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心肌梗塞 > 治疗
编号:11964901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现状(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右江医学》 2010年第5期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干细胞治疗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03-02 中图分类号:R 54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5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趋向年轻化,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急性心肌梗死常导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脏骤停,严重可导致患者猝死[1]。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急性坏死。其治疗原则为及时、充分开通闭塞的血管,以挽救存活及濒死心肌[2]。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

    1.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临床表现为胸、腹、臂、腕及下颌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半小时左右,并且常伴有眩晕、恶心及呼吸不畅等症状。某些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不明显,给诊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常用心电图及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进行确诊[3]。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包括相邻2个或2个以上的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病理性Q波及T波由高尖到逐渐倒置的动态变化,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也可出现新发的束支传导阻滞[4]。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肌细胞丧失或者损伤,使一些心肌细胞内蛋白如心脏肌钙蛋白T(cTnT)与I(cTnI),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被释放到血液中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91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