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高氧液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2)
第1页 |
参见附件。
2.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颅脑损伤的治疗常规处理:有手术指征者立即手术,保守治疗患者给予吸氧、止血、降颅压、营养神经、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氧液治疗。高氧液的配置及使用方法:常用液体:5%、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或500 ml。采用西安高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GY-1型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对上述液体进行溶氧活化处理,在无菌操作下连接溶氧管道,按语音提示进行操作启动治疗仪,进行溶氧活化程序。在氧流量3 L/min下,250 ml液体溶氧时间为10 min,500 ml为20 min,即制得高氧液,其液体PO2为80~100 kPa,氧含量为14.6%。将高氧液加入医嘱治疗药物后进行静脉滴注,500~1000 ml/d,10 d/疗程,共2个疗程。
3.评价指标 ①采用日本光电BSM-2301C型多参数监护仪,检测两组入院时和治疗第1 d、3 d、7 d血氧饱和度(SpO2)。SpO2≥95%为正常,86%~95%为低氧血症,SpO2≤85%为严重低氧血症。②入院时和治疗第7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2]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③观察两组1周内的死亡情况。
4.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5统计软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SpO2比较 入院时两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 d、3 d、7 d观察组患者的SpO2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1。
2.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两组各自入院时与治疗第7 d比较,P均<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入院时显著好转;入院时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 d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3.两组1周内死亡率的比较 观察组1周内死亡2例,死亡率为3.17%;对照组1周内死亡8例,死亡率为12.70%,两组比较χ2=3.9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周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讨 论
颅脑损伤后由于脑组织细胞水肿,颅内压升高,血管痉挛,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氧弥散功能障碍,使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3]。脑细胞对缺氧极为敏感,脑组织一旦停止供血、供氧数分钟,就可引发严重神经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治疗中纠正脑缺血、缺氧是改善预后的关键[4]。临床上纠正缺氧的主要方法有纯氧气吸入、高压氧舱给氧。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是氧气(O2)必须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当这条供氧通道发生障碍时(如脑损伤引起的呼吸衰竭等),供氧效果下降。静脉高氧液改变了常规的给氧途径,为人体提供了第2条供氧通道。高氧液体具有高氧分压(PaO2=80~100 kPa)、高浓度溶解氧及一定浓度的活性氧(O3),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不经过肺循环,直接以溶解氧的方式向组织细胞供氧,使组织细胞由缺氧代谢逆转为有氧代谢。静脉高氧液提供的是具有高分压的溶解氧,使体内氧的弥散能力增加,因而能迅速改善组织细胞的缺氧状况,促进有氧代谢。颅脑损伤患者普遍存在脑缺血、缺氧现象[5]。高氧液通过静脉输入人体后,可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血氧饱和度,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从而改善脑微循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同时,高氧液中含有高浓度溶解氧,输入后血中的溶解氧增加10倍,使脑组织和脑脊液含氧量增加,加速毛细血管再生,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利于改善脑缺血缺氧状况,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6]。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输入高氧液治疗第1 d、3 d、7 d的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第7 d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1周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静脉高氧液治疗,能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死亡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静脉高氧液治疗能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技术易于掌握,使用安全,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忠诚,易声禹,只达石,等.颅脑损伤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1.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34kb)。