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胆红素血症防治的进展(1)
【关键词】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诊断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16-03 中图分类号:R 722.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5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亦称高胆红素血症(高胆),是血中胆红素浓度超过了正常值所致,当胆红素产量大于排泄量时即出现了新生儿黄疸。有报道大约2/3的新生儿在出生以后的早期会出现黄疸,而严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在足月儿约为10.5%,在早产儿则为25.3%[1]。静脉血检测血中胆红素值超过一定的数值即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生1周内发生的严重高胆极易导致急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称为急性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一旦发生会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脑瘫”,可终生致残。急性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表现,但缺乏较为客观的标准,这不仅使治疗滞后,而且使预后判断缺少了较为客观的依据而放弃治疗,有时对于单纯的高胆“健康儿”却又治疗过度[2]。为提高对本病危害性的认识,做好防治工作,本文就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1.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标准
过去诊断高胆红素血症大多是用肉眼观察患儿皮肤、巩膜等。当出现明显黄疸以后则抽血检查胆红素,不论日龄多少,凡检查值超过205μmol/L即可诊断高胆红素血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