疗前HAM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明显逐步下降,在治疗后各个时段末的HAMD评分与治疗前基线分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两药治疗抑郁症均有很好疗效,且疗效相近。在治疗第1周末,第6周末两组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第2周末、第4周末比较,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较文拉法辛高(P均<0.05)。见表1。

    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西酞普兰组总有效率为90.3%,文拉法辛组总有效率为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0.02,P>0.05,差异无显著性,表明两药治疗抑郁症疗效相当。见表2。

    3.不良反应 以不良反应量表(SERS)得分≥2分视为不良反应。西酞普兰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4例(12.9%),口干4例(12.9%),失眠5例(16.1%)等。文拉法辛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6例(21.4%),口干4例(14.3%),失眠4例(14.3%)等。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经对症治疗上述反应均在短期内减轻或消失,并不影响治疗。实验室检查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讨论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是不良的社会性和心理性因素。人生活在社会中,其寿命、健康和疾病无不与之息息相关,人的烦恼、幸福、悲痛、舒畅、焦虑等,这一切维持或破坏人的正常生理功能的情绪都与社会紧密相连。生活条件包括社会、文化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婚姻、家庭、个人身体状况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经济条件的变化,个人学业成败等。生活中凡能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等条件都可成为心理因素。人们也发现抑郁症病人的脑功能或脑结构可能有改变,也有人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有关。总之,抑郁症的病因复杂,目前世界各国仍在不断研究之中。

    对于抑郁症其治疗原理主要是建立在突触间隙5HT(5羟色胺)和NE浓度的基础上选择用药。西酞普兰属新一代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选择性地阻断 5HT的再摄取[3],对乙酰胆碱(Ach)、组胺(H)、去甲肾上腺素、5HT及多巴胺(DA)受体无明显抑制作用[2],对肝脏细胞色素P450(CYP 450)代谢酶影响很小,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与其他药物发生相助作用的可能性很低,不良反应较少[4]。本组仅有轻微的恶心、呕吐、口干和失眠,这可能与5HT回吸收受阻,浓度升高有关[2]。

    本研究显示两组在治疗6周后,HAMD和CGISI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两组间治疗后第2周末、第4周末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西酞普兰HAMD评分较文拉法辛高,但临床疗效评定显示两组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药疗效相似,提示临床用药可酌情选用。

    文拉法辛是选择性的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是一种新二环结构的苯乙胺抗抑郁药[5],能快速向下调节β受体的敏感性,故其抗抑郁起效快,对其他递质系统或受体影响较弱,不良反应小[6]。

    抑郁症的早期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目前,抑郁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3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