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0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01892
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抗菌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日 丘春东 孔晓玲
第1页

    参见附件(1256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11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8例采用西药头孢菌素+甲硝唑联合静脉滴注,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并加以评分,比较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和53.4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组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中药灌肠联合西药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治疗;抗生素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6-0715-02 中图分类号:R 711.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32

    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意外受孕或人工流产率增高,妇科疾病尤其是盆腔炎发病率不断增多,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够彻底,常可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生,长期炎症刺激致使器官周围粘连,慢性炎症组织增生而形成炎性包块或积液,使得临床治疗难度增加。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西药抗生素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18例,所有患者诊断标准均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症状、体征积分评定标准[2]:积分5~9分为轻度,10~15分为中度,15分以上为重度。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年龄20~48(平均32.3)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6年),轻度9例,中度40例,重度11例;对照组58例,年龄21~49(平均34.4)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6.3年),轻度9例,中度39例,重度10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均排除妊娠或近期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以及合并心、肝、肾和精神病等严重疾病患者。

    2.治疗方法 在月经干净后第3天开始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头孢菌素+甲硝唑联合静脉滴注,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中药灌肠方:红藤30 g、败酱草30 g、白花蛇舌草30 g、蒲公英30 g、地丁30 g、金银花25 g、丹参30 g、赤芍15 g、元胡8 g、血竭10 g,浓煎至100~150 ml,温度39~4l℃,保留灌肠,每日1次,7 d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生素或治疗本病的其他药物。

    3.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相关“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采用症状、体征积分法,分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个级别进行疗效评价,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l00%。痊愈:治疗后症状、体征都恢复正常,疗效指数≥95%;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妇科检查体征有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进步: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有减轻,30%≤疗效指数<7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疗效指数<30%;痊愈与显效合计为有效,并据此计算有效率。

    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3.848,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组积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

    讨论

    慢性盆腔炎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导致器官周围粘连,又因妇女内生殖器位于腹腔最低处,血液循环较差,炎症局部组织增生明显,易形成包块,局部循环障碍,使药物不易被吸收,炎症吸收慢,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治疗上单纯使用抗生素疗效不满意,过多使用抗生素还可能引起菌群失调,因此,对慢性盆腔炎宜采用综合治疗。

    盆腔内静脉丰富,且与相应器官及其周围静脉丛相吻合,并与痔静脉丛交通[3],采用灌肠用药,药物进入直肠后,能直接透过直肠黏膜经痔静脉丛进入盆腔静脉,使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从而提高了药液在病变部位的浓度,充分发挥药效,临床疗效较满意[4]。本研究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使药物通过盆腔静脉丛吸收直达病灶,使盆腔内迅速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又可保留较长时间,药物充分吸收而发挥药理作用,因而疗效较好,临床治愈率达85.00%,较单纯西药抗菌治疗治愈率(53.45%)更高(P<0.05),疗效更确切。本方药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活血散结,理气止痛的功效,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方中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地丁、金银花清热利湿解毒,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抑制细菌生长,阻断炎症介质形成等。丹参、赤芍、元胡、血竭活血行气,祛瘀止痛,改善患者盆腔局部血液流变学特征,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病变组织的供血供氧,抑制厌氧菌生长,消除局部充血水肿。同时配合西药抗生素,充分发挥中西药的协同作用,起到抗菌消炎作用。盆腔局部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使纤维化的组织逐渐吸收,减少盆腔充血,炎性病灶得以吸收消退,各种症状随之消除,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观察证实,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等方面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